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黃金歲月:地瓜餃婆婆吳美玉專訪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地瓜餃對於馬祖人而言,吃的不僅是甜潤滋味,更是回味記憶裡的別樣情懷。
馬祖南竿的四維村,早期可分為五個聚落:秋桂樓、夫人村、西尾、芙蓉澳、五間排,五間排因一排五間樓房的建築樣式而得名,過去曾有二十多戶人家居住,但經過馬祖遷台潮後,現今長住住戶不到五戶,而現年87歲的「地瓜餃婆婆」吳美玉仍居住於此。
早期五間排曾有二十多戶人家居住,現今五間排不到五戶。(李振元/照片提供)
於民國24年出生的吳美玉,小時候父親在海上梟雄林義和(延伸閱讀:老村長的義和時代)船上工作,林義和以芙蓉澳做為作餉、整頓、補給的根據地,在中國長大的美玉婆婆便經常出現在四維村,那時五間排一對夫婦膝下無兒女,看見美玉婆婆和早夭女兒玉珠長得很像,便決定收養,於是7歲那年美玉婆婆離開原生家庭,開始在五間排生活。小孩去山上找野草餵豬,大人去打漁整地,有時幫忙種地瓜、種麥、種大豆、割草、撿螺,清苦而簡單的日子,直到民國37年養父去世、38年國民政府撤退而有所轉變。

戰地政務下的同島一命

「國軍來的時候我們都很害怕,有人把豬羊拿去大陸賣,結果一打仗,兩邊就不能互相過來了。」民國38年政府封鎖淪陷區的交通,切斷馬祖與大陸的往來,從此美玉婆婆和親生母親便再也沒有見過面。而跟著政府退守馬祖的軍隊剛抵達沒有地方住,只能暫居在各聚落的民宅裡,「以前五間排和秋桂樓住了一個連,一百多個人,家裡的廚房都有阿兵哥住。」滿山滿谷的軍人直至碉堡、據點落成,才逐漸遷移出島民的生活。
老照片為美玉婆婆家裡以前的模樣。(吳美玉/照片提供)
一進美玉婆婆家中就能見到滿牆的老照片,圖中是木嬌婆婆的婚紗照。(李振元/照片提供)
馬祖作為戰地前線,為鞏固民防力量、支援國軍駐防部隊,施行「軍事與民生兼顧,戰備與建設並重」政策,白天人民務農、打漁,晚上則要配合民防隊組織訓練,「如果晚上不去,明天早上就把你關在餵羊的地方。」美玉婆婆回憶以前在民防婦女隊的日子,唱歌、跳舞、演講,樣樣都得學,時不時還得勞軍表演,鼓舞士氣。在長達四十三年的軍管歲月中,美玉婆婆成為保家衛國的一員,也將九個孩子撫養長大成人,在重擔卸下後,才逐漸成為大家口中的「地瓜餃婆婆」。
本照片為南竿婦女隊集訓,拍攝時間推測為1956年8月10日或1956年2月10日,拍攝地點為南竿鄉。本照片中著赭色素布的舊式衣褲、布鞋的民防婦女,凡年16至35歲未婚女性皆納入編組。(馬祖記憶庫/照片提供)

地瓜變黃金,甜潤的傳統滋味

馬祖土壤貧瘠,地瓜是島民早期的重要糧食,從蒸地瓜、烤地瓜、地瓜米到老鼠仔(長條狀,多半煮湯時加入)、龜桃(外觀像迷你的紅龜粿)、地瓜餃,單調而乏味的抗旱作物,卻在馬祖人手中長出變化多樣的吃法。地瓜餃是馬祖的傳統點心,外皮為地瓜、太白粉製成,內餡包入花生碎粒、蔥、豬油和糖,「以前有空就和鄰居搭伙做地瓜餃子,有的蒸來吃,有的煮來吃,還會偷偷煮給孩子吃。」不用配飯菜的地瓜餃,外型大而厚實,幾個落肚,小孩子就吃飽了。後來婆婆開始賣地瓜餃,當時的劉立群縣長就建議她:「依嬤,妳為什麼不做小一點呢?一口一個就好了。」於是就做成較小的三角粽子狀,也是現今大家常見的模樣。
馬祖現今地瓜餃以水煮、油炸居多,大小約為1/4手掌大。(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網路轉載)
地瓜餃材料簡單,但每戶每家都有自己的獨門配方,「地瓜不能煮太久,太爛、太細都不行。」賣地瓜餃超過20年的美玉婆婆,每個步驟都有自己的堅持:地瓜和太白粉的比例、太白粉所使用的牌子、攪拌的手法和姿勢,「你看今天地瓜太軟,就要少放一點水。」當然,最重要的是歲月積累的實作功力,才能依據天氣、溫度、食材狀態進行調整。在將地瓜與太白粉搓揉成麵糰狀前,婆婆會取適量的水和太白粉「煮糊」(台語叫粿脆,客語叫粄媽),熟了再倒到大盆裡面一起拌勻,多了這步驟可以讓地瓜皮更加Q彈好吃。「餡也是有比例的,芝麻、花生都是自己炒的,豬油也是在山隴(介壽)買肉自己煮的,然後珠蔥(指紅蔥頭長的翠綠嫩莖)要最後再拌進去,才會香。」
地瓜餃內餡材料有芝麻、花生、豬油、珠蔥,各家比例不盡相同。(鍾京燁/照片提供)
製作地瓜餃的細節繁多,美玉婆婆示範揉麵團的姿勢。(李振元/照片提供)

