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利日記|我的80年代|在電子音樂大舉入侵之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前兩天我不務正業的利用上班時間接了一天其他的外務,原因是在上週我接到「雷光夏」的訊息,大意是有新的作品要進去錄音室進行錄音,當天會去的樂手老師比較多,所以想找我一起去幫忙。


由於現在已經不是拍片生活而是業務性質的工作,每天的工作內容也單純很多,不太會有過去常遇到的臨時意外插曲需要處理,時間幾乎可以自由掌控,反正只是一個下午,我只要在下班前一小時暫離錄音室回到公司打卡再回去就好,於是我決定接受這個邀請。


這次錄音的地點是在過去錄製過非常多金曲唱片的「白金錄音室」進行錄音,這大概是我一生中最接近20歲音樂夢想的一次機會了,不過今天不是要說白金唱片或者雷光夏的故事。


在錄音結束後隔兩天 Facebook 的「動態回顧」跳出一篇我在9年前寫的網誌文章「我的80年代」。


我的80年代」取名由來是雷光夏在2006年推出的「黑暗之光」專輯裡的一首歌,歌旋律好聽、MV也拍得很棒(老狐狸導演及攝影師-蕭雅全 / 林哲強拍的)。MV裡請到很多不同年齡層、不同職業的男人、女人們帶著他們年輕時的照片入鏡,有人拿出學生時期照片,現在已經準備與先生迎接新生命,有人已經白髮蒼蒼看著自己過去與同事們的合照或是一個人獨自帶著婚紗照在鏡頭前回憶過往。導演與攝影師透過攝影機捕捉每個人的現在與過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彩。

在美國會說美好的「60年代」,那是戰後嬰兒潮世代長大的第一批年輕人,搖滾樂、披頭四、嬉皮文化、LSD、Woodstock 音樂會、愛與和平,這些事物因為這些人百花齊放,深深影響著後來的我們。在台灣則是戒嚴時期結束後逐漸開啟的黃金十年、電視頻道的開放、報章雜誌的解禁、市面上出現了「破報」,人民能討論的議題越來越多元越來越開放,這時是民國80年的開始,台灣也開啟百花齊放的路,人人都在嘗試各種可能性,各個現在還屹立不搖的集團在這時候才開始轉型發展,這是台灣共有的80年代。


以下是臉書舊文重新修整後發佈:我的80年代


今天跟一位住在國外好幾年最近喜歡上「Psytrance」的朋友 Line 聊天(Psytrance 是一種電子音樂的類型),她說自己最近認識了一位台灣 DJ,這位新朋友跟她提到台灣 Psytrance 的發展歷史。我們從音樂的發展進程聊到後來變成討論這種音樂最早在哪家店出現?對我來說這件事情得從電子音樂是哪個時間點出現在台灣開始談起。


1992 年左右我有一位朋友的哥哥旅居日本好幾年剛剛回到台灣,回來之前在當地與朋友一起學習 DJ 放歌技術。某天這位朋友帶了一張 CD 來找我,那是「The Prodigy」的專輯,他說是他哥哥給他聽的 CD,在日本非常流行,是「電子音樂」。那時是我正開始對聽音樂萌芽的國中年紀,同齡或比我大的人大多都在聽「劉德華」、「張學友」或是「林志穎」這種類型的音樂,雖然不難聽但是我完全無法忍受千篇一律的情歌調調(我愛:我和妳吻別,國中時期的金曲)。


我會在「滑板錄影帶」跟電影中去聽裡面的配樂,再想各種方法去找出來,找不到就直接用錄音機對著電視喇叭直接翻錄到錄音帶上。當年還沒有網路資訊都非常難蒐集,每每聽到一首厲害的音樂知道哪一位歌手、樂團或是找到哪首歌,我都如數家珍那樣保存下來,只分享給比較好的朋友,但其實大部份人都無法接受我喜歡的音樂。


我當時只聽「嘻哈」跟「搖滾」兩種類型的音樂,從來沒聽過「電子音樂」這種風格。那天我們一起在我房間用四處撿來的喇叭、擴大機接上一台 CD 隨身聽播放器,整首歌從頭到尾只有偶爾幾句歌詞,大部份都是「咚咚咚、喳喳喳」的節奏弦律,說不上來好聽,但是我喜歡這種快速而且很強烈的節奏感,從此以後「電子音樂」成為我歌單裡的第三種音樂類型(正確來說是「The Prodigy」成為我歌單裡的第三種音樂類型)。

