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自1139年開國到1910年是君主制國家,為「葡萄牙王國」(Reino de Portugal)。1910年至今為「葡萄牙共和國」(República Portughesa)。在歷史上四個王朝三十五位國王當中,共有六位名叫「若昂」的國王。先前在介紹無花果樹廣場的若昂一世騎馬銅像 (Estátua equestre de D. João I da Praça da Figueira) 時,已介紹過開創阿維斯王朝 (Dinastia de Avis) 的若昂一世 (D. João I)。今天就接著來介紹有「完美王子」稱號的若昂二世 (D. João II)。
若昂二世的父親是出現在發現者紀念碑西側的國王,「非洲人」阿方索五世 (D. Afonso V "O Africano")。阿方索五世的父親就是「航海家」恩里克王子的兄長,「雄辯的」杜阿爾特一世 (D. Duarte I "O Eloquente")。而「航海家」恩里克和「雄辯的」杜阿爾特一世的父親就是若昂一世。換句話說,若昂二世是若昂一世的曾孫。
若昂二世的祖父,杜阿爾特一世。他就是若昂一世的長子,也是「航海家」恩里克的兄長
若昂二世出生於1455年。出生才幾個月母親就過世。年輕時跟隨父親阿方索五世在西北非征戰,在這段時期累積作戰經驗並受父親冊封為騎士。1481年二十六歲的他接掌王位,推動中央集權,屏除貴族的影響。並延續父親在非洲擴張的政策,不過著重於海洋與海岸地帶。
1484年航海家迪奧古‧康 (Diogo Cão) 率領船隊探索到剛果河口,並向南繼續探索納米比亞海岸。1488年航海家巴托羅梅烏‧狄亞士 (Bartolomeu Dias) 首次到達非洲南端好望角 (Cabo da Boa Esperança),標誌著通往印度航路的重要里程碑。
1492年熱那亞航海家哥倫布 (Cristóvão Colombo) 率領卡斯提爾船隊到達美洲,葡萄牙和卡斯提爾的海上競爭日趨白熱化。1494年在教皇亞歷山大六世 (Alexandre VI) 的見證下,葡萄牙和卡斯提爾兩國代表在卡斯提爾的小鎮托德西里亞斯 (Tordesilhas) 簽署《托德西里亞斯條約》(Tratado de Tordesilhas)。在今維德角群島以西370里格 (*Légua。當時葡萄牙的1里格約當今天的5公里) 畫了一條直線,將大西洋分成東西兩半,在此線以東新發現的土地歸葡萄牙所有,以西則歸卡斯提爾。這條線就被稱為「托德西里亞斯經線」或「教皇子午線」(Meridiano de Tordesilhas)。
原本由於教皇亞歷山大六世偏袒卡斯提爾,最初決定的「教皇子午線」是畫在大西洋上。在若昂二世的據理力爭以及強勢作為下,最終才談成《托德西里亞斯條約》。這反映了當時葡萄牙比卡斯提爾強大的事實,也象徵著權力由教皇轉移到世俗的國家君主手上。這是從中世紀邁向近代歷史的重要分水嶺。
1495年若昂二世原本任命埃斯特萬‧達伽馬 (Estêvão da Gama) 率領船隊前往印度。結果兩人皆在當年過世。這個歷史任務將由若昂的堂弟,「幸運兒」曼努埃爾一世 (D. Manuel I) 和埃斯特萬‧達伽馬的兒子,瓦斯科‧達伽馬 (Vasco da Gama) 來共同完成。
若昂二世的獨生子,葡萄牙的阿方索 (Afonso de Portugal) 於1491年不幸意外墜馬身亡,得年十六歲。因此1495年若昂二世駕崩時,才把王位傳給堂弟曼努埃爾。為了紀念這位早逝的王子,1493年葡萄牙開始在聖多美與普林西比發展殖民事業時,才把普林西比島命名為「普林西比」(王子)。
值得一提,在阿方索王子過世的前一年,才剛和「天主教雙王」卡斯提爾的伊莎貝爾一世和亞拉岡的費南多二世 (Reis Católicos, Isabel I de Castela e Fernando II de Aragão) 的長女伊莎貝爾結婚。假如阿方索王子再繼續活下去,誕生並培養出他和伊莎貝爾的繼承人,很有可能使葡萄牙和已經結合的卡斯提爾及亞拉岡再結合,統合出一個由葡萄牙主導的「大伊比利聯盟」。
「天主教雙王」的長女伊莎貝爾。原本和葡萄牙的阿方索成婚。才結婚一年阿方索就意外墜馬身亡。後來和曼努埃爾一世再婚,生下「和平的」米蓋爾。伊莎貝爾在生產時因失血過多過世,而米蓋爾也在不到兩歲時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