技藝傳承,永遠的地瓜餃

地瓜餃對於在地人而言,吃的不僅是甜潤滋味,更是回味記憶裡的別樣情懷。在乾涸土地頑強生長的地瓜,陪伴無數馬祖人走過兵荒馬亂的動盪年月,儘管美玉婆婆因幾年前中風而無法繼續製作地瓜餃,但所有細節早已用身體記憶,不曾因停止而淡去,如今婆婆的地瓜餃由最小的兒媳婦接棒,期許這時光堆疊的美好滋味,能像地瓜強韌的生命力那般,永傳飄香。
島上除了傳統地瓜餃,還能見到店家用解構方式重新詮釋經典風味,象徵技藝在時代下的傳承與創新。(味蕾實驗室/照片提供)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西尾半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以前林義和時期,四維這裡非常熱鬧,可是有小上海之稱呢!」現年86歲的劉治國老村長,描繪起過去四維的繁榮盛景,彷彿歷歷在目,只是那付之闕如的文獻和無跡可尋的遺址,早已隨時光消散,但老村長仍用力書寫著腦海殘存的記憶,回望曾經的風光,關於四維的故事將繼續傳唱。
在四維村生活半生的木嬌婆婆走過民初的貧苦、軍管的轉變、解嚴後的自由,過去貧窮所帶來的生活底線,逼使人無從思考生存以外問題,大時代的反共復國口號,都比不過餐桌上的白米來得務實,然而世間的殘酷險惡,雖曾讓日子歪斜而扭曲的過著,但原有的善良與純粹,卻在痛苦淬煉中打磨出更美更亮的光芒。
「以前林義和時期,四維這裡非常熱鬧,可是有小上海之稱呢!」現年86歲的劉治國老村長,描繪起過去四維的繁榮盛景,彷彿歷歷在目,只是那付之闕如的文獻和無跡可尋的遺址,早已隨時光消散,但老村長仍用力書寫著腦海殘存的記憶,回望曾經的風光,關於四維的故事將繼續傳唱。
在四維村生活半生的木嬌婆婆走過民初的貧苦、軍管的轉變、解嚴後的自由,過去貧窮所帶來的生活底線,逼使人無從思考生存以外問題,大時代的反共復國口號,都比不過餐桌上的白米來得務實,然而世間的殘酷險惡,雖曾讓日子歪斜而扭曲的過著,但原有的善良與純粹,卻在痛苦淬煉中打磨出更美更亮的光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民國六十五年,雲南傈僳族的「饒八妹」帶著李福英兩姊弟到桃園忠貞新村投靠祖父在市場裡賣起滇緬家鄉味「米干」,後來饒八妹的大女兒「李詩梅」跟著丈夫「王根深」到桃園,民國七十年開始也在市場裡做起米干的生意,因為李詩梅的小名叫「阿美」,所以以阿美為名成為龍岡地區最出名的「阿美米干」。
Thumbnail
上週收到一份遠方來的大禮,來自馬祖的端午節愛心,傳說中的馬祖鹼粽加高粱,而且是陳高!奏樂請下! 事情的起頭是我在限時動態po了金門粽,遠在馬祖的海洋巡查員學姊分享馬祖的超酷粽子:加了花生和鹼粉製成的鹼粽,形狀是高高常常的圓錐狀,超可愛!
Thumbnail
阪裡大宅是馬祖的古建築之一,清代的建築風格讓人彷彿穿越時空。遊客可以免費參觀,感受當年有錢人的生活氛圍。而對面的阪裡古厝黃金地瓜餃也是一大特色,販售各類地瓜美食,包括地瓜餃、地瓜蘿蔔絲餅和地瓜餃剉冰。這些美食價格親民,是消暑的最佳選擇。
Thumbnail
在馬祖旅遊時,不要錯過當地的美食,尤其是歲月古井的蟲弟餅和石花凍。這篇文章介紹了這兩種美食的口感和價格,以及推薦的停留時間和交通方式,讓你在遊玩時有更多美食選擇。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馬祖的美食與宗教文化,包括大眾飲食店的特色菜,以及媽祖宗教文化園區的景點資訊。建議遊客可以品嚐當地美食,再前往媽祖宗教文化園區,體驗宗教文化。
Thumbnail
故事主人是我阿婆,她是廣東客家人,客家人的稱謂阿婆等於嫲嫲。她是大戶人家的千金,兒時有婢女服事,婚姻都是門當戶對,我阿婆是識字的,她有受過教育,在她的時代,女子接受教育不容易,可能是大戶人家的女兒才有這種機會。 後來因為政局動盪,侵華、內戰、政權更替,導致家道中落,亦因丈夫早逝,她本來是千金之驅,
