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談槓桿~股市不僅是數學問題,還是心理問題。

    raw-image

    現實生活中,利用槓桿原理,可以四兩撥千金,提高工作效率,無論是實體的槓桿,還是廣義的、概念上的槓桿。

    比如你開公司、當老闆,你的員工就是你開的人力槓桿,你一個人,指揮更多人幫你賺錢。

    在金融市場,也可以利用槓桿。比如跟銀行融資,如果自備資金100萬,再貸款10萬,那就是1.1倍槓桿。若貸款100萬,那就是2倍槓桿。還有許多槓桿商品,比如權證,3-5倍,期貨,20倍。甚至有的國外券商,可以開100倍,200倍槓桿。

    槓桿本身可以相乘。比如跟銀行借錢,2倍槓桿,買股票融資買進,4成自備款,等於2.5倍槓桿,相乘就等於5倍槓桿。

    善用槓桿,可以快速獲利沒錯, 不過同時對應風險倍數增加。 但如果你現股都做不好,就不要隨便動用槓桿。 否則一定會死的很難看。

    為什麼呢?因為忽略了心理因素。 遺憾的是,實際操作時,槓桿放大的,不只是價格的波動,心理的弱點也會同步放大,讓自己輕而易舉的被擊垮。

    如果你有一套交易系統,長期驗證,確認可以正報酬,那理論上,你參與股市,長期下來是能獲利的。

    做股票,一定有賺有賠,假設平均每兩次交易,一次賺20%,一次賠10%,那期望值就是每次交易賺5%。

    那如果10倍槓桿,是不是平均每次交易就賺50%呢?

    答案是不會,因為槓桿放大人的心理弱點,特別是恐懼,所以本來按紀律應該20%了結的波段,很可能只賺10%就會急著獲利了結,假設10倍槓桿,因為槓桿因素,乍看暫時賺更多錢,10%變成賺100%,但虧損時,也因為10倍槓桿,虧100%。

    這已經不只是獲利期望下降的問題了,不僅如此,虧100%,代表自己已經被掃地出門,輸光光了。

    這就是槓桿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大幅降低風險承受能力,市場小波動就可以傾家蕩產,不管做對幾次,只要錯一次就慘賠歸零。 除此之外,槓桿是有成本的,每天要扣利息,這也會無形中成為心理壓力,讓人不該進場時進場,不該獲利了結時急著砍,越做越賠,導致內心壓力更大、更慌,然後開始懷疑系統,急於賺回虧損,有賺趕快入袋,虧損不願面對,凹單,惡性循環,最後徹頭徹尾淪為韭菜。

    所以我常說,慢慢來,比較快,原因就在這裡。因為財富終究反應實力,但開槓桿,沒有相應的心理素質與風險管控的話,反而是限制實力發揮,只有風險是紮紮實實的增加,報酬卻被自己扼殺。

    請注意,所謂慢,不是拖延,是紮實!

    槓桿只是工具,本身沒有善惡之分。好比菜刀,用的好是利器,把握不住卻會割傷自己。開車很便利,如果無法駕馭,卻會傷人傷己。

    要運用槓桿,心態的養成、風險管控的交易紀律等,一定要高人一等。若不具備相應條件,急於求成的後果,注定慘賠歸零。

    財富終究反應實力,追逐財富不如追求實力。 慢慢來比較快,不是拖延,是踏實!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