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6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觀察】台灣ETF的20年歷程

    摘要重點:

    • 首支ETF:2003年上市的元大台灣50(0050)
    • 多元產品:2010年後,槓桿、反向及國際化ETF持續推出。
    • 資產規模:2023年ETF總規模達到3.8兆元,較2015年大幅成長826%。
    • 交易量:2003年僅佔成交份額0.17%,約3,400萬,2023年占台股交易量的5.47%。
    • 基金數目增長:ETF數量從2003年的1檔增至2023年的285檔。
    • 受益人數:從2007年的3.67萬人增至2023年的1011萬人。

    --------------------------------------------------------------------------------

    最近紅紅火火的股市,破了25,000點,連筆者已經棄投股票市場長達20年的老父母們,都問說可以買什麼,去個日本小旅遊,親愛的嫂嫂親家母都在跟我討論00940,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這股票投資又慢慢變成一種全民運動,但筆者近幾年的股票市場投資都以定期定額ETF為主,其一是因為懶,直接選擇給人代操,其二是股市來來回回都不如這幾年穩定投資ETF,固定回收的現金流,再加上不是有句老話:「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以ETF目前在台股市場交易量占比僅有5%,以及ETF的交易特性,筆者認為反而是個相對安全的投資方式。

    台灣的ETF,從始祖ETF元大寶來台灣卓越50ETF(0050)登場,洋洋灑灑已經過了20個年頭,這20個年頭到達2023年也算是有了顯著的成長,文章開始會先區分出台灣整體ETF市場幾個重大的里程碑發展,接著再從其規模與報酬率做過往直到今日的發展說明。

     

    台灣整體ETF市場幾個重大的里程碑發展

    • 2003年:首支ETF元大寶來台灣卓越50ETF(0050)上市,為追蹤的是台灣證券交易所挂牌的前50大市值公司股票。
    • 2003-2010年: 其他的ETF上市,包括追蹤特定產業或指數的ETF產品,如元大寶來台灣高股息ETF(0056),為首支專注高股息股票的ETF。
    • 2010-2015年:槓桿及反向ETF在這一年開始出現,例如國泰台灣加權指數反向ETF(00632R)等,讓投資者可以在市場上升或下降中雙向操作。
    • 2015-2020年:國際化市場與特殊題材ETF出現,如: 元大全球AI人工智慧ETF(00762),專注於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的公司,反映科技領域投資趨勢、國泰美國道瓊工業指數ETF(00668)追蹤美國道瓊工業平均指數,讓台灣投資人能輕鬆參與美股市場;國泰台灣5G+ ETF(00881)專注於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的公司,反映科技領域投資趨勢。
    • 2021-至今:特殊題材ETF出現,如富邦台灣ESG永續ETF(00850): 富邦台灣ESG永續ETF(00850)專注於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反映可持續投資趨勢;永豐電動車電池及關鍵零組件ETF(00893)專注於電動車、電池及相關零組件公司,把握新能源汽車的產業機會。


    ETT的規模成長

    整體ETF的資產規模成長,是從2015年,即國際化市場與特殊題材ETF開始在市場上蓬勃發展,由下圖可以看到2015年2021億、2016年2601億,再到2019年1.6兆,五年間成長約826%,直到2023年的3.8兆,基金檔數也從2015年的34檔,成長將近七倍,來到227檔,主要基金類型以跨國型債券、國內型股票與國外型股票ETF為主。


    ETF佔台股成交量

    由於ETF可以在次級市場交易,我們來看看其在台股的交易量。台股ETF從2003年僅佔成交份額0.17%,約3,400萬的成交量,到如今2022年的2.93兆、及2023年的3.45兆,相較於整體股票市場成交金額,分別為56兆、63兆、占比提升至5.24 %、5.47%。轉折點也是在2015年,國際化市場與特殊題材ETF進入市場,讓台灣投資人開始注意到ETF,我們也可以很明顯注意到,即在疫情爆發的2019-2021年( 民國108-110年),整體ETF交易量仍持續往上,代表這個投資方式即便在疫情下也仍保有其靈活性,而且逐漸普及。

    ETF受益人數

    2007年,ETF的受益人數僅有3.67萬人,但過了16個年頭,受益人數以236倍的量及,成長至868萬人

     

    ETF的未來

    依照最新資訊顯示,資產規模仍在持續放大,受益人數也達到1,011萬人,更有一句話說:「全台灣每四人就有一人投資ETF」,顯示ETF已成為投資人投資時之熱門選擇。

    過去追求固定收益都以債券及儲蓄型保單作為主要工具,但其實台灣股票市場過去20年平均現金股利殖利率(股息率)接近4%,也是很適當的投資方式,但多數投資人卻很少認真考慮投資台股領取股息,且過往如說到存股,多數也都是投資金融股、電信股等等單一公司單一產業,可投資單一股票與產業風險比較高,也需要具備基礎的投資知識(筆者就是在股票市場來來回回幾次發現是零和遊戲,開始重新思考投資方式)

    近幾年興起的ETF投資,其實適當解決這個問題,投資整個大環境先減降了單一風險,再依照個人需求與市場走勢去選擇類型,如固定收益型的債券是基金、追求產業成長的科技型ETF、追求高股息的ETF…等,ETF每檔資訊皆有公開、有主管機關把關,有專業經理人維護,等於將投資門檻直接降低,更接近一種普惠金融的形式。一個工具越複雜只會讓人遠離,但一個工具如果越簡單明瞭,反而容易掀起認同感。

    個人相信未來ETF仍會維持持續增長的趨勢,工具也會更加多元化,更加體現其分散性、靈活性和透明度。

     

    最後,補上金管會小提醒: ETF在產品面及市場面的兩大資訊,是投資人必須深入了解的。在產品面部分,投資人在挑選ETF時,除了挑選符合自身投資需求及相關風險承受的ETF外,亦應了解ETF所追蹤的標的指數、成分證券或商品、並追蹤差距(TD)或追蹤誤差(TE)等

     

    資料來源:

    https://www.sitca.org.tw/ROC/SITCA_ETF/etf_beneficial.aspx

    https://www.twse.com.tw/pcversion/zh/statistics/statisticsList?

    https://www.twse.com.tw/zh/ETFortune/markettype=07&subType=233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