區塊鏈原理
區塊鏈的組成包括錢包、礦工和區塊鏈主體,接下來談談這些牽涉到的關鍵技術和原理。
雜湊函數和雜湊值(Hash)
雜湊函數是一種演算法,可以將一筆輸入資料,經過函數運算,輸出對應的唯一值。由於是由雜湊函數運算出來的值,所以稱之為該輸入資料的「雜湊值」。
雜湊函數具備幾個特性:
主要是將不定長度訊息的輸入,演算成固定長度雜湊值的輸出,且所計算出來的雜湊值必須符合兩個主要條件:
- 由雜湊值是無法反推出原來的訊息
- 雜湊值必須隨明文改變而改變。
雜湊函數的應用:
有一種是用來驗證文件之間是否相同。我們可以將一份文件經過雜湊函數運算,產出唯一的雜湊值。若有另一份文件經過雜湊函數運算,也是相同的雜湊值,這樣就可確認這兩份文件一定是相同的,沒有經過修改。
PKI 公開金鑰基礎架構(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架構是一組由硬體、軟體、參與者、管理政策與流程組成的基礎架構,其目的在於創造、管理、分配、使用、儲存以及復原數位憑證。
PKI的運作方式與原理
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公開金鑰基礎建設架構)是以公鑰密碼學為基礎衍生出來的架構,其基礎建置包含憑證機構、註冊中心、目錄服務伺服器。由RA統籌、審核用戶的憑證申請,將憑證申請送至CA處理後發出憑證,並將憑證公告至DS中。在使用憑證的過程中,除了對憑證的信任關係與憑證本身的正確性做檢查外,並透過憑證廢止清冊對憑證的狀態做確認檢查,了解憑證是否因某種原因而遭廢棄。憑證就像是個人的身分證,其內容包括憑證序號、用戶名稱、公開金鑰(Public Key)、憑證有效期限等。
CA必須同時為傳送者與接收者所信任,而由具公信力的第三者來擔任;由CA經過認證,簽發公開金鑰憑證,以作為檢驗私密金鑰的憑證。PKI包含一支公開金鑰(Public Key)與一支私密金鑰(Private Key),前者公開給大眾知道,後者由持有者保管。這一組金鑰為一組電子密碼,可作為檢驗身分之用,且具有相對應的關係,其中一支金鑰將訊息進行加密,另一支金鑰則可進行解密而得到原來的訊息。
以公鑰與私鑰進行加解密有何好處?例如傳送者要傳送資料給接收者時,傳送者先到CA取得接收者的公開金鑰以進行資料加密,再將資料傳送給接收者,由接收者用自己的私鑰進行解密;如此一來,除了傳送者與接收者,不會有第三者看到資料的內容。
至於傳送者送資料給接收者時,如何讓接收者在收到資料時,確認是傳送者寄出的呢? 傳送者可先用自己的私鑰對所傳送的資料進行加簽,再傳送給接收者,接收者到CA取得傳送者的公開金鑰,確認這一組公鑰/私鑰是否可以比對,若比對無誤,即可確定資料的傳送者的確是傳送者。至於資料是否被竄改就要經過訊息摘要(Message Digest)的比對。
只要記得一個原則,私鑰永遠只有鑰匙的持有人自己擁有,公鑰則可以公開。
另外,公鑰的作用,既然是公開的,又有唯一性,所以公鑰可以代表自己,類似於前面說的銀行帳號。
以太坊使用了PKI架構,做了一些加強和修正。首先私鑰的產生使用亂數,確保產生的私鑰不會重複。然後私鑰經過演算法,計算出公鑰,接下來以太坊多了一個步驟,就是公鑰再經過演算法,會產生所謂的區塊鏈帳號。區塊鏈帳號的作用,除了代表私鑰持有人的一種身分證明,也是代表這個帳號在鏈上的位址。有關區塊鏈帳號的資料。
加密貨幣交易所在線生成私鑰
加密貨幣錢包管理著私鑰,私鑰就是所有擁有加密貨幣的根本,保管私鑰就代表要保管好錢包,目前大部份人都會使用加密貨幣客戶端或一些交易所在線生成私鑰,存儲私鑰的介質通常在直接儲存在設備上或交易所的伺服器上,推薦
幣達交易所提供購買交易和持有加密貨幣,
bitda使用平台自主研發的冷錢包與熱錢包雙機制技術,分別得到美國、加拿大合規牌照並受政府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