The Prodigy 專輯封面,我們聽的那首叫做「Out of Space」

The Prodigy 專輯封面,我們聽的那首叫做「Out of Space」


就這樣到上高中之後電子音樂沒有再出現什麼消息,我的電子音樂歌單也始終停在那張專輯。高一下學期某天得到消息說朋友的哥哥跟一個叫做「羅百吉」的人在週六辦一場售票派對,他們兩人會放歌一整晚,但當時年紀太小,身上錢不夠沒有辦法去參加(那時候我也不知道羅百吉是誰,他連第一張專輯都還沒有發)。後來聽到去的人分享那晚的情況是當晚參加的人並沒有很多,朋友哥哥跟羅百吉一個負責放歌一個唱歌。他們放的歌都是節奏很快的音樂(我猜想應該是電子音樂)然後聽不懂在唱什麼歌詞,現場的人都坐在椅子上看他們,就這樣,電子音樂消息到這裡就又中斷了。再隔兩年某天我在報紙上看到「Prodigy」發新專輯(他們從這張專輯開始把「The」拿掉),我四處在唱片行裡尋找,終於在大約兩星期後在士林的唱片行找到這張上架不到一天的專輯。到這裡電子音樂在台灣依舊是乏人問津的音樂類型(羅百吉已經發行第一張專輯《I Don't Wanna See No歐巴桑》),而我也不知道它在國外發展的情形。


這是將近三十年前的事,三十年前沒有禁止18歲以下青少年不得進入夜店這回事(應該是說有法條但無人遵守也沒有強力管制)。當時最紅的夜店叫做「Kiss」可以把這裡當做曾經紅極一時的「Room 18」來想像,另外還有-Live Agogo、GG、TU等等。那時候店很多,而且當時沒有「夜店」這個用詞,那時候叫「舞廳」。


舞廳 DJ 會在氣氛最好的時候連續來幾首「恰恰」風格的音樂,大家聽到那種音樂會自動跟著節奏一群人跳起排舞(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大概兩個小時中場會休息一次換 DJ,休息時間場內燈光調暗後會放當紅的浪漫情歌讓男女有機會可以在舞池裡抱在一起左右搖擺跳慢舞。那時候我還小沒有這種福份,現在想想那時候的人好像都太含蓄了一點。


當時大部份女生對帥哥外在的定義標準是:中分或三七分直髮(郭富城-妳是我的巧克力廣告髮型),襯衫(夏天)、毛衣外套(冬天)、緊窄牛仔褲(Lives-501)或西裝褲、几皮皮鞋或亮皮鞋然後身上再來點香水。這整套標準來自於當時一本很紅的日本服裝雜誌「Man's Nonoo」,如果是喜歡穿寬鬆衣服、球衣的男生會被說像小朋友,當時的女生通常對大褲子大 T-shirt 甚至棒球帽反戴的男生不感興趣。


玩滑板的我打扮絕對不可能合格,而且我喜歡搖滾樂我想要在舞池裡衝撞,那年代沒有現在這些嘻哈或電音會在舞廳裡出現,這些舞廳放的歌大多是 Billboard 排行榜上的歌,偶有幾首是 DJ 個人品味的試播歌曲。印象比較深的有「Ace of Bass」樂團、「馬格雷納」,如果現在再讓我聽一次我會覺得那是老歌可以重溫,但要我在16歲聽那些歌曲並且玩整個晚上是種折磨。


還好還是有專門放搖滾樂的舞廳,那裡沒有濃妝艷抹的女人但有大辣辣性格穿皮衣的有趣女生,這裡穿短褲跟 T-shirt 進去不會有人在意,還有上了年紀身體還很好的老人在舞池中一邊跳舞一邊玩溜溜球,這裡叫「Spin」。在 Spin 你可以從桌上跳下來、在舞池內衝撞都不會有人管你,第一次去是16歲,那天我甩頭甩了一整晚隔天脖子僵硬痛到無法自己轉動。這是我第一次在舞廳裡聽到搖滾樂,這裡也是過去曾經在華山「Legacy」每年舉辦2次的「Back to Spin」活動的典故(最後一場是2015年6月27日,之後就不再舉辦-那晚發生八仙塵爆事件)。每次都會有人抱怨那裡會有人亂撞,原因是那裡早就在撞了,會這樣說的都是沒有經歷過那個地下室現場的人,他們第一次來還不太習慣。(PS:這裡沒有慢歌時間)。


