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宜農金曲事件看台灣台語推廣困境

鄭宜農金曲事件看台灣台語推廣困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說真的為什麼講台語的人越變越少,因為大環境根本不鼓勵人說台語,整天網路上一堆台語糾察隊,光看到一個字講錯,就好像是犯了什麼天條一樣,要放大十倍聲量譴責,請問誰還敢學台語?

這是昨晚鄭宜農獲得最佳台語專輯和最佳台語女歌手,因為致詞沒有講台語,網路上被大量抨擊後,讓我產生的感想,一個不會說台語的人,但還願意使用台語創作的人,最後被一堆精通台語的人圍攻「妳沒講台語 = 假台語人 = 妳很糟糕」,你們的作法只是在跟這個社會展示「不會說台語就安靜不然會被罵被笑」

甚至進一步的說,台語圈平常最詬病的那些影視作品,那些把台語都當成是粗俗語言或是負面印象在使用的形象,而鄭的作品是嘗試讓台語流行化,特別是鄭不會說台語,這會讓更多不會說台語的人有機會更願意學習台語,但各位的作法完全就是在傷害有心想使用台語的人

你各位都說講台語的人越來越少了,確定要一直這樣的高姿態,把台語初學者們通通嚇跑嗎?最後台語變成了傳說中的一種高尚語言,但沒有人會使用,這就是各位整天在網路抓台語毛病的人希望的未來嗎?

我就是那種台北長大,家人講台語但從小跟我講華語的人,所以我很會聽但沒有很會說,在我演講或導覽時我都會試著講一些符合情境的台語,但是唯獨在網路上我會再三斟酌「要不要用台語」,我就是這種才正想把講台語學好,就被台語糾察隊們嚇跑的其中一位啊…

上個月公視台語台的一個節目,邀請我用台語導覽介紹艋舺,我一開始是非常恐懼的,因為我知道我台語口說沒有很好,雖然日常對話我都還算ok,但要換到專業模式,那不是隨便準備兩下就能上場的,而且講的離離落落還可能被攻擊一番,最後是節目組鼓勵我,台語台就是希望大家講台語,講的不好沒關係,沒有全場講台語也沒關係,就是希望鼓勵大家都來講,我最後才願意讓節目拍我的

#阿我就怕被罵啊

一個好的教育,永遠是鼓勵勝過譴責的,你各位遇到發音不標準的阿啄仔,幾乎沒有太多台灣人會笑他,只會站在鼓勵的立場說好棒喔,有人願意學台灣話,那為什麼換成台灣人時,就變成了責備取代鼓勵了?

最後只說一句話,作為使用台語的支持者,今天我只聽鄭宜農的《水逆》

avatar-img
施景耀 @ 文化轉譯家的沙龍
18會員
3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篇文章回顧了時報鷹棒球隊的歷史及其對臺灣棒球界的影響。作者分享了自己成為時報鷹球迷的經歷,並探討了該隊自成立至解散後的多位關鍵人物如何將其精神與技藝傳承給新一代球員。儘管時報鷹已經解散,卻因其選手在各地的教學而使得鷹魂依舊延續。
這篇文章回顧了臺灣職棒的發展歷程,特別關注簽賭事件對球迷和選手的影響。透過朱育賢的職棒生涯及廖敏雄的故事,探討了球場上的期待與背叛,以及球迷對於球賽的信任如何受到挑戰。隨著近年來的冠軍成就,文章也呼喚大家一起保護臺灣棒球的美好未來與榮耀。
在2024年的世界12強賽中,臺灣以驚人的表現打進決賽,對戰日本,重現1992年奧運的輝煌回憶。這場比賽不僅讓抬頭朝向冠軍的期望更加熾熱,也成為了臺灣國際賽的共同記憶。從壯麗的主投到穩定的牛棚,每位選手的表現都值得讚頌,特別是隊長陳傑憲的關鍵全壘打。本篇將詳述此次12強賽的卓越表現與臺灣英雄人物。
這篇文章回顧了時報鷹棒球隊的歷史及其對臺灣棒球界的影響。作者分享了自己成為時報鷹球迷的經歷,並探討了該隊自成立至解散後的多位關鍵人物如何將其精神與技藝傳承給新一代球員。儘管時報鷹已經解散,卻因其選手在各地的教學而使得鷹魂依舊延續。
這篇文章回顧了臺灣職棒的發展歷程,特別關注簽賭事件對球迷和選手的影響。透過朱育賢的職棒生涯及廖敏雄的故事,探討了球場上的期待與背叛,以及球迷對於球賽的信任如何受到挑戰。隨著近年來的冠軍成就,文章也呼喚大家一起保護臺灣棒球的美好未來與榮耀。
在2024年的世界12強賽中,臺灣以驚人的表現打進決賽,對戰日本,重現1992年奧運的輝煌回憶。這場比賽不僅讓抬頭朝向冠軍的期望更加熾熱,也成為了臺灣國際賽的共同記憶。從壯麗的主投到穩定的牛棚,每位選手的表現都值得讚頌,特別是隊長陳傑憲的關鍵全壘打。本篇將詳述此次12強賽的卓越表現與臺灣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