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好奇心出發的研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某天在實驗室會議期間聽著老師滔滔不絕的過程中,內心突然產生一個想法: 我曾經認為研究的意義在於為世界帶來價值,但後來我慢慢發現很多時候,一個好的研究的起始點並非是直接看到未來的無限應用,而是研究者基於想要探究未知的好奇心,進一步往下鑽研後才讓其應用潛能被看見。

最近在寫論文之餘,也不斷思考自己在接下來這兩個月內,究竟還能再做些什麼,讓這篇研究更完整更有趣。目前確定會開啟的抗菌試驗真的是個全新領域,需要吸收更多知識、查詢更多資訊、做更多思考才有辦法把微生物學納入自己的認知圈。除了抗菌相關的活性探討之外,要不要針對結構層面進行更深一層的探索是目前感覺自己應該要做但又覺得自己應該力有未逮的部分。褐化雞蛋白溶菌酶這個研究題目真的沒有所謂的研究極限。拿到這個題目至今剛好滿一年,得到許多發現但還有很多層面尚未好好挖掘。每次想到這都會有小小的惋惜感,是不是如果再給自己一年的時間,自己可以做更多事情呢?但從自己人生規劃的角度來看,是時候好好出去走走,真的不能在實驗室繼續待下去了。所以最好的做法是在接下來的兩個月內,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做實驗、寫論文和paper初稿以及完成口試ppt是絕對的第一順位,讓這篇從好奇心出發的研究漂亮收尾,這是給自己的挑戰,也是對自己的承諾。

avatar-img
8會員
90內容數
離開校園踏入職場後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與所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On the road 的其他內容
能走到最後,靠的不是意志力,而是打從心底對自己的深刻相信
既然已經決定至少要累積兩年的調劑經驗,那就好好培養身為藥局藥師所需具備的銷售技能吧!
後續我應該要用更實際的思維衡量自己的時間和體力,讓給出的承諾可被執行的機率提升,讓周遭的人更信任我的言行,也讓自己過得充實且有餘裕。
對一切的不確定是目前感到焦慮的主要源頭,允許自己用更彈性的方式體驗人生,讓自己在過程中體驗、學習與成長,是接下來的我會進行的其中一種嘗試。
用面對實驗的態度來面對人生各種未知是我現在能做的練習
出國與回家並非二擇一的選項,探索與回饋對我而言具同等的重要性
能走到最後,靠的不是意志力,而是打從心底對自己的深刻相信
既然已經決定至少要累積兩年的調劑經驗,那就好好培養身為藥局藥師所需具備的銷售技能吧!
後續我應該要用更實際的思維衡量自己的時間和體力,讓給出的承諾可被執行的機率提升,讓周遭的人更信任我的言行,也讓自己過得充實且有餘裕。
對一切的不確定是目前感到焦慮的主要源頭,允許自己用更彈性的方式體驗人生,讓自己在過程中體驗、學習與成長,是接下來的我會進行的其中一種嘗試。
用面對實驗的態度來面對人生各種未知是我現在能做的練習
出國與回家並非二擇一的選項,探索與回饋對我而言具同等的重要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我現在唯一想了解的就是這間公司跟這個實驗項目背後那個國家級靠山… 會影響的程度究竟有多深?我覺得這是一個未可知的觀察點,或說風險。博士一聽到我說:好!就拿出了志願書跟合約:「你現在讀,有疑問的地方我馬上跟你討論。」動作之敏捷讓我不得不失聲而笑。
碩博士生的日常,常常被實驗、文獻和論文填滿,但有沒有想過,你現在的努力,究竟是為了什麼?真正的進步,不只是為了完成短期的學術目標,而是為了實現你理想中的人生願景。 現在,花 30 分鐘到 1 小時,靜下心來,用以下問題幫助自己釐清方向,設計出你想追求的人生。 ▋1. 如果學術不是壓力,而
多少次,你準備做一件事,卻在心裡不停對自己說:「再等等,我還沒準備好。」但現實是,你永遠不會有那個完美的準備時刻。 • 想開始寫論文? 總覺得資料還不夠,文獻還沒讀完。 • 想參加國際會議? 擔心自己的研究不夠成熟,PPT 做得不夠精美。 • 想學新技能? 覺得現在不夠有時間、條件不夠完
碩博士生在面對研究時,常常會告訴自己: • 「我還要再多讀幾篇文獻。」 • 「等我熟悉方法後再開始。」 結果呢?行動一再被推遲,進度停滯不前。 其實,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行動 (Learning by Doing),別再用「學不夠」當藉口! 為什麼我們總是陷入「等學夠了再動手」的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研究的路上總是充滿未知與挑戰。 不論是面對論文寫作、數據分析,還是研究方向的不確定性, 你可能常常卡在起點,遲遲不敢邁出第一步。 但真相是,開始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 慢慢開始,也沒關係 如果覺得壓力太大,那就降低目標的門檻。 比如: • 每天寫 10
🎯 研究的本質是一場思維的探索旅程。下面,我們將以清晰的邏輯框架和實用案例,幫助你全面掌握研究技巧! 🔍 一、研究的起點:明確你的目標 1️⃣ 問題發掘與目標設定 問題核心是研究的靈魂 使用 5W1H 方法,幫助精準找到研究問題: What:研究主題是什麼? Why:為什麼選這個
Thumbnail
研究生階段不僅需要進行嚴謹的學術研究,也需要創意來解決問題或產生新點子。以下 5 個步驟,能幫助你在碩博士研究中激發靈感,提升創作效率: ▋ 1. 發現(Discover) – 擴大視野 在研究起步時,靈感往往來自對知識的廣泛探索。 • 閱讀大量學術文獻、相關書籍或報告。 • 主動觀
Thumbnail
