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一切來自於經驗:與傳奇製琴師Michael Tobias閒聊雜記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在bass界中,高檔的手工品牌數不勝數,每一家都具有自己的獨特音色。而在諸多品牌之中,其中一個最具有知名度,且影響了許多後續他牌產品的製琴師,便是先後創立了Tobias和MTD的Michael Tobias。
而就在今年六月初,因緣際會下我剛好有機會與Michael(以下簡稱Mike)碰面短暫閒聊,在閒聊的過程中可以深深的感受到他對於製作bass的熱情與深厚經驗,因此想趁著忘記前以文字將過程記錄下來。
這篇並不是訪談,原先也沒有預料到有機會與Mike聊這麼多,因此不是個嚴謹的問答與記錄,單純只是閒聊。由於過程中穿插許多與bass無關的話題,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因此我跟Mike雙方說的話的順序有重新整理過,並非全都是一問一答。
另外也請讀者們原諒我,Mike講到各種材料組合起來的音色時,都會劈哩啪啦講一大串A配B會是什麼結果A配C又是什麼聲音,然後就是一連串的形容詞,但我實在記不得那麼多,還請讀者們多擔待。
當然如果有興趣想瞭解各種材料配置在MTD上會有什麼音色歡迎直接寫信給MTD。
MTD美廠琴就是在Mike位於樹林中的自家前的小工作室完成的,Kingston系列則是在Kingston市中心的倉庫整理出貨

Mike:我一開始大概是從1973年開始做木吉他。會開始做bass是因為當時有個朋友帶了把bass來找我幫他做些改裝,他說他心中一直有個想要的音色,但他的bass發不出那樣的聲音。於是我們就開始嘗試各種改裝,改拾音器、零件等等,前前後後花了兩年的時間,後來我就覺得嘗試各種組合很有趣,於是1977年的時候就開始轉做bass。
髮:早期的Tobias與現在的MTD有著相當大的不同,這是為什麼呢?
Mike:我在90年將Tobias賣給Gibson之後,就開始想做不同的bass,一方面是因為我不想再做跟Gibson旗下相同的東西,其實後來Gibson還有跑來想告MTD侵權,但後來發現琴身形狀差異太大,不管怎麼比對頂多就只會有一小段線條相同,可是其他地方的形狀都不會吻合。
另外一方面,則是其實當時的Tobias這個品牌也遇到一些瓶頸。當時大家都只想要neck through的Tobias,我做了幾把bolt on的bass出來,音色完全不輸neck through,但都沒人想買。
髮:那當你開始做MTD時就幾乎全都是bolt on的結構,你是怎麼讓當時的消費者接受bolt on的?
Mike:MTD剛開始的時候我就做一些21格的款式,音色比較vintage一點,那些紐約的bass手們比較能夠接受。
Mike:其實在bass上沒有必要做neck through,弦的兩個端點都在同一條材料上,會讓neck through的材料在音色中的佔比非常重。而且neck through會讓低音域的頻率很多,但人的大腦其實不需要聽到那麼多的資訊,這些多出來的頻率就會讓聲音聽起來沒那麼清楚。就像Ampeg的音箱在100hz以下的頻率是相當少的。所以我後來做bolt on,low B可以非常的乾淨清楚,也更容易用不同的琴頸與琴身材料來組合出不同的音色。
髮:對,我自己會覺得neck through的attack反應偏慢一點。
Mike:沒錯,neck through和bolt on的反應速度差非常多。
MTD自家前的工作室內部就這麼大,頂多十幾坪,機台跟木料都在這裡了,這樣的空間三個人一年可以做120-150把真的蠻厲害。
髮:MTD的琴,不管是什麼樣的規格配置,音色總是有個MTD獨特的味道,背後有什麼秘密呢?