世界正在悄悄的發生變化,原本每天越夜越熱鬧的「中興百貨」商圈(現在已經變成新據點KTV),打烊後門口聚集的年輕擺攤老闆,吸引絡繹不絕的逛街人潮,直到深夜都還能看見成群結隊看電影的朋友從戲院散場走出來。在不停流動前行的時間中這裡的事物漸漸開始轉移到忠孝東路四段另尋發展,隨之而來的是中興百貨商圈四周酒吧、泡沫紅茶紛紛拉下鐵門,再不久後中興百貨也宣布結束營業,雖然當時身在其中,但是沒有察覺改變正在上演,直到大局已定才豁然發現,這是我第一次覺得世界正在改變。


下集預告:我的80年代|越墮落越快樂|MDMA的高潮


民國80年的「中華商場」

民國80年的「中華商場」


這是我的個人故事,每篇都是我的一部份,分享給你,謝謝你看到這,既然看完了就按個「讚」吧,謝了。

avatar-img
109會員
102內容數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台北人,在這座城市生活了43年,同時也是一名18年資歷的電影幕後工作者,經歷過網路崛起,也見識過電音狂潮,這裡同時記錄我的電影幕後以及我的台北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威利日記|2023年回顧 2023年12月30號早上七點半左右,我正在捷運前往台北車站方向的路上邊用手機寫文章。回顧了今年在方格上發佈的文章一共是28篇,比起去年堅持週週投放一篇差了一半左右,這裡面其中還有幾篇在上傳公開前是心裡覺得想要交差了事很廢的章節跟臉書舊聞重貼。今年也經歷了「算了啦,到底為
威利日記|生活記錄|12/03 這是記錄關於我正在經歷一段需要“破關”的日記,起點是外送+旅行社。我計畫用日記的格式每一小段時間發佈一篇,把這個過程記錄下來,找出破關的方法,我不確定能不能激勵人心,但我需要激勵我自己。 今天是2023年12月3號,從明天開始我就要去旅行社上班了。自從一個多星期前
威利日記|生活記錄|11/30 這是記錄關於我正在經歷一段需要“破關”的日記,起點是個谷底。我計畫用日記的格式每一小段時間發佈一篇,把這個過程記錄下來,找出從那底下爬上來的方法,我不確定能不能激勵人心,但我需要激勵我自己。 前一篇的個人日記已經是十天前的事,當時在文中表示之後每一、兩天發佈一篇來
威利日記|幕後故事|沒有掌聲的人 典禮現場內表演明星們勁歌熱舞,氣氛熱絡坐在椅子上都會不自覺得跟著音樂節奏搖擺。每一個獎項上台的領獎人回憶那些拍攝的過往當時總是有許多故事可以分享,感謝身邊支持自己拍片的伴侶跟家人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那些在現場與自己一起奮戰到最後的夥伴。 「現在頒發最佳⋯⋯」現場
這是記錄關於我在谷底的日記,我計畫用日記的格式每一、兩天發佈一篇,把這個過程記錄下來,找出從谷底破關爬出來的方法,我不確定能不能激勵人心,但我需要激勵我自己。
威利日記|專題報導|史努比狗狗宣佈戒煙 前兩天在IG上看到「Snoop Dogg」的專頁,順手就按了追蹤,結果今天就看到他在上面宣佈跟家人深談討論之後決定要戒菸,請大家尊重他的這項決定。 以下是原文: ”after much consideration & conversation with my
威利日記|2023年回顧 2023年12月30號早上七點半左右,我正在捷運前往台北車站方向的路上邊用手機寫文章。回顧了今年在方格上發佈的文章一共是28篇,比起去年堅持週週投放一篇差了一半左右,這裡面其中還有幾篇在上傳公開前是心裡覺得想要交差了事很廢的章節跟臉書舊聞重貼。今年也經歷了「算了啦,到底為
威利日記|生活記錄|12/03 這是記錄關於我正在經歷一段需要“破關”的日記,起點是外送+旅行社。我計畫用日記的格式每一小段時間發佈一篇,把這個過程記錄下來,找出破關的方法,我不確定能不能激勵人心,但我需要激勵我自己。 今天是2023年12月3號,從明天開始我就要去旅行社上班了。自從一個多星期前
威利日記|生活記錄|11/30 這是記錄關於我正在經歷一段需要“破關”的日記,起點是個谷底。我計畫用日記的格式每一小段時間發佈一篇,把這個過程記錄下來,找出從那底下爬上來的方法,我不確定能不能激勵人心,但我需要激勵我自己。 前一篇的個人日記已經是十天前的事,當時在文中表示之後每一、兩天發佈一篇來
