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Ms.7
青瓦臺(청와대/Cheong Wa Dae/Blue House),是大韓民國自1948年成立以來的總統府,最高權力象徵。由於1968年的青瓦臺事件-北韓武裝分子滲透到青瓦臺後山,意圖刺殺當時的總統朴正熙,青瓦臺將周邊道路和仁王山和北嶽山等地禁止自由出入,自此青瓦臺得到「九重宮闕」的外號,成為國民難以接近的地方。直到2022年5月10日-韓國總統就職日當天,第廿任總統尹錫悅將這個74年以來充滿著神秘色彩的殿堂,開放給民眾參觀,同時將新總統府搬到龍山區國防大樓。
青瓦臺歷史
青瓦臺最早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1104年,高麗肅宗九年(918-1392 年)在此建造了離宮(國王的臨時住所)。1392年,太祖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建立朝鮮王朝,1426年建都漢城(首爾)後,成為主宮景福宮的後花園,修建了隆武堂、慶農齋和練武場等建築,亦曾做為科舉考場;1927年日本入侵後毀掉五雲閣以外的所有建築,把朝鮮總督官邸設在此地;1945年日本投降後變為美軍政廳軍政長官官邸;1948年8月大韓民國成立後,李承晚選擇此地為總統辦公與官邸所在地,並改名為景武臺(경무대);1960年4月19日推翻李承晚政權後,尹潽善當選總統入駐景武台不久,因忌諱「武」字,並為了與美國白宮相對應,將建築改名為青瓦臺,所以也有人稱之為「藍宮(Blue House)」;現今青瓦臺的本館、總統官邸和媒體辦公室「春秋館」是韓國前總統盧泰愚任內,以傳統宮殿建築風格為基礎新建;全區主要建築有本館、迎賓館、官邸、春秋館、常春齋、秘書室、警護室等,整個青瓦台範圍佔地25萬平方公尺,比美國白宮大了3.4倍。
青瓦臺建築介紹
一、 本館(몬관/Main Office Building):
1991年竣工,為青瓦臺的主建築,青瓦和曲線設計的屋頂是最顯著的特徵,瓦片約有15萬塊,每塊都經過窯燒,能使用百年以上;本館總面積為2,761平方公尺,約為搬遷至龍山的新總統辦公空間(415平方公尺)的六倍左右。
- 一樓東側:
「忠武室」是授予大規模人員任命狀或進行會議、舉行中型外賓晚宴及表演的地方。
「仁王室」是以青瓦臺西側山的名字命名,採用西洋風格裝飾,屬於小型宴會場地,也是外國貴賓訪問韓國時,召開共同記者招待會的地方。
2.一樓西側:
「世宗室」是召開國務會議的地方,陳列著李承晚、尹蒲善、朴正熙、崔圭夏、 全斗煥、盧泰愚、金泳三、金大中、盧武鉉、李明博、朴瑾惠、文在寅等12位總統肖像。
「木槿花室」是前總統夫人們使用過的辦公室、接見室,目前陳列著李富蘭、孔德美、陸英修、洪基、李順子、金玉淑、孫命順、李姬鎬、權良淑、金潤玉、金正淑等11位第一夫人的照片(第18任總統朴槿惠為未婚女性)。
今年5月10日就任的尹錫悅總統的龍山辦公室大樓內,沒有與總統夫人相關的專用空間。
3. 二樓為總統辦公室(牆上掛有韓國國花-木槿花及兩隻鳳凰圖案)、總統接見室(東側面牆用金黃色、象徵長命百歲的《十長生圖案圖》裝飾)、舉行授勳儀式等活動的「集賢室」及會議室。
此外,配樓還設有秘書室和警護室等房間。本館是整個青瓦臺的中樞,為韓國傳統宮廷建築,佔地約8,500平方公尺。
二、 迎賓館(영빈관/Yeongbinwan):
1978年完成,位於主樓左側,是韓國總統招待國賓、舉行國宴的地方,也是舉行官方活動及大型會議的場所,目前只開放一樓參觀。
一樓是接見室,用作外國國賓的接見活動或大規模會議場所,二樓是舉行大規模午宴或晚宴的場所。
迎賓館地上2層、地下一層,總面積5,904平方公尺,由30根圓形石柱支撐著整個建築,特別是正面的4根石柱,用整顆岩石鑿成,沒有接縫,一根重量達60頓,高13公尺,周長3公尺,建築內部牆壁採用木槿花、月桂樹、太極圖案等韓國傳統圖案設計裝飾。迎賓館中央的道路為「御道」(君王走的路)。
一進迎賓館大廳布置了2010年8月,時任韓國總統的李明博,邀請玻利維亞總統的晚宴部分實景重現。
三、 總統官邸(대동령 관저/Official Residence):
1990年完成,是總統及家人的居住空間。由生活空間正房和接見活動空間別房、傳統風格的庭院和廂房等組成。目前只能由庭院沿路參觀外部,內部不開放參觀。
四、 常春齋(상춘재/Sangchunjae):
日本佔領時期叫做「梅花室」,也是總督府別館的所在地。大韓民國成立後改名為「常春室」,並在1977年12月拆除。1978年3月建造了西洋式木造建築,再次被拆除。1983年4月5日,使用200年以上的春陽木重新建造,是青瓦台內的第一個韓屋,用來向國內外貴賓介紹韓國傳統房屋樣式或進行禮儀活動、非正式會議等的場所。
