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人在買琴的時候,常會看到有人宣稱老琴的木頭比較好,或是以前的工廠做的比較好,彷彿老琴跟新琴相比一定完勝。
當然,這確實可能是真的,但老琴一定都比較好嗎?現代科技越來越發達,但吉他卻越做越爛嗎?
先聲明清楚,Blend Knob也有在寫評測,我也支持對產品隱惡揚善,畢竟所有的產品都有他的缺點,產品沒有缺點的時候價格就會是缺點。但是只要優點夠好,那大力推廣優點讓人們更能夠看到這個產品好的地方並不是壞事。
不過,還是有許多人會把一件事情過度簡單化,省略了過多的脈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些迷思。
其中,最常見的一項就是老琴最好,勝過許多新琴。
這是個非常常見的迷思。當然,有些老琴有其價值,有些在音色方面有非常良好的表現,但未必全是如此。
但老琴的價值,不一定全是因為它真的有很好的音色表現。我們必須把價格跟實際在使用上的表現(音色、做工手感...等等)分開來看。
老琴為什麼貴?
老琴為什麼會貴呢,不外乎兩個原因:
一:數量稀少。
數十年前不管是吉他還是音箱、效果器,工廠產量跟市場的需求量沒有現代大,加上年代久遠,流傳到現代的數量也就會隨著時間越來越少。
二:市場有需求。
老琴的市場需求大多來自於它的收藏性。這些經典的吉他聲出現在許多的唱片之中,一代一代的影響到現代人對音色的喜好,自然就會有粉絲想去追求他心目中的那個"老音色"。
而當數量少需求高,價格自然就水漲船高了。
但老器材價格一定都很高嗎?答案是否定的。
多老的器材才有價?
電吉他從一九五零年代至今已有超過七十年的歷史,木吉他則更可以追溯到百年以前,那到底多老的器材算是老呢?或者換個方式問,多老的器材才有價值?
前面說過,老器材的價值一部份是來自其稀缺性,所以當生產技術發達之後,大量產出的產品自然也就缺少的稀缺性帶來的價值。
所以八九零年代以後各大品牌開始進入現代化生產,並且有了副牌跟亞洲代工生產的產品,這些每個月成千上萬把產出的產品自然就不會稀缺的價值。尤其是當年的中低價位款式,終究也不是多精緻的產品,就算放了三十年,也不會因此變成神兵利器。
舉例來說,九零年代的日廠Fender JB-62,算起來也有二三十歲,可能比許多年輕樂手的年紀還大了,但二手數量極多,到處都可以找的到,所以市價並沒有因為年歲而增加。
同理,現代的普通款的美廠Fender、Gibson等等一個月可能產出數千把,再放個三五十年,也終究只是一把品質不錯的吉他,不會隨著時間變得稀有而增值。
什麼樣的老器材有人要?
那麼什麼樣的老器材在市面上即使賣高價也有人買單呢?
主要還是看這樣東西或是他的使用者有沒有寫下歷史。這個東西有沒有在某張唱片中留下令人想模仿的音色,有沒有什麼設計影響了後世的產品。有了這些令現代人想追本溯源的原因,這個產品也才有了收藏的價值。
最簡單的例子像是五零年代的Fender跟Gibson電吉他,或者早年的Martin跟Gibson木吉他。它們的使用者不計其數,自然會有收藏家願意花大錢去買"當年"的音色。
相反的,在吉他數十年的歷史中,有更多的是問世了但又默默消失的產品跟品牌,這些器材即使年紀都可以當阿公了也賣不了什麼錢。
例如同樣是六零年代製的電吉他,Fender和Gibson的電吉他在現在的行情價極高。但同年代製的其他小品牌,像是Teisco、Valco、Harmony等品牌就沒有太大名氣(這些還是相對有名的品牌,更多的是沒留下半點名聲的牌子),因此老琴的市價比起Fender和Gibson天差地遠。
特定年份比較好?