威利日記|幕後故事|沒有掌聲的人 典禮現場內表演明星們勁歌熱舞,氣氛熱絡坐在椅子上都會不自覺得跟著音樂節奏搖擺。每一個獎項上台的領獎人回憶那些拍攝的過往當時總是有許多故事可以分享,感謝身邊支持自己拍片的伴侶跟家人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那些在現場與自己一起奮戰到最後的夥伴。 「現在頒發最佳⋯⋯」現場
這是記錄關於我在谷底的日記,我計畫用日記的格式每一、兩天發佈一篇,把這個過程記錄下來,找出從谷底破關爬出來的方法,我不確定能不能激勵人心,但我需要激勵我自己。
威利日記|專題報導|史努比狗狗宣佈戒煙 前兩天在IG上看到「Snoop Dogg」的專頁,順手就按了追蹤,結果今天就看到他在上面宣佈跟家人深談討論之後決定要戒菸,請大家尊重他的這項決定。 以下是原文: ”after much consideration & conversation with my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安安你好,你「沙龍」了嗎?因應出版專題即將在 2024 年 1 月下旬全面升級為沙龍(Salon),vocus 特別舉辦有獎徵文活動,誠摯邀請站上的格友們,投稿分享你的沙龍定位、設計,以及你是如何玩轉沙龍,打造出適合自己的創作、交流與經營模式。一起來往下了解本次徵文主題吧!
安安你好,你「沙龍」了嗎?因應出版專題即將在 2024 年 1 月下旬全面升級為沙龍(Salon),vocus 特別舉辦有獎徵文活動,誠摯邀請站上的格友們,投稿分享你的沙龍定位、設計,以及你是如何玩轉沙龍,打造出適合自己的創作、交流與經營模式。一起來往下了解本次徵文主題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早上在 Netflix 上看了一部關於自行車選手的紀錄片「馬克·卡文迪許(Mark Cavendish)」。 馬克·卡文迪許從不到十歲的年紀就開始騎自行車參加比賽,2006年開始到2016年他環法賽的單站冠軍次數已經累積30次… 說了半天現在把故事線拉回我身上。
今天發想了幾篇新企劃。想嘗試看看專訪類型的影片和娛樂類的時事話題。前者是專業為主-「變現」,後者則是讓用戶產生興趣-「留心」。因為跟公司以往的拍攝主題不同,遇到了演員分配的問題。明日想詢問相關部門是否有意願可以協助。這些企劃相對會增加產出的時間成本,也不確定會有流量保證。但是經過多方位的風格測試,這
今天完成了我在公司的第一支作品。由於過往的經驗,從企劃到剪輯我都習慣獨自完成,因此在接手他人的腳本時,會感到內容的「斷層感」,甚至心理上有種對他人作品的「抗拒感」。然而,實際執行後,我發現這是一個更高維度的挑戰。在短時間內,需要接收廠商的特色、腳本的走向、演員的表現以及毛片瑕疵等信息,並過濾和拼湊出
一、今日完成事項 參加晨會-與團隊共同討論短影音方向、了解夥伴項目進度。 代辦事項-主管安排本週(專案A及熟悉公司產品)與下週(報告各帳號建議)事項。 專案A-完成A專案粗剪。正執行B-ROLL、字幕、音效等二次剪輯,預計明日完成。 二、遇到的問題 希望明日能有機會認識上班環境。 公司是
Thumbnail
爲什麽還每天匯報自己幹什麽? 大家也許很奇怪,不用連休息都每天出post來匯報吧?我只是想以這個為動力來支持自己,並記錄一下如果一人工作室,來製作MV、有聲小説,並慢火經營Youtube頻道等的創作日志。 也希望大家真切感受到,所謂的創作並不如大家所見,很快就能完成的一個過程。從策劃到出成品
Thumbnail
起手音樂創作近三十年,金曲、金鐘、金馬包辦周身多年。「很神奇的是,這些歌都好像有生命一樣,急著想要誕生。」集結成了這張等待九年的專輯《小故事》。
Thumbnail
三個星期前的某天我用手機打開臉書App,在此之前我可能已經有一個多星期沒有打開過。這次的動作感覺比以往都還要遲緩,我想也許又是哪種偶發性的硬體或者軟體問題,接著App直接進入了一個從來沒有看過的頁面並且跳出帳號被系統登出的訊息... 我以為是太久沒有登入所造成的自動登出(有些App是這樣吧?)
Thumbnail
1996 秋天出現了「Queen’s」, Queen’s 的出現造成一股不可逆的電音狂潮,首先是路上89的汽車喇叭開始出現電音節奏,他們通常是想吸引目光,然後某個朋友的弟弟不知道從哪時候開始也在家裡放電音被阿嬤說太吵又沒人唱歌,最後是有個「電音三太子」上了國際媒體,從那時開始聽電子音樂的人越來越多。