五、 綠地園(녹지원/Nokjiwon):
青瓦臺內部最美麗的庭院,種植120多種樹木,是歷任總統種植紀念樹及舉辦兒童節等各項活動的空間,總建築面積417.96平方公尺,中央的盤松,高16公尺,約有310年歷史。
六、 枕流閣(침류각/Chimryugak House):
是為在景福宮後院舉行宴會而建造的建築物,意為"以流水爲枕頭",因此取名為"枕流閣",意味着與自然融為一體的人生。1905年大韓帝國時期建造的殿閣。原址位置比現在更西側,1989年新建總統官邸時搬遷至常春齋旁邊。該建築在中央設有房間和寬敞的大廳,前面設有更高一層的閣樓,充分展現了韓屋建築的實用性和美麗。現在建築物的基壇前擺放着裝水、培養睡蓮等的石頭蓮花池、為應對火災而裝水的豆秧。
七、 春秋館(춘추관/Chunchugwan):
1990年峻工,房頂是用傳統的陶瓦做成的,現在是青瓦臺發佈新聞、舉行記者會的地方,位於主樓右側。一樓設有記者辦公室和小會客室,二樓則設有大會客室。
春秋館前的總統直升機專用停機坪,現在放置許多帳篷,供訪客休息之用。一樓設置記者會發言台,供訪客拍照留念。
一樓設置記者會發言台,供訪客拍照留念。(Ms.7拍攝)
八、 五雲亭(오운정/Ounjung):
是景福宮後院爲休息而建造的亭子,取景福宮後苑五雲閣的名字,意爲「五彩雲彩得風光就像神仙的地方一樣」。雖然沒有準確告知該建築何時建成的記錄,但從沒有出現在描繪高宗4年(1867年)重建景福宮後的《北月圖形》中來看,推測是之後建成的。原來的位置比現在更靠下,1989年新建總統官邸時搬遷到這裏。亭子是正方形建築,屋頂呈四角聚集在一個頂點的紗帽屋頂形態。這裏四面都有門,可以自然地欣賞周圍的美。
五雲亭位於總統官邸後山,從仁壽門右手邊的山坡上去250公尺,本以為250公尺沒多遠。豈料,直線向上爬的250公尺和平面走路的250公尺相差不可以道里計,爬的我氣喘吁吁,還望不到目的地。不過,也有意外收穫,山坡上的風景宜人,還可遠眺景福宮和光化門廣場。
從總統官邸後山遠眺景福宮和光化門廣場(Ms.7拍攝)
九、 慶州方形臺座石造如來坐像(경주 방형대좌 석조여래좌상) :
慶州方形臺座如來坐像繼承了表現韓國佛教雕刻風尚中理想美的石窟庵本尊像,建於9世紀左右統一新羅時代,從慈悲的面孔、堂堂正正、均衡的身體、豐富的量感等,可以窺見新羅全盛期的樣式,因此也被稱爲「美男佛 (미나몰)」。刻有獨特蓮花圖案的四角形臺座是這個時代作品中罕見的形態,非常有獨創性。佛像原位於慶州,1913年左右被日本放在首爾南山的倭城總督官邸,1930年代總督官邸搬遷到現在的青瓦臺位置後,一起被移到現址。
青瓦臺參觀資訊
參觀時間:
(3月~11月)9:00~18:00(最後入場時間17:30)
(12月~2月) 9:00~17:30 (最後入場17:00)
每週二休館。(但是,如果星期二是公共假期或補休日,則星期二照常營業,次日休息。)
- 須事先上網預約登記,免費入場。
- 65歲以上長者、身心障礙人士、外國人及國家退伍軍人可在正門服務臺現場申請,每天上午9點和下午1點30分,各開放500個名額。
- 入口有三:正門、迎賓門和春秋門,可自由選擇。
- 青瓦臺全區禁菸。
- 建議攜帶瓶裝水及陽傘。
- 下雨時,可能會限制進入內部,以免損壞本館和迎賓館等主要建築物內部。
- 為防止新冠肺炎傳播,室內必須戴口罩,建議在戶外也佩戴口罩。
青瓦臺推薦參觀路線
由於外國人現場申請參觀,須經由正門服務臺,所以理應遵循第一條參觀路線。但是,這樣就會沒參觀到春秋館,因為從綠地園前往枕流閣時會途經春秋館,而進入春秋館參觀範圍前,有一道管制門,有工作人員會擋在門前,預先告訴你,進入管制門後,就只能出不能進。因此,如果想一次完整、不走冤枉路的參觀青瓦台各景點,建議從正門進入後先左轉至迎賓館參觀後,再回到正門主館循動線參觀:
正門-迎賓館-大庭園-本館-小庭園-景武臺舊址-官邸-官邸後山-五雲亭-慶州方形臺座石造如來坐像-枕流閣-綠地園-直升機停機坪-春秋館-春秋門。
青瓦臺區內、迎賓門外還有供奉著七位朝鮮時代誕育了國王或王世子的後宮嬪御(빈어)神主牌位的祠堂-「
七宮」、原為韓國中央情報局安全屋的「
木槿花公園」及原青瓦臺總統府宣傳館的「
青瓦臺舍廊房」,如果有足夠時間的話,也都非常建議前往參觀。
❤️按愛心表示喜歡
💬
留言表示意見
✅
追踪表示關注
🔗
轉發表示認同
💰
贊助表示支持👉
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