有時候會看到網路上有人追捧特定年份的某些器材,像是某些年用了什麼規格,或是做工比較好等等,有時候這些差異確實存在,但卻難以查證。
有寫在規格表上或是外觀看得出來的規格差異這些可以去找當年的產品DM等等查證。
還有像是品牌被收購、工廠遷移等狀況則是可以在網路上查到一些資訊,也可以合理懷疑該時期的品質容易較不穩定。
但除了可以查到明確事實的資料以外,還有很多是工廠內部的品質浮動,例如管理不善、人員更動、成本變動等等,甚至訂單過多產量不足也可能導致品質下滑。又或者單純是工廠對不同價格的產品有不同的製程跟品質標準。這些都是非常隱性的變數,一般消費者無法得知,只能靠龐大的經驗才能夠佐證每個年份的產品品質如何。
而且如果要說越早的品質越好那麼肯定是不正確的,因為有下滑就會有回升。
當品質下滑,影響到銷量之後工廠勢必得改善以挽回生意,不可能一直都在品質不佳卻依然存活在市場上。如果越早的年份品質一定越好,那麼新工廠做的第一批一定最棒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所以一把琴實際好不好,還是要靠各種資訊以及自己的手、眼、耳朵來判斷。
所以除非真的有拿不同時期的類似款式來當場做對比,否則很難證明特定年份對於品質的影響。
老琴真的值得嗎,跟新的比呢?
首先一樣,價格跟價值必須要分開看。
老琴該比新琴貴嗎?
老器材的價格就跟前面說過的一樣,是因為其數量少,想要的人又多,所以價格高昂。這些老器材在理解其價值的人眼中自然值得這樣的高價,但如果對於該款式沒有研究,便難以判斷其值不值得花這樣的錢。
所以想要入手老器材,一定要去瞭解這些東西為什麼貴、為什麼好,該品牌的歷史中有沒有哪些時期比較受歡迎或是不受歡迎,還有行情價格如何等等。
而上述這些影響價格的因素,其實都跟音色無關。
一般的消費者當然也不會有太多機會摸到一堆幾十年前的東西累積經驗,所以也只能多在國外論壇上多做功課看其他使用者有沒有相同的意見。
但是最重要的,還是用自己的耳朵、眼睛還有手來做判斷,看看這些老琴是不是真的比較好。更何況老吉他還有許多狀況不良的風險,像是琴頸扭曲、Truss Rod調到底、Fret磨損等等,這些都是需要一併考量的,並不是花大錢買了老器材就一定能夠彈的比新產品還開心。
在做完足夠的功課之後,才能夠判斷一把老琴是否真的值得他的賣價。
生產面的差異
吉他不管是電的還是木的,都是需要大量手工程序的產品,像是研磨、噴漆、拋光、組裝等等。這會導致吉他生產的品質會受到管理者的要求程度很大的影響。
不過從技術上來看,現代的CNC、研磨、噴漆等等技術還有木材的溫濕度控管等等只有在不斷進步。歐美日自不必提,現在就連中國跟印尼的大工廠也都已經有深厚的經驗,加上競爭很多,網路又發達任何負面消息都傳遞很快,所以各大品牌對於做工、品質這方面來說都相當重視。
其他在零件上現代有非常多設計良好、品質優秀且穩定的弦鈕、琴橋等等,不只能夠提升音色也能夠解決早期零件上的設計缺陷。拾音器則是許多品牌都有自己的經驗,知道什麼樣的配方能夠搭配出什麼樣的音色。最後在組裝跟setup上也有像是Plek這種指板跟fret修整到最佳狀態的技術。
所以理論上現代的吉他完全是可以做的比早期的工廠更精緻、精準,當然這代表也要付出相對的金額就是了,但另一方面來說如果不願意花大錢那也未必真的買到好的老琴。
(以PRS為例,儘管過程中還是有大量的人工部分,但現代工廠還是能夠有非常多的機具來協助提升精準度)
老木頭比較好?
好的木頭都被砍完了,現在的木頭都越來越差......是個相當常見的說法。
某方面來說,這的確是正確的。例如巴西玫瑰木確實不好買,例如真的桃花心木屬的樹種也很少了,例如梣木(Ash)前兩年曾經大缺貨等等......
但這中間,卻有兩個盲點。
好的木頭好在哪?
