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1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這些疑問原來在哪裡?

    朋友轉寄一封郵件,一個WMV檔,主要是講世界已經如何的變化了,就是現在,一個大轉變正在發生,SHIFT happenshttp://www.scottmcleod.org/didyouknow.wmv 內容講得落落長,我只記住兩個畫面:

     

    第一個是,每天透過Google找尋的網頁達到27億頁。

    第二個是:原來這些疑問在哪裡?

     

    的確,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也是這樣。如果沒有網際網路,特別是Google的幫忙,拙作《放眼國際:領土地位變遷與台灣》http://search.books.com.tw/exep/prod_search.php?cat=all&key=%A9%F1%B2%B4%B0%EA%BB%DA,不要說在一年半之中完成,即使10年也完成不了。此外,自己也曾經為了演講而跑一趟市立圖書館找補充資料,結論是,不如坐在電腦面前一小時。

     

    這樣就出現幾個問題,特別是資料越堆積越豐富的未來:

     

    一、一天找尋27億個網頁,若以10個網頁解答一個疑問,則每天有2.7億的疑問被解答。這代表,使用網路的人越來越「多聞」(我不能說更聰明,也不能說更有智慧),而且解答的途徑並不是學校。當資料唾手可得時,資料的「珍貴性」就不見了,資訊就「民主化」了。

     

    二、每天解答2.7億的疑問,代表完成很多工作。所增加的效率,如何反映到實質的世界上?又,如果這2.7億個疑問沒有被解決,世界又會是什麼樣子?

     

    三、當資訊開始民主化後,以往壟斷資訊象牙塔內的懶惰學者、固守成規的要如何因應?他們必須接受「圈外人」的挑戰。

     

    四、當「圈外人」開始挑戰時,「圈內人」到底是更加開放迎戰?或是更加封閉壟斷資訊?我所知道政府花一大把銀子和好幾年的時間做「數位典藏」,不過,許多做完的成果仍不在網路上公開。一般人民只能在網路上找到「主旨」與「摘要」,想要一窺全貌的話,還要親自跑一趟該機關,而該機關可能在台東、南投,並起要申請核准。這是「圈內人」的反擊手段中最壞的一種。

     

    資訊的差異已經是評論家熱烈討論的話題,其成果也不用說是汗牛充棟的。不過,27億網頁的統計數字仍叫我嚇一跳:未來的世界到底將變成什麼樣子?而現在就已經是未來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