Thumbnail
威利日記|我的80年代|Queen’s|THC登場 那天放學後回到租屋處整裝,大概晚上九點出發,交通工具是機車,信義區那麽遠的地方我們都不是很熟悉,騎了快一小時終於抵達信義路、通化街路口,當時路口已經有許多準備要進場的人在周圍等人或走動。印象中票價一張是 800 元,對高二的我們來說要存好幾天⋯⋯
Thumbnail
威利日記|我的80年代|MDMA的高潮|Queen’s 「Welcome to the California!!」是打開門迎來的歡迎光臨,門內美麗的女士一頭飄逸長髮微微靠在眼前那位留著中分髮型穿襯衫西裝褲跟亮皮鞋的紳士右肩上。「亡命之徒」聽著自己優雅的鋼琴聲音⋯⋯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早上在 Netflix 上看了一部關於自行車選手的紀錄片「馬克·卡文迪許(Mark Cavendish)」。 馬克·卡文迪許從不到十歲的年紀就開始騎自行車參加比賽,2006年開始到2016年他環法賽的單站冠軍次數已經累積30次… 說了半天現在把故事線拉回我身上。
今天發想了幾篇新企劃。想嘗試看看專訪類型的影片和娛樂類的時事話題。前者是專業為主-「變現」,後者則是讓用戶產生興趣-「留心」。因為跟公司以往的拍攝主題不同,遇到了演員分配的問題。明日想詢問相關部門是否有意願可以協助。這些企劃相對會增加產出的時間成本,也不確定會有流量保證。但是經過多方位的風格測試,這
今天完成了我在公司的第一支作品。由於過往的經驗,從企劃到剪輯我都習慣獨自完成,因此在接手他人的腳本時,會感到內容的「斷層感」,甚至心理上有種對他人作品的「抗拒感」。然而,實際執行後,我發現這是一個更高維度的挑戰。在短時間內,需要接收廠商的特色、腳本的走向、演員的表現以及毛片瑕疵等信息,並過濾和拼湊出
一、今日完成事項 參加晨會-與團隊共同討論短影音方向、了解夥伴項目進度。 代辦事項-主管安排本週(專案A及熟悉公司產品)與下週(報告各帳號建議)事項。 專案A-完成A專案粗剪。正執行B-ROLL、字幕、音效等二次剪輯,預計明日完成。 二、遇到的問題 希望明日能有機會認識上班環境。 公司是
Thumbnail
爲什麽還每天匯報自己幹什麽? 大家也許很奇怪,不用連休息都每天出post來匯報吧?我只是想以這個為動力來支持自己,並記錄一下如果一人工作室,來製作MV、有聲小説,並慢火經營Youtube頻道等的創作日志。 也希望大家真切感受到,所謂的創作並不如大家所見,很快就能完成的一個過程。從策劃到出成品
Thumbnail
起手音樂創作近三十年,金曲、金鐘、金馬包辦周身多年。「很神奇的是,這些歌都好像有生命一樣,急著想要誕生。」集結成了這張等待九年的專輯《小故事》。
Thumbnail
三個星期前的某天我用手機打開臉書App,在此之前我可能已經有一個多星期沒有打開過。這次的動作感覺比以往都還要遲緩,我想也許又是哪種偶發性的硬體或者軟體問題,接著App直接進入了一個從來沒有看過的頁面並且跳出帳號被系統登出的訊息... 我以為是太久沒有登入所造成的自動登出(有些App是這樣吧?)
Thumbnail
1996 秋天出現了「Queen’s」, Queen’s 的出現造成一股不可逆的電音狂潮,首先是路上89的汽車喇叭開始出現電音節奏,他們通常是想吸引目光,然後某個朋友的弟弟不知道從哪時候開始也在家裡放電音被阿嬤說太吵又沒人唱歌,最後是有個「電音三太子」上了國際媒體,從那時開始聽電子音樂的人越來越多。
Thumbnail
威利日記|我的80年代|Queen’s|THC登場 那天放學後回到租屋處整裝,大概晚上九點出發,交通工具是機車,信義區那麽遠的地方我們都不是很熟悉,騎了快一小時終於抵達信義路、通化街路口,當時路口已經有許多準備要進場的人在周圍等人或走動。印象中票價一張是 800 元,對高二的我們來說要存好幾天⋯⋯
Thumbnail
威利日記|我的80年代|MDMA的高潮|Queen’s 「Welcome to the California!!」是打開門迎來的歡迎光臨,門內美麗的女士一頭飄逸長髮微微靠在眼前那位留著中分髮型穿襯衫西裝褲跟亮皮鞋的紳士右肩上。「亡命之徒」聽著自己優雅的鋼琴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