Mike:沒有什麼秘密阿(笑)。你也看到了我的工房就這麼小,任何人想來參觀都可以來,有什麼問題我也樂意回答,沒有什麼是秘密的。
Mike:你說的那個獨特的味道,是來自於我的經驗。
Mike:我很喜歡嘗試各種不同的搭配,所以很清楚每種木材的聲音特性,以及他們組合起來會是什麼聲音,基本上在決定材料的當下我大概就可以知道成果會是什麼樣的音色。
Mike:例如Ash的bite很快但growl比較慢出來。相反的,Poplar是growl先出來然後bite比較慢。
Ash 琴身配Ash琴頸聲音會很沉,亮但有punch而且輕,配Maple琴頸低頻會少一些但中高頻的反應會比較直接。
Wenge的氣孔非常多,你從一面用氣槍吹可以從另外一面感受到空氣流動,它內部的氣孔都是互通的,所以共鳴很好。
Walnut的話低頻溫而且高頻很漂亮,配楓木指板高頻會很亮但不刺耳,顆粒感很好。
Buckeye則是很漂亮但沒什麼共鳴,聲音比較死硬。
(以上只是我勉強還記得的部分,大概還省略了N種材料之間相互組合的結果)
正在示範紫心木染色的Mike
髮:那例如說基本的Alder配Maple這樣的規格,又是什麼讓MTD的聲音聽起來像是MTD?
Mike:我會說有很大一部份是來自Bartolini。我個人對電路是一竅不通,你讓我來做拾音器跟電路設計的話肯定是一團糟。
但我很清楚我心中有個想要的音色,而Bill Bartolini能夠完美的把他實現出來,所以我能夠在他的拾音器跟電路上實現我要的聲音。
Mike:另外我覺得可能在製琴的過程中,多少會灌注一些能量到琴中(笑)。你把相同的材料給10個製琴師,10把都會是不同的聲音。
髮:那麼例如像Alder配Maple,木材每一片之間多少有些差異,你會怎麼挑?
Mike:Alder之間不太會有差異,算是種非常穩定的材料。如果像是Ash的話每片材料之間差異較大,我就會去敲木材,來決定要挑哪一片來做。
現在MTD的美廠琴大多程序都由兒子Daniel Tobias接手製作,Daniel大學畢業後就跟著Mike做琴至今十多年,聊起各種製琴經驗也不輸他爸
髮:你前面提到了非常多的材料組合,當中總有些你不喜歡的組合對吧?如果客人指定要做你覺得聲音不好聽的組合怎麼辦?
Mike:我會跟他說做出來聲音怎麼樣我不負責或是直接不接,我現在很懶得跟人家吵。有很多人是用眼睛在感受音色,有的top很漂亮沒錯,但貴只是因為他漂亮不是因為聲音好聽,尤其那種沒什麼共鳴的材料如果還貼琴身正背面,聲音就會很死。其他牌子上消費者錢花的開心就好,但要我做那種光看規格就知道聲音不好聽的bass,我覺得沒什麼意義。
(拿起架上的Hipshot琴橋)
Mike:我自己比較喜歡Hipshot的B style,構造簡單也能帶來很好的共振。黃銅的saddle比較溫,鋁的就比較亮。底座也是,黃銅底座配鋁saddle跟鋁製底座配黃銅saddle聲音又完全不同。
有些人喜歡比較複雜的A style,同樣是黃銅或鋁的saddle跟底座搭配起來聲音又跟B style不同。
(其實Mike這段很仔細的講了各種材料組合起來是什麼音色,但我腦袋當下處理不來這麼多組合)
Mike:MTD的琴都是在我這邊染色好之後送去給別人噴面漆,我自己工作室太小也太多粉塵不適合噴漆。幫我們噴漆的那個人他也有自己平常在用的PU面漆,但MTD的bass都是用我另外買的Catalyzed Urethane。這種漆不厚但是非常非常硬,是我看過最硬的漆。缺點是超級貴,一加侖就要八百美金,雖然可以噴個20把左右分攤下來還可以接受,但每次在買油漆都還是一大筆錢。
Mike:其實我還有個Music Man汰換出來的噴漆房,而且那還是Ernie Ball買下Music Man前的東西,當初從加州搬來的,只是Kingston這裡工作室太小所以一直都沒有用。
還有什麼能比在紐約州山林中的一間小屋裡面看到Pre-Ernie Ball的Music Man工具箱還酷

從與Mike的閒聊中,可以感受到他是個非常溫和親切,也很樂於分享的人。他也樂於嘗試各種不同的材料,所以常會在MTD的Instagram上看到許多別家沒有的材料做出來的bass,例如Pistachio(開心果)、Chechen、Flame Sycamore、Myrtle等等。
除了木材之外,他也透過與Bartolini以及Hipshot合作,開發出能夠達到他心目中的音色的零件。所以儘管每一把訂製的MTD用的木材都不相同,音色也不同,但都還是有著MTD的特色。
同時,Mike也很仔細地在觀察並記下各種木材跟零件的特性,所以他能很清楚的告訴你每種材料是什麼樣的特性,跟哪種材料配起來會是怎麼樣的聲音,這些對他來說都是信手拈來。而這些知識背後,來自於他四十多年的經驗。

如果喜歡Blend Knob的文章,歡迎留言或在右邊點個愛心給我們一點鼓勵,或是直接贊助用行動支持讓我們有更多動力撰寫新文章。
如果有任何關於器材的問題,也歡迎留言或是私訊我們的粉專喔!
