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台北旅遊]公館區域唯二歷史聚落之一煥民新村,從蟾蜍山下瑠公圳到一個克難村、台北市唯一完整保存的空軍眷村

    煥民新村位於台北市中正區公館區域蟾蜍山因為山形似蟾蜍而得山名。這裡和寶藏巖藝術村日公館區域唯二文化聚落之一,安靜、克難、聚落現象在台灣各地許多山城中;獨自形成奇特地方。
    蟾蜍山煥民新村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19巷66弄12號
    電話:
    02 2377 7300
    備註:
    歷史文化聚落
    蟾蜍山與煥民新村背景
    蟾蜍山是座台北城市南邊的小山城。二百多年前台灣在清朝時期,這一帶開鑿了瑠公圳,灌溉水路順著現今的中正區學府里羅斯福路四段一百一十九巷延伸,是個前臨小河、後倚山坡的福地。
    日治時期,日本人在蟾蜍山山麓設立農業試驗所與蠶業改良場,鄰近的高等農林學校即是國立台灣大學的前身,持續到戰後,此地之洋菇農業研發成果斐然。
    西元一九四五年二次大戰後中美兩國協防時期,在美軍協助下於蟾蜍山設立空軍作戰司令部,西元一九五三年興建煥民新村。早期一戶只有四坪左右,眷舍內沒有廚房衛浴,初名克難村,西元一九六二年以空軍徐煥昇上將、王衛民中將之名,更名為煥民新村。
    煥民新村文化景觀
    時間到了西元二零一六年煥民新村以文化景觀指定登錄為台北市歷史聚落,煥民新村成為台北市唯一完整保存的空軍眷村。西元二零一九年開始分區整修,西元二零二零年煥民新村入口處蟾蜍山大客廳完工啟用,從家屋變身成為結合社區生活的文化展館。
    其餘建築預計於西元二零二二年底至西元二零二三年完工,由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對外正式營運。 現在的蟾蜍山文化聚落,包括兩個建築形台:屬於列管眷村的煥民新村、早先來此落地生根的各類居民自力建屋的非列管。
    事實上;當年國民黨在西元一九四九年政府自中國來到台灣後,有配到眷舍的軍眷不及兩成,都得自己想辦法安身,學校、寺廟等處。一時也成了暫時居所,未配到屋舍的眷户,有些索性便在此地自力建屋。
    目前來看煥民新村可說是台灣眷村縮影。只是當前台灣許多眷村不是改建或是消失、煥民新村多年以來依舊保持住戶在,形成一個奇特景觀。
    台北市南邊位置奇特地方
    總結:煥民新村在房屋聚落時而整規、時而蜿蜒曲折感到新奇。一些住房像是攀藤植物般貼著其他房屋或建物被創建,透過寬窄隨性但走起來又蠻順的水泥步梯和其他既有步道網絡連結,可以看出當年為了有一個遮風擋雨的蔽護所,真的十分克難。煥民新村在台北市南邊位置集合歷史、建築、地理一個奇特地方。
    蟾蜍山煥民新村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19巷66弄12號
    電話:
    02 2377 7300
    備註:
    歷史文化聚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的寫作以美食;旅遊;藝文等多方面的文章,寫作內容分享我的想法與看法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