Thumbnail
店名:阿婆雞肉飯 地址:高雄市左營區果峰街12巷11號 營業時間:[每天:10:00-15:00] 這是我自己從小吃到大的麵店,也是我跟阿公的回憶 每次只要想念阿公的時候都會來這裡吃 而且他的價位從以前到現在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 我最喜歡的是他們家的冬瓜茶,雖然現在喝已經沒有童年時
Thumbnail
「過去」 馬六甲市區,賣椰子的攤販外,一位阿伯愜意地坐在那裡,馬六甲接近赤道的炎熱氣候快讓我們吃不消,進去買了現剖椰子來解解暑,阿伯看著我和老牛:「你們哪裡來的啊?」看到都是華人面孔自然收起警戒,和他就這麼聊起來。 阿伯對蔣介石時代印象特別鮮明,我想他是當年移民潮定居在馬六甲的華人,從小跟家人到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民國六十五年,雲南傈僳族的「饒八妹」帶著李福英兩姊弟到桃園忠貞新村投靠祖父在市場裡賣起滇緬家鄉味「米干」,後來饒八妹的大女兒「李詩梅」跟著丈夫「王根深」到桃園,民國七十年開始也在市場裡做起米干的生意,因為李詩梅的小名叫「阿美」,所以以阿美為名成為龍岡地區最出名的「阿美米干」。
Thumbnail
上週收到一份遠方來的大禮,來自馬祖的端午節愛心,傳說中的馬祖鹼粽加高粱,而且是陳高!奏樂請下! 事情的起頭是我在限時動態po了金門粽,遠在馬祖的海洋巡查員學姊分享馬祖的超酷粽子:加了花生和鹼粉製成的鹼粽,形狀是高高常常的圓錐狀,超可愛!
Thumbnail
阪裡大宅是馬祖的古建築之一,清代的建築風格讓人彷彿穿越時空。遊客可以免費參觀,感受當年有錢人的生活氛圍。而對面的阪裡古厝黃金地瓜餃也是一大特色,販售各類地瓜美食,包括地瓜餃、地瓜蘿蔔絲餅和地瓜餃剉冰。這些美食價格親民,是消暑的最佳選擇。
Thumbnail
在馬祖旅遊時,不要錯過當地的美食,尤其是歲月古井的蟲弟餅和石花凍。這篇文章介紹了這兩種美食的口感和價格,以及推薦的停留時間和交通方式,讓你在遊玩時有更多美食選擇。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馬祖的美食與宗教文化,包括大眾飲食店的特色菜,以及媽祖宗教文化園區的景點資訊。建議遊客可以品嚐當地美食,再前往媽祖宗教文化園區,體驗宗教文化。
Thumbnail
故事主人是我阿婆,她是廣東客家人,客家人的稱謂阿婆等於嫲嫲。她是大戶人家的千金,兒時有婢女服事,婚姻都是門當戶對,我阿婆是識字的,她有受過教育,在她的時代,女子接受教育不容易,可能是大戶人家的女兒才有這種機會。 後來因為政局動盪,侵華、內戰、政權更替,導致家道中落,亦因丈夫早逝,她本來是千金之驅,
Thumbnail
店名:阿婆雞肉飯 地址:高雄市左營區果峰街12巷11號 營業時間:[每天:10:00-15:00] 這是我自己從小吃到大的麵店,也是我跟阿公的回憶 每次只要想念阿公的時候都會來這裡吃 而且他的價位從以前到現在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 我最喜歡的是他們家的冬瓜茶,雖然現在喝已經沒有童年時
Thumbnail
「過去」 馬六甲市區,賣椰子的攤販外,一位阿伯愜意地坐在那裡,馬六甲接近赤道的炎熱氣候快讓我們吃不消,進去買了現剖椰子來解解暑,阿伯看著我和老牛:「你們哪裡來的啊?」看到都是華人面孔自然收起警戒,和他就這麼聊起來。 阿伯對蔣介石時代印象特別鮮明,我想他是當年移民潮定居在馬六甲的華人,從小跟家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