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28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易經故事 渙卦六四 顧憲成重振東林書院 聲聲入耳事事關心

    易經故事 渙卦六四 顧憲成重振東林書院 聲聲入耳事事關心


    https://www.patreon.com/posts/110946857?pr=true


    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渙:人在水邊用手挖穴,引伸渙散。

    其:器皿上的簸箕,引伸篩選分類。

    群:持杖的人指揮羊隻,引伸群集,


    元:人的頭部,引伸最初,開始。

    吉:以玉鉞祭祀象徵吉祥。


    有:手持肉,即持有、擁有。

    丘:四方高中央低的地貌,即山丘。


    匪:鳥在河套內張翼爭地,引伸爭奪。

    夷:繳射的箭掃平所到的地方。

    所:以斧斤守衛門戶,引伸住所。

    思:用腦謀劃,引伸心思。

    匪夷所思:非一般人能想像得到。


    意思是渙散群集是吉祥的開始,渙散後出現山丘,是超乎想象的事。


    明朝東林書院創辦人顧憲成的故事,可解爻義。


    顧憲成(1550年—1612年),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八月初七,誕生於江蘇無錫涇里顧氏祖屋「端居堂」,字叔時,號涇陽,直隸無錫縣人。


    顧憲成父親顧學,號南野,是殷實商人,十分注重栽培兒子,帶領長子顧性成、次子顧自成苦心經營生計,在涇里開設有酒坊、染坊、米行、鹽莊,廣置田產。

    安排三子顧憲成、四子顧允成求學科考。


    顧憲成十歲時,讀韓愈《諱辯》,開始避諱父名,遇到不可避者,常常悶悶不樂。

    父親便跟他說:我的名字名學,你避諱學字,就是忘學,既然忘學,就等於忘我。

    顧憲成才得以寬解。


    顧憲成年十五、六歲,依父命,跟張原洛讀書。

    張原洛教書時常不拘泥傳註解釋,根據自得處發揮,顧憲成聽之也多有領會。

    《孟子》「養心莫善於寡欲」,顧憲成認為「寡欲莫善於養心」,指出「養心」才是工夫關鍵。


    張原洛帶顧憲成去見薛方山,授以《考亭淵源錄》,期許顧憲成能復興朱學精神,一改學術風氣。


    隆慶四年(1570年),顧憲成補邑庠生員,治程朱理學,到常州府知府施觀民創辦的龍城書院讀書,以文名坊間。

    萬曆四年(1576年),顧憲成赴應天參加科舉考試,中鄉試第一名。後來會試考取第二十名。


    萬曆八年(1580年),顧憲成赴京參加會試,被錄取在二甲第二名,賜進士出身,授戶部廣東司主事,與李三才一起編纂《萬曆會計錄》。


    時值大學士張居正生病,朝臣群起為他祈禱,顧憲成不參與祈禱,有同僚代他簽名,他拿筆去掉。


    萬曆十年(1582年),調任吏部稽勛司主事,歷任考功司,與同年中舉的魏允中、劉廷蘭並稱「三元」,一起批評時政,反對首輔張居正。


    張居正病卒,顧憲成改任吏部主事,請告歸三年,補驗封司主事。


    1583至1586年,顧憲成休假回鄉,在學校講學。


    萬曆十四年(1586年),顧憲成弟弟顧允成考中進士。


    萬曆十五年(1587年),明朝考核京城朝官,都御史辛自修掌管考核事宜。


    顧憲成上疏「分別小人,刺及時政」觸怒當權者,貶為湖廣桂陽州判官,不久遷處州府推官,因母喪去職,闕補泉州府推官。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顧憲成因為公正、廉潔被推為第一,提升為吏部考功主事,累官至吏部員外郎。


    正月,明神宗想封三個兒子為王,拖延國本之爭,顧憲成上疏強烈反對,寫信給同意並封的首輔王錫爵,反復論辯,「三王並封」之事不了了之。


    顧憲成在京察中支持吏部尚書孫鑨,反駁「專權結黨」批評,反對王錫爵讓鄒元標辭職。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首輔王錫爵年老引退,顧憲成推舉前大學士王家屏接替王錫爵,王家屏支持立太子,引起明神宗不快,顧憲成削籍歸里,四弟顧允成因批評王錫爵被貶職,回到無錫。


    顧憲成罷官居家,聲名日高,朝廷內外交章推薦復出,明神宗置之不理。


    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與內閣對立的無錫進士高攀龍被貶,回到故鄉。

    1596年開始,許多弟子登門造訪,借住在附近寺院,顧憲成兄弟建造教室和宿舍容納弟子。


    楊時在宋代時在無錫建立東林書院,1604年,顧憲成置買了書院地基土地六畝,另置院田十畝,每年地租作為書院日常經費。


    顧憲成重建東林書院,創立東林學派,以「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為座右銘。


    東林書院獲士紳捐款,無錫知縣和常州知府都分別批出補助,縣令捐贈祀田。


    十月,顧憲成與顧允成、高攀龍、安希範、劉元珍、錢一本、薛敷教、葉茂才(時稱東林八君子)等人,發起東林大會,制定《東林會約》,規定每年舉行大會一、二次,每月小會一次。


