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器要戴多久?不同階段時長一次看

維持器要戴多久?不同階段時長一次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對於許多正在接受牙齒矯正的患者來說,維持器需要戴多久可能是一個困惑的問題,它可能需要幾年,甚至可能需要終身佩戴。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距呢?

本文將探討維持器佩戴時間的治療階段、如何選擇維持器、需要多久更換一次,幫助牙齒矯正患者更清楚地了解這個問題。

 

維持器通常要戴多久?

維持器的佩戴時間因人而異,並且會根據每個人的矯正情況有所不同,一般來說,為了保持矯正後牙齒的位置,維持器的使用可以長達一輩子,但具體佩戴時間會分為幾個階段來逐步調整:

 

  • 第一階段

在矯正治療初期,通常需要全天佩戴維持器,除了用餐和清潔外,保持牙齒穩定。

  • 第二階段

當維持器佩戴滿一年後,經牙醫評估後,可以減少佩戴時間至每天約 10 小時。

 

  • 第三階段

若維持器佩戴滿兩年且牙齒狀況穩定,則可調整為僅在夜間睡覺時佩戴。

 

每個階段結束後,牙醫會檢查牙齒的矯正效果,並根據需要調整維持器的佩戴計劃,決定是否需要繼續使用。

 

矯正器要如何選擇?

不同類型的維持器適用於不同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維持器能幫助保持牙齒矯正效果,以下是 3 種常見維持器的介紹,包括它們的特點、優缺點及價格範圍:

 

  • 固定式維持器:舌側維持器

舌側維持器是固定在牙齒內側的金屬線,能有效維持牙齒位置,避免矯正效果的回退,其主要優點是不會忘記佩戴,因為它是永久固定的,但由於其固定性,清潔起來會較為困難,容易在牙齒和維持器之間積聚牙菌斑,增加蛀牙牙周病的風險。

這類維持器的價格一般在 5,000~8,000 元之間,通常適合牙齒矯正情況較為複雜的患者。

 

  • 活動式維持器:赫氏維持器

赫氏維持器由不鏽鋼線和壓克力製成,能夠輕鬆拆卸和清潔,它適用於各種矯正情況,並且相對耐用,缺點是佩戴時會有異物感,且金屬線會影響牙齒的美觀,其價格通常在 3,000~6,000 元之間。

 

  • 活動式維持器:透明維持器

透明維持器由輕巧的透明塑膠材料製成,能夠隱形佩戴,提供舒適的口腔體驗,其透明的外觀不易被察覺,且佩戴感較為舒適,但如果有磨牙習慣,可能會導致維持器磨損或染色,這要求更加細心的清潔保養,而價格大約在 4,000~6,000 元之間。

 

維持器要多久換一次?

維持器的有效性在於它能夠長時間保持牙齒矯正效果,因此需要了解何時更換維持器,而以下是 3 種需要更換維持器的情況:

 

  • 使用滿 1~2 年

維持器的耐用性有限,一般建議在使用 1 至 2 年後檢查是否需要更換,特別是透明維持器,如果出現變色或損壞,應該儘早更換。

若赫氏維持器若無損壞則可以持續使用,但最好根據牙醫的專業建議做決定。

 

  • 維持器受損

如果維持器因咀嚼或其他不良習慣導致磨損、變形或斷裂,這會影響其效果並可能引發牙齒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應立即回診,讓醫生檢查損壞程度並安排更換。

 

  • 清潔不當導致髒污

如果長時間未清潔,維持器會積累細菌,影響口腔健康並縮短其使用壽命。如果維持器變髒且無法清潔乾淨,則需要考慮更換新的維持器。

 

看完本文後,如果對於如何保養維持器有興趣的,可以參照原文了解更多:維持器要戴一輩子嗎?你不可不知的維持器使用須知

avatar-img
里德科訊公司的沙龍
0會員
303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許多人在日常保養中會使用精華液,但經常忽略了後續的保濕步驟。精華液的主要功能是高效修護與滲透,但若沒有適時搭配乳液鎖水,效果可能大打折扣。這篇文章將帶你了解精華液與乳液的正確使用順序與原因,幫助你打造更完整的保養程序。
許多人對於肌膚摸起來不平滑、甚至出現顆粒感感到困擾,但這類問題其實不全是保養不當,往往跟日常作息、飲食或清潔習慣息息相關。 接下來就帶你釐清哪些常見的生活習慣或生理機制,正在影響你的肌膚觸感。
牙齒一陣一陣地痛,這種間歇性的疼痛,常讓人摸不著頭緒。,實這類疼痛往往是身體在發出警訊,背後可能有多種原因,及早就診,透過專業檢查找出原因,才能真正解決問題,也避免後續更複雜或更高花費的治療。 一起來看有哪些方式可以幫助緩解吧!
許多人在日常保養中會使用精華液,但經常忽略了後續的保濕步驟。精華液的主要功能是高效修護與滲透,但若沒有適時搭配乳液鎖水,效果可能大打折扣。這篇文章將帶你了解精華液與乳液的正確使用順序與原因,幫助你打造更完整的保養程序。
許多人對於肌膚摸起來不平滑、甚至出現顆粒感感到困擾,但這類問題其實不全是保養不當,往往跟日常作息、飲食或清潔習慣息息相關。 接下來就帶你釐清哪些常見的生活習慣或生理機制,正在影響你的肌膚觸感。
牙齒一陣一陣地痛,這種間歇性的疼痛,常讓人摸不著頭緒。,實這類疼痛往往是身體在發出警訊,背後可能有多種原因,及早就診,透過專業檢查找出原因,才能真正解決問題,也避免後續更複雜或更高花費的治療。 一起來看有哪些方式可以幫助緩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