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7|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電影《太陽與波麗露》|面對逝去的夢想,該如何好好地畫下句點?

電影海報
電影海報
2022日本電影《太陽與波麗露》 (Sun and Bolero),討論面對夢想逝去時,人們如何面對的故事。一個經營18年的地方交響樂團,因為經費不足被迫解散,連最後一場的告別音樂會,因為指揮藤堂老師倒下,樂團變得群龍無首,面臨突如其來的衝突與糾結,負責人與團員們該如何面對變調的一切?

理想與現實的掙扎

電影裡的彌生交響樂團只是一個業餘的交響樂團,團員們平時有自己的正職工作,只能在下班及休假之餘,自行練習音樂。儘管只是業餘,但團員都很認真,為了練習音樂,有人臉部過敏紅成一片、有人兩顆門牙幾乎掉落、為練習提早請假下班被同事揶揄,甚至被公司逼著提早退休。但是他們只要開始練習音樂,這些煩惱都馬上被拋在腦後了,沉浸在音樂的快樂裡,讓這些付出變得有意義。
然而,一股腦的付出無法抵禦大環境的改變。樂團資金的來源─負責人花村理子與支持她的學長,因為事業經營不善,連自己公司的財務狀況都岌岌可危,更枉論有多餘的經費支撐樂團。四處奔走籌措經費但不斷碰壁的理子,只能沉重的宣布解散樂團。
這種理想與現實的對照,總覺得有點熟悉。我們都聽過,求學時代追求夢想的人,填大學志願時,被長輩改成醫商理工這類賺錢有前途科系的故事。也許你我都曾痛恨這種市儈而缺乏熱情的選擇。但轉換成現實生活,如果追夢的代價是領22K、夏天躲在悶熱的小套房裡吹電風扇,吃著罐頭配著過期的白吐司,年復一年下去,能堅持下去的人又能有幾個?追求夢想,算不算一種奢侈?當現實與理想產生矛盾,該如何選?

面對逝去的失落

劇照
電影裡的二次熄燈,暗喻著樂團的命運。第一次是負責人理子熄燈,暗示著樂團的解散;第二次是副指揮片岡熄燈,暗喻指揮人選遲遲未定的爭執,影響到告別音樂會的成敗。
面對衝突與內心的失落,樂團眾人反應各異。有人痛哭感謝、有人獨自怨嘆、有人挾怨報復。
人們總是熱衷著如何開始,卻忘了學習如何好好結束。所有的開始,如出生、戀愛、創造多是歡樂而雀躍,而所有的結束,如死亡、分手、解散往往帶來的是撕裂與痛苦。但有始必有終,結束的那一刻不會因逃避而消失。相反的,正是因為有痛苦的存在,才彰顯出美好時刻的可貴。或許我們該學會的是好好正視這些時刻的到來,在此之前,學著如何好好的畫下句點。
電影結尾,是突如其來的外界有力人士,替告別音樂會畫下完美的句點。導演用此帶出有信心就能圓滿的信念。但所謂奇蹟,不過是人脈延伸的力量罷了。
比起奇蹟,身在其中的人如何跳脫框架,用另外一種角度看待結束這件事,更為重要。主角理子因為繼承父親的服飾店及交響樂團的夢想,被綁住手腳的她不能放手做想做的事情,解散樂團及公司後,反而活出了她的第二人生(註)
有時結束是另一種開始,我們很難違反人性,像莊子那樣鼓盆而歌。至少可以學著將被動化為主動,用樂觀的心態準備及迎接,結束落幕的那一刻。

音樂的力量

拉小提琴的小燈
整體而言,電影前段節奏明快,但從指揮藤堂先生倒下之後,角色及小支線太多,後段劇情變得有些拖沓,過多的詼諧橋段及戀愛戲模糊了重點。但鏡頭畫面的優美、音樂演出及演員的流暢表現還是可圈可點。
尤其開頭及結尾邀請到世界級的指揮家—西本智實,由本人親自指揮演出。片尾演員及交響樂團共同演奏的《波麗露》,除了結局的感動之外,也能同時感受交響樂團演出的磅礡氣勢,帶來感官的雙重享受。
我最喜歡的一幕,是拉小提琴的小燈,在夕陽餘暉下,站在山坡上看著逐漸亮燈的城鎮,獨自演奏《馬斯奈 泰伊思冥想曲》。獨自拉琴的背影,象徵著她心中對音樂的執著,讓人覺得即使樂團解散,她也不會停下追求音樂的腳步。
音樂是看不到的魔法,無須隻字片語,只要一個旋律就能讓我們回到曾經的記憶。音樂帶來的快樂,也超乎我們的想像,面對挫折時,不妨放首喜歡的音樂,讓自己放鬆重新出發吧。
註:擔任服飾店社長的理子,片中換了5-6套衣服,多是米色西裝外套搭配深色上衣的打扮。深色的上衣,象徵著她憂鬱的心結未解,直至片尾奇蹟出現,上衣才換成粉色,象徵著她心情的轉換。
劇照及海報來源 : 車庫娛樂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淺咖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