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嗨你好,我是Piu。隨著社會教育、文化與科技的進步,我們的生活品質也日益提升。而飼養寵物也不再只是將小生命作為玩物,而是當作家人一般看待。「科學飼養」(以下簡稱科養)就是把倉鼠當作我們的小小家人,以最適合倉鼠天性的方式做飼養,使倉鼠們都能夠盡情散發天性與本能,做一隻快樂的小倉鼠。
本文就會分享為甚麼我們要「科養」,以及「科養」有甚麼重點呢?
- 每人的飼養理念不同,不需干涉其他人的選擇,請勿造成對立。
- 本文底下有提供延伸閱讀作為資訊補充喔!
倉鼠與科學
很多飼養過倉鼠的人,應該都看過「焦慮的倉鼠」,像是:咬籠子、吊單槓、飛簷走壁當蜘蛛人等雜技般的行為,這些並不是倉鼠想要取悅人類的動作,而是逐漸喪失自然天性的「刻板行為」。
「刻板行為」是當動物展現出一成不變的動作,高頻率出現且無明顯的功能目標,都屬於刻板行為。尤其在圈養的動物中較為常見,是動物逐漸喪失自然天性,或不能完整表達時,就會出現刻板行為。
產生原因主要是缺乏配合動物自然習性的圈養環境,提供動物所需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為了減少刻板行為,就需要為環境採取豐富化的布置、食物的供應變化以及感官的變化。
籠子尺寸
對於倉鼠,不管你換成多大的籠子,都有可能表現出「刻板行為」,因為你的籠子絕不可能跟一顆地球、一片草原、一塊原野般大,所以我們飼養倉鼠必須盡量提供寬大籠具與豐富環境「降低刻板行為的頻率」。
在2005年K. Fischer的論文中,其研究雌性黃金鼠在不同尺寸的籠子內的表現,隨著飼養的面積從1800平方公分,提升到1萬平方公分,啃咬籠子的頻率與時長都逐漸下降。因此取得結論:建議黃金鼠能夠使用1萬平方公分或更大的籠子。
墊料厚度與豐容
在2005年A. Hauzenberger的論文中表示:「將籠子作為倉鼠居住適宜性的唯一標準是不夠的,必須藉由環境激發倉鼠的自然行為」。在實驗數據中,10公分的墊料倉鼠並無築巢行為,40公分以上的墊料開始有打洞、築巢的行為,並且墊料厚度達到40公分時倉鼠啃籠子的刻板行為頻率明顯降低,墊料厚度達到80公分的倉鼠,比起其他實驗組的倉鼠有更多的體脂肪,且咬籠的情況完全消失。
在VictoriaRaechel的影片中曾說過:「沒有豐容的籠子跟小籠子一樣糟糕。」再次複習前面所說的「刻板行為」就是逐漸喪失自然天性,改善的方式其中一項就是「採取豐富化的環境布置」,豐容就是如此。
在我們達到倉鼠籠具的基礎飼養面積、後鋪墊料之後,我們應該考量該如何使倉鼠能夠更貼近自然,探索周遭環境、躲避、攀爬、挖洞、獵捕、儲藏食物。
可以設置不同分區的墊料,如:椰土、花草墊料、穀穗、苔癬等。以多樣化的籠內布置,帶給倉鼠新鮮感,減少無聊與不適。
而倉鼠在自然界中,多為被捕食者的角色,加上倉鼠是穴居動物,所以在環境布置上增加「躲避屋」、「多居室」會更符合倉鼠的習性。除了躲避屋外,也能夠使用葡萄藤、樹洞、隧道等作為遮蔽物,讓倉鼠穿行探索。
小結
總結以上研究與資訊,科養的重點是要「還原倉鼠原生環境與生活習性」,所以必須提供:大籠子、厚鋪與豐容。目前地球上的國家,飼養倉鼠的推廣標準都逐步向科學飼養靠近,像是瑞士推廣黃金鼠至少要30公分以上的墊料,新加坡推廣需要90公分以上的籠子,都讓倉鼠福利逐步被重視,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標準便是十分嚴謹的「德國標準」,據分享未達標準在德國是無法購買領養倉鼠的!
以下會再分享兩項科養標準,一個是臺灣逐步靠近的「美國標準」與最受推崇的「德國標準」,給入坑科養的你能夠參考學習。
美國標準與德國標準
一般所說的「科養」遵循的都是「德國標準」,在國外「美國標準」(或「北美標準」)類似於臺灣的「人道飼養標準」,可以說是科養界中的最低入門標準。
籠子
底面積為平面連續空間,二樓或管道相接都不算。
- 美國標準最小底面積要求450平方英寸(約3000平方公分),約為30*15英寸,或80*40公分。
- 德國標準最小底面積要求741平方英寸(約5000平方公分),約為39*19英寸,或100*50公分,這個標準被獸醫協會、動物福利組織所認可。但許多人認為,黃金鼠因為體型較大,所需的籠具尺寸也要更大,故認為黃金鼠所需要的底面積至少要893平方英寸(約6000平方公分),約為47*19英寸,或120*50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