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你今天『道場模式』了嗎? 論廚餘事件

      『道場模式』與『日常模式』?! 你會不會只有走進道場才開啟『道場模式』注意自己的身口意呢? 這個標題,一方面提醒自己是否『日常模式』與『道場模式』一致,當情境來到營養午餐時光,碗裡飯『吃不下』,你會如何做呢?年少的我絕對是想都沒想,『碰』一聲就進了廚餘桶,想想中小學的營養午餐的廚餘桶總是那麼精彩,有些人總想著沒關係『豬』會吃,我沒浪費,以此來自圓其說。但是若這件事發生在『道場』勒?這時候通常不管口味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幾乎都會百分百納受在自己的消化系統中,假使真的無法接受也會乖乖地關上便當盒,把它帶回家。心中充滿著感恩,感恩道場的香積菩薩,感恩志工菩薩們種種的付出。
      週日,一群老中青三代志工齊聚一堂,午齋期間這時長老志工他在廚餘桶內看到有一個便當盒的形狀的白飯廚餘 (該時段只有我們),老志工跟中志工說明此事。這樣單純的事件就有三個世代有三個想法:
    1. 長老志工勸誡中志工這要教育喔!
    2. 中志工收到指令覺得怎麼可以這樣(怎麼可以有此態度),馬上跟年輕志工
    反應!
    3. 年輕志工收到指令,執行方式是想當柯南私下來找兇手循循善誘一番
    圖為在道場被丟棄的飯(便當盒形狀)
    圖為在道場被丟棄的飯(便當盒形狀)
    這三種方式,都沒有對與錯,但年輕志工的處理方式當然會收到一些中生代的指導,我輕輕地跟年輕世代說,你找到丟大量廚餘的人又如何呢?他若跟您說我吃不下,身體不舒服,我不知道不能丟廚餘等等….你又要怎麼回應勒?那時我建議了他事後可以以照片或是譬喻故事等等,啟發他們深層的思考
    遇到事情,回到事情的始末其實就是教育,為何在學校可以大量丟廚餘,而道場模式就必須『充滿感恩』的全部吃光光。『感恩、尊重與愛』真的要不斷地內化才能進入。佛陀這位偉大的哲學宗教家,在阿含經中不斷的談『色、受、想、行、識』,佛陀的『受、想、行、識』不外乎其實都在講內心世界。但我們真的懂自己的內心嗎?甚至如何在教育中讓人歡喜與自我省思也是門學問
    若要同學『零廚餘』可以用幾個模式
    1. 很威權的不放廚餘桶
    2. 用餐前花個5分鐘鋪成這件事
    您會選擇用怎樣的教育呢?教育是一條漫長的路,人時時刻刻都在接受吸收知識與教育,如何由內心啟發省思進而改變生活態度實而不易
    『道』在人群中得,我很喜歡遇到事件,感受環境,覺察心境而成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是一位生物技術與化學工程博士,平時從事科學的教育工作,好樂佛法,寫下日常的省思與觀察,希望藉由這個平台可以寫下日常,也可以廣交善友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