在研究生涯中,我們常以為掌握某套理論工具後,只要不斷深挖,就能成為學術領域的佼佼者。然而,正如程光老師所言:「如果不去Push Science的Boundary,那麼這個系就會漸漸變成主要Teaching的系。」這提醒我們,學術的生命力來自於不斷探索未知,而非固守已有的知識體系。 以下分享碩博士生
從撰寫博士論文到這幾年從事博士後研究的期間,雖然對於「做研究」這件事不陌生,但每當要撰寫論文時,依舊備感壓力。 撰寫論文的壓力,說到底就是能否在文章中展現一點與他人不同的創意,並透過清楚、精要的文字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這個原則說來簡單,但對研究生來說是需要訓練的。
考在職專班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之一,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曉得自己的衝動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的我,很喜歡研究所科系,但心裡面總是會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失敗、英文作文好難,所以有時候都會逃避讀書,但深深了解只有去克服困難,才能更進一步。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是:考到在職專班研究所,降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我現在唯一想了解的就是這間公司跟這個實驗項目背後那個國家級靠山… 會影響的程度究竟有多深?我覺得這是一個未可知的觀察點,或說風險。博士一聽到我說:好!就拿出了志願書跟合約:「你現在讀,有疑問的地方我馬上跟你討論。」動作之敏捷讓我不得不失聲而笑。
碩博士生的日常,常常被實驗、文獻和論文填滿,但有沒有想過,你現在的努力,究竟是為了什麼?真正的進步,不只是為了完成短期的學術目標,而是為了實現你理想中的人生願景。 現在,花 30 分鐘到 1 小時,靜下心來,用以下問題幫助自己釐清方向,設計出你想追求的人生。 ▋1. 如果學術不是壓力,而
多少次,你準備做一件事,卻在心裡不停對自己說:「再等等,我還沒準備好。」但現實是,你永遠不會有那個完美的準備時刻。 • 想開始寫論文? 總覺得資料還不夠,文獻還沒讀完。 • 想參加國際會議? 擔心自己的研究不夠成熟,PPT 做得不夠精美。 • 想學新技能? 覺得現在不夠有時間、條件不夠完
碩博士生在面對研究時,常常會告訴自己: • 「我還要再多讀幾篇文獻。」 • 「等我熟悉方法後再開始。」 結果呢?行動一再被推遲,進度停滯不前。 其實,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行動 (Learning by Doing),別再用「學不夠」當藉口! 為什麼我們總是陷入「等學夠了再動手」的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研究的路上總是充滿未知與挑戰。 不論是面對論文寫作、數據分析,還是研究方向的不確定性, 你可能常常卡在起點,遲遲不敢邁出第一步。 但真相是,開始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 慢慢開始,也沒關係 如果覺得壓力太大,那就降低目標的門檻。 比如: • 每天寫 10
🎯 研究的本質是一場思維的探索旅程。下面,我們將以清晰的邏輯框架和實用案例,幫助你全面掌握研究技巧! 🔍 一、研究的起點:明確你的目標 1️⃣ 問題發掘與目標設定 問題核心是研究的靈魂 使用 5W1H 方法,幫助精準找到研究問題: What:研究主題是什麼? Why:為什麼選這個
Thumbnail
研究生階段不僅需要進行嚴謹的學術研究,也需要創意來解決問題或產生新點子。以下 5 個步驟,能幫助你在碩博士研究中激發靈感,提升創作效率: ▋ 1. 發現(Discover) – 擴大視野 在研究起步時,靈感往往來自對知識的廣泛探索。 • 閱讀大量學術文獻、相關書籍或報告。 • 主動觀
Thumbnail
在研究生涯中,我們常以為掌握某套理論工具後,只要不斷深挖,就能成為學術領域的佼佼者。然而,正如程光老師所言:「如果不去Push Science的Boundary,那麼這個系就會漸漸變成主要Teaching的系。」這提醒我們,學術的生命力來自於不斷探索未知,而非固守已有的知識體系。 以下分享碩博士生
從撰寫博士論文到這幾年從事博士後研究的期間,雖然對於「做研究」這件事不陌生,但每當要撰寫論文時,依舊備感壓力。 撰寫論文的壓力,說到底就是能否在文章中展現一點與他人不同的創意,並透過清楚、精要的文字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這個原則說來簡單,但對研究生來說是需要訓練的。
考在職專班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之一,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曉得自己的衝動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的我,很喜歡研究所科系,但心裡面總是會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失敗、英文作文好難,所以有時候都會逃避讀書,但深深了解只有去克服困難,才能更進一步。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是:考到在職專班研究所,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