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3|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閱讀紀錄:《深:海洋怪奇物語》

    ......此時下墜的速度與羽毛在空氣中下降的速度相當。我眼前已經沒有繩索了,放眼望去每一個方向都是亮晃晃的藍,宛如被藍色的霓虹燈包圍著,身處在無窮無盡的透亮藍光之中。


    一場始於自潛,終於深海一萬九百二十七公尺的水下探索旅程。


    海洋

    在十二公尺的水下,重力大於浮力,因此你不會被推往水面,反而會是慢慢地被往下拉。九十公尺,這裡的水壓已可以輕易碾碎可樂罐。

    當穿越了透光區,來到了中水區〔註 1〕,「每一個點和方向都是驚人的一致......沒有山、沒有天空、沒有地標、沒有任何上下左右的區分。這裡的黑夜永遠不會交替成白晝,這裡沒有任何季節感,終年都維持著恆定的水溫。也沒有任何動物固定棲息在這個區間中,身處這個空間,你無處可歸、沒有任何目的、唯有永恆的漂流。」在六百餘公尺下的深度,「這裡完全沒有陽光,不存在植物、浮游生物或是植被。這是一個純然的肉食世界。肌肉與肉體所需的能量與營養在這裡太過奢侈,因此,這個環境中的動物演化出凝膠狀的皮膚與骨骼,這是深海環境中最有效率的生物設計。」

    再往下,三千公尺的深度是絕大部分海洋骨骼微粒被回收之處。少數被遺漏的那些,則繼續沉降,直至抵達六千公尺的深度——如地獄一般黑暗而令人不安的超深淵區〔註 2〕的起點。這些沉降物在時間的淬鍊下,慢慢形成了海底的軟泥,沉默地覆蓋了一半以上的海底。

    與其他水生層不同,超深淵並非一大片的水層、亦非彼此接壤的平面。它是零星散布的低谷與深溝,彷若上下顛倒的高峰。這些最深可至一萬九百多公尺的超深淵區幽深而孤立,似乎各自有著專屬的生態演化與特有種。除了光線,聲音亦無法抵達這裡——它們早在四千九百公尺的深度被反彈回了水面。極高的預算門檻與研究難度,使其至今仍是世人所知最少的生物棲息地。遺世獨立,一片靜默。

                                                   


    自由潛水

    自由潛水允許人們以最原始的方式去接觸海洋,用一種謙遜的姿態去探索深不可測的水下世界。然而,這項運動同時也以一種運動競賽的方式存在。選手們競逐著潛得更深、更遠,將身體推至極限,休克、各式重傷乃至死亡在這殘酷的賽場上屢見不鮮。也因此,自潛比賽雖是作者開始這趟旅程的起點,但他仍無法全然認同這樣忽視生理警訊、盲目潛至深處,卻除了那個數字外,甚麼都無法好好感受的運動。整體而言,他認為自潛更該是放鬆的、自然的、充滿探索的。而他在旅程上也確實幸運地遇到多位理念與他一致的自潛人指引著他。


    人體

    那麼人體到底是怎麼潛到深處的呢?其仰賴的正是高中生物課本提到的哺乳類潛水反射〔註 3〕。當人體接觸到水時,身體會出現包含心率減緩、末梢血管收縮、脾臟收縮並釋放紅血球提高血氧濃度等一系列的變化,以幫助人體轉化為更適合深海環境的生理狀態。只要透過訓練正確地掌握這項本能,即便是下探至肺部體積會縮小三分之二的水下 20 公尺,對大部分人來說也不是遙不可及(至少作者是這樣說啦XD)。


    作者

    真的非常敬佩完全沒有相關背景的作者,花費了整整兩年的時間,毅然決然從零開始學習自潛、實際跟隨團隊去探訪各個深度的海洋、諮詢學者,只為紀錄下這個美麗的水下世界,與其和我們的關聯。作者輕鬆中帶有美感的文字,也讓讀者得以愉快地一同踏上這個美好的旅程。


    疑慮

    然而,個人在一些小地方無法完全認同作者的立場或處理方式。

    例如,對於有研究團隊採取和鯨豚共游的方式去蒐集資料,就讓我有點不確定人類這樣進一步去打擾野生動物的行為,是否在道德上站得住腳。但話說回來,無論怎樣的研究方式,似乎多少都還是會影響到既有的生態。有可能也是對這領域全然陌生的我太過天真了吧。

    以及,我真的沒辦法接受的一點:作者很開心的在尾聲分享了他將本書的電子檔裝在化妝品的白色塑膠容器裡面,在研究團隊沒有注意的時候,拋入了馬里亞納海溝當作他的深海紀念品。就......到底為什麼啦XDDDDDDDDD 我看到這段的時候真的是崩潰,我想了好久、反覆看了好多遍,都無法想到正當化這樣行為的理由。我知道這樣的「紀念品」,是字面意義上的滄海一粟,根本沒差,糾結於這樣一個非研究目的的小小海洋垃圾也未免太過鑽牛角尖。但當作者花了一整本書的篇幅去描繪那樣美麗而生態豐富的海底,以及人類對其生物帶來的威脅與傷害,我真的是難以理解最後他做出這樣選擇並且還昭告天下的行為。

    我真的很愛這本書,作者也絕對成功地推動到了大眾對海洋議題的關注,但我也很機掰的完全無法認同這個最後這個作法。


    註 1:書中在這段使用的詞彙是「中水區」。根據描述和查詢結果,猜測可以對應到水下 200 ~ 1000 公尺的中層帶(Mesopelagic)。如同書中所描述的,此區域介於透光帶與黑暗的半深海帶之間。而這裡引用的段落,是作者搭乘潛水艇時,在水下約 335 ~ 600 公尺時留下的紀錄。

    註 2:Hadal zone,字源 Hades

    註 3:The Mammalian Dive Response(MDR)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