撰文:髮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7會員
89內容數
網羅吉他、Bass、音箱、效果器、錄音器材等等各式新品發表情報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lend Knob 的其他內容
全球樂器展會NAMM Show即將展開,許多品牌也安排在這段時間公開今年的新產品,讓市場呈現熱絡商機。 但,眼尖一點的話,不難發現今年的NAMM Show參展品牌較以往少了非常多,尤其是那些往年會佔超大攤位的品牌,今年卻寥寥可數。
入門款電吉他就得看起來樸素無趣嗎?Squier打破舊有印象推出全新Sonic系列。
Spark GO的大小還不到一個手掌,外觀就像個藍芽喇叭,但他毫無疑問是個吉他音箱,並且內建了33顆音箱模擬,和43種效果。
Source Audio L.A Lady,一顆金色外殼的破音,能夠切換三種不同的破音音色,並且有兩段EQ調整,是個動態良好、可調性廣的破音效果器。 ......如果能夠這麼簡單的就介紹完就好了呢。
IK Multimedia推出了新一代的音箱模擬系統:TONEX以及TONEX Pedal,整合了軟體、綜效和單顆三者的優勢,硬是在看似逐漸成熟的音箱模擬市場中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
音量踏板,雖然大多被歸類在效果器類中,但比起其他大幅改變音色的效果器,更像是一種工具。有個音踏可以更輕鬆控制音量、做淡入淡出等等效果,也能避免在歌曲中間發出不必要的聲音,對於時常演出的人來說特別實用。 不過,市面上的音踏種類繁多,除了大小、重量不同之外,最重要的,還是音踏的阻抗要跟琴匹配。
全球樂器展會NAMM Show即將展開,許多品牌也安排在這段時間公開今年的新產品,讓市場呈現熱絡商機。 但,眼尖一點的話,不難發現今年的NAMM Show參展品牌較以往少了非常多,尤其是那些往年會佔超大攤位的品牌,今年卻寥寥可數。
入門款電吉他就得看起來樸素無趣嗎?Squier打破舊有印象推出全新Sonic系列。
Spark GO的大小還不到一個手掌,外觀就像個藍芽喇叭,但他毫無疑問是個吉他音箱,並且內建了33顆音箱模擬,和43種效果。
Source Audio L.A Lady,一顆金色外殼的破音,能夠切換三種不同的破音音色,並且有兩段EQ調整,是個動態良好、可調性廣的破音效果器。 ......如果能夠這麼簡單的就介紹完就好了呢。
IK Multimedia推出了新一代的音箱模擬系統:TONEX以及TONEX Pedal,整合了軟體、綜效和單顆三者的優勢,硬是在看似逐漸成熟的音箱模擬市場中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
音量踏板,雖然大多被歸類在效果器類中,但比起其他大幅改變音色的效果器,更像是一種工具。有個音踏可以更輕鬆控制音量、做淡入淡出等等效果,也能避免在歌曲中間發出不必要的聲音,對於時常演出的人來說特別實用。 不過,市面上的音踏種類繁多,除了大小、重量不同之外,最重要的,還是音踏的阻抗要跟琴匹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馬林巴木琴,這項源自非洲的樂器,擁有獨特的音色和演奏風格,一直以來都深受音樂愛好者的青睞。它的音色柔和而富有穿透力,能夠帶給人一種靈動的聽覺體驗,猶如微風拂過湖面,清新而自然。今天,我們就來深入了解這款優雅的樂器。 馬林巴木琴的歷史與發展 馬林巴木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非洲大陸,早期的馬林巴木琴由一
Thumbnail
和樂友聊音樂和鋼琴調音,結廬人境,感斯人言。
Thumbnail
選購提琴是一個需要謹慎的過程,許多人對品牌、老師推薦、價格與品質以及購琴地點存在迷思。本文解釋了這些迷思並提供了建議。此外,推薦了一家老店——海笛樂器,該店在提琴選購和售後服務方面都有著良好的信譽和口碑。
Thumbnail
我先說,這只是我個人的「主觀想法」,不一定是正確的。 因為我跟許多人聊過、大概就有幾種版本,各有各的方法。 「找最適合自己的道路是最重要的。」 一、初學一開始其實琴不用買太好 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 (其實經濟條件許可要買多高都可以) 一般的經濟條件 大概四千、六千、一萬左