    顧憲成期望在廟堂之外也能有所作為,書院宗旨是「祠堂以崇先哲之懿範,則道脈系焉;書院以廣友朋之麗澤,則學脈系焉」。


    顧憲成為東林書院起草「會約」,訂立書院宗旨,講學內容,並非科舉考試,而是面向廣大群眾,具有陽明學的精神。


    顧憲成希望透過講學,改變社會,每月講學三日,聽眾多達數百人。

    顧憲成和高攀龍常到常州龍城書院、金壇志矩堂等書院交流講學。


    顧憲成不贊同皇權專制,主張國家大事不應只由皇帝專權,應經過內閣和六部判斷,聽從士紳與百姓輿論,以求「天下之公」。

    在朝廷任職,不忠心輔佐君主;在地方為官,不為老百姓疾苦着想;離開官場後,不關心國家大事,這是為君子所恥的。


    顧憲成批評不關心天下國家的學者,遵從朱子學,主張性善,重視修養工夫,提倡靜坐,批評陸九淵的頓悟說及陳亮的功利主張。

    主要贊同王陽明的良知說,嚴厲抨擊陽明學的「無善無惡」說混淆善惡,對世俗投其所好,沒有追求真性,使人陷於佛家、道家,或與世俗同流合污,蔑視學習,批評陽明學末流輕視修養工夫,流弊深遠。


    顧憲成反對「不學不慮」、「不思不勉」的「現成良知」,應該要「知輔行主」、「崇實黜虛」、「學問不貴空談,而貴實行」、「學問必須躬行實踐方有益」。


    教習之餘,顧憲成往往批評時政,官員為人,公開直率,對朝廷上年輕官員影響巨大,朝野和應,師生形成人際網路,支援政治運動,被政敵批評為東林黨人。


    顧憲成等人想透過友好官員李三才等人,以在野身份影響政治,透過書信和發動輿論,干涉和左右朝政。


    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朝廷起用顧憲成在南京光祿寺少卿,顧憲成力辭不就,去信首輔葉向高論政,被批評「遙執朝攻」。


    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東林黨人鳳陽巡撫戶部尚書李三才,被攻擊貪污和結黨,顧憲成寫信給吏部尚書孫丕揚,為李三才辯解。


    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李三才還是去職。


    萬曆四十年(1612年),顧憲成卒於家,享年六十三歲,留有著作《小心齋劄記》、《涇臯藏稿》、《顧端文公遺書》等。


    顧憲成過世後第二年,御史方大鎮讚揚顧憲成講學窮理,團結士人,影響鄰近州縣,得「聖道之正直」,上疏請求祭祀顧憲成,並賜謚號。

    天啟初年,明熹宗追贈顧憲成太常卿。


    大太監魏忠賢擅權,凡附東林者皆以「東林黨」之名逼害,殺戮或禁錮,早已病逝的顧憲成被追削官職。


    天啟五年(1625年),明熹宗下詔,燒毀全國書院,削去顧憲成封號。


    崇禎二年(1629年),明思宗追贈顧憲成為吏部右侍郎,諡號端文。

    明末清初大儒陸世儀稱讚顧憲成是「豪傑之士」。


    顧憲成紀念館,在無錫張涇鎮元吉弄內,是顧憲成、顧允成兄弟誕生地。

    清嘉慶年間,顧氏後裔顧臯中狀元,在花園後增建狀元廳。

    堂後原為花園,四面環繞迴廊,園內亭台水榭、假山花木,十分幽致。


    1992年5月16日,政府投資三百多萬元奠基興建,1993年5月18日竣工開館。


    紀念館內的端居堂面闊五間,梁架間飾有飛仙雕刻。

    前有兩廂,兩廂前門前有一對青石獅子。


    1994年11月,紀念館被命名為無錫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5年12月,命名為無錫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2004年4月,重新被命名為錫山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顧憲成墓在無錫市錫山區查橋關涇村西南,墓前有一對方形望柱,其後為一座四柱三間的青石碑坊。

    甬道兩側整齊地排列石羊、石虎、石馬、石文吏、石武士,現僅存石虎一對,造型古樸。

    1985年增建墓園和墓墩,重立墓碑,正面鐫刻「明端文顧公憲成之墓」,碑額線雕雲鶴紋,墓園周圍遍植柏樹。


    無錫惠山聽松坊有顧端文公祠,創建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以顧允成