一般工廠在挑木材,首先會先把材料切成合適的尺寸,挑掉有蟲蛀、明顯礦物線等等不良,存放乾燥後再做成吉他。在打出琴身琴頸形狀之後再挑一次確認內部沒有蟲蛀等等不良。
而講白了在這過程中,大多只會挑出外觀不佳的木材。
殘酷的事實是大工廠的工人就只是在重複著木工的工作,他們沒有空幫你挑哪一塊好聽哪一塊不好聽,以前的大工廠是這樣,現在的也是。
怎麼樣的木材做出來的吉他最好聽,一直都是許多製琴師在研究的課題。木材的重量、密度、硬度、木紋方向、含水率等等諸多因素,每一項都會影響到音色,每一項的影響可能都很小,但加起來最後可能就會有明顯區別。
含水率可以透過乾燥程序來掌控,其他方面的數值就只能慢慢挑。可是,要從數千塊木材庫存中找出兩三片拼起來會好聽的琴身,再找出一支搭配起來會好聽的琴頸跟一片指板,是非常花時間跟心力的,而且可能會產生更多報廢。當工廠有產量跟訂單壓力的時候,就不可能這麼做,從古到今都是。
這也是為什麼一些產量小的製琴師或品牌能夠做出比較好聽的琴,因為可以慢慢挑慢慢做。有預算的話比起承擔風險買老琴,不如找個信譽良好的製琴師,錢花下去音色手感都能夠有一定水準。
而從木材的供應方面來看,現代的確是各種常用的木材都有越來越少的趨勢,最明顯的還是像虎紋、雲狀楓木等等外觀華麗的木材現在好看的越來越難買。
但一來外觀與音色無關,二來與其說買不到,不如說傳統常用的木材價格越來越高。為了控制售價所以許多低價的品牌款式必須改用相對便宜的木材,比較能夠接受漲價的中高價位款式影響則比較小。
就結論上來說,同樣是大量生產的吉他,現代的新產品可能有用到很棒的木材,老琴也可能剛好用到雷。
只有這些木材才有好聲音嗎?
另外一個盲點是,除了Fender、Gibson常用的木材之外,其他木材聲音都不好聽嗎?
一個常聽到的說法是Gibson之所以用桃花心木做電吉他,是因為他們木吉他有在用,也是當時做家具的主流木材,所以好取得。而Leo Fender早年之所以選用梣木跟楓木做電吉他,也是因為便宜好取得,甚至某年因為梣木買不到所以用了便宜的松木來做,後來用了巴西玫瑰木做指板也是單純因為好買。
從這些故事中,可以看得出當初用這些材料的理由並不全是因為它們的聲音比其他木材還好聽。
回來看現代的吉他,早一點的有像Warwick長期使用Wenge跟Ovangkol,近期則有Ibanez開始使用Panga Panga,Suhr、Strandberg、Sandberg使用Paulownia等等,許多品牌都開始慢慢在採用不同的木材,為吉他帶來不同的聲音特性。
其他更小的品牌/製琴師則有各自愛用的特殊木材,或是像European Guitar Builders歐洲製琴師聯盟近年一直在提倡的Local Wood Challenge,希望製琴師盡量採用當地產出的木材製作吉他,以減少木材運輸的碳足跡。(提供當地木材製成的吉他的品牌請
點此)
(Ruokangas Unicorn採用傳統木材和當地木材之音色比較)
這些採用非傳統材料的吉他,不管外觀跟音色都有各自的特色,它們或許不適合拿來模仿Hendrix或某人的經典音色,但也不見得就代表它們音色不如傳統木材做成的吉他。最重要的,還是這些木材有沒有被用心地製作成吉他。
每一種木材都有其特性,有它適合的樂風跟位置。
而說到底,吉他是死的,但音色是活的,多探索不同的材料跟音色也是玩吉他的樂趣之一,不是嗎?
結論
說了這麼多,做個總結吧。
老琴好不好,值不值得花這個錢,在每個人的心中衡量的價值都不同,還是要靠自己的手跟耳朵跟眼睛,去彈去聽去觀察。單單一句老琴用料比較好、做工比較好,都省略了太多脈絡。
高單價、具有四五十年以上歷史的琴,需要做足功課,以判斷是否具有其價值。
低單價、八九零年代後到兩千年代大量生產的琴,基本上可以當一般二手琴來看待,購買這些年代的琴必須承擔歲月的風險,但並沒有享受到時間帶來的增值,所以雖然相對便宜但風險也比買近年的二手吉他來的高許多。如果不會判斷琴的狀況是否良好,建議還是購買接近年份的吉他比較安全。
如果喜歡Blend Knob的文章,請幫我們在最底下按五下拍手,不用付費即可讓我們獲得實質收益,或是在右邊點個愛心給我們一點鼓勵!
如果有任何關於器材的問題,也歡迎留言或是私訊我們的粉專喔!
撰文:髮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