Thumbnail
這是一篇試用Daddario VENN Alto 3.0 合成竹片的感想,與天然竹片相比的音色和吹奏感受,並分享了一些使用心得。
大概是小學四年級開始吧,小學四年級我就開始上台幫別人伴奏,然後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也自然有許多人因為不同需求而找我伴奏,我所伴奏的項目非常廣,包含國樂、古典音樂、流行歌、改編的跨界音樂等等。但你絕對沒有想到我曾有一段時間很後悔自己選了鋼琴這個樂器。
Thumbnail
幕後分享系列以我個人經驗為主,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我未來有更新或其他經驗就會更新本篇內容。 這邊想分享我自己錄製影片選麥克風的經驗,完全真實不藏私,如果你剛好在選麥克風,可能會有一些幫助。
年輕時玩過吉他,步入晚年,一直有個「重拾吉他」的夢想。 一位年青朋友把心愛的雅馬哈古典吉他送給了我。知道我是一個不會「半途而廢」的人,既然有這個夢想,一定不會放棄,這把簇新的琴,不會「所託非人」。 整整五十年沒有碰過了。一些和弦的位置及指法,右手的彈撥技巧,早已忘得一乾二淨。好在今天有YouTu
Thumbnail
Alice:「 我也曾想過要當個音樂老師,卻誤入歧途成了一個美語老師。Michael ,你不是對音樂很有興趣,沒考慮走音樂這條路?」 Michael:「我純粹只是興趣,難登大雅之堂的。」
馬林巴木琴,這項源自非洲的樂器,擁有獨特的音色和演奏風格,一直以來都深受音樂愛好者的青睞。它的音色柔和而富有穿透力,能夠帶給人一種靈動的聽覺體驗,猶如微風拂過湖面,清新而自然。今天,我們就來深入了解這款優雅的樂器。 馬林巴木琴的歷史與發展 馬林巴木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非洲大陸,早期的馬林巴木琴由一
Thumbnail
和樂友聊音樂和鋼琴調音,結廬人境,感斯人言。
Thumbnail
選購提琴是一個需要謹慎的過程,許多人對品牌、老師推薦、價格與品質以及購琴地點存在迷思。本文解釋了這些迷思並提供了建議。此外,推薦了一家老店——海笛樂器,該店在提琴選購和售後服務方面都有著良好的信譽和口碑。
Thumbnail
我先說,這只是我個人的「主觀想法」,不一定是正確的。 因為我跟許多人聊過、大概就有幾種版本,各有各的方法。 「找最適合自己的道路是最重要的。」 一、初學一開始其實琴不用買太好 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 (其實經濟條件許可要買多高都可以) 一般的經濟條件 大概四千、六千、一萬左
Thumbnail
這是一篇試用Daddario VENN Alto 3.0 合成竹片的感想,與天然竹片相比的音色和吹奏感受,並分享了一些使用心得。
大概是小學四年級開始吧,小學四年級我就開始上台幫別人伴奏,然後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也自然有許多人因為不同需求而找我伴奏,我所伴奏的項目非常廣,包含國樂、古典音樂、流行歌、改編的跨界音樂等等。但你絕對沒有想到我曾有一段時間很後悔自己選了鋼琴這個樂器。
Thumbnail
幕後分享系列以我個人經驗為主,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我未來有更新或其他經驗就會更新本篇內容。 這邊想分享我自己錄製影片選麥克風的經驗,完全真實不藏私,如果你剛好在選麥克風,可能會有一些幫助。
年輕時玩過吉他,步入晚年,一直有個「重拾吉他」的夢想。 一位年青朋友把心愛的雅馬哈古典吉他送給了我。知道我是一個不會「半途而廢」的人,既然有這個夢想,一定不會放棄,這把簇新的琴,不會「所託非人」。 整整五十年沒有碰過了。一些和弦的位置及指法,右手的彈撥技巧,早已忘得一乾二淨。好在今天有YouTu
Thumbnail
Alice:「 我也曾想過要當個音樂老師,卻誤入歧途成了一個美語老師。Michael ,你不是對音樂很有興趣,沒考慮走音樂這條路?」 Michael:「我純粹只是興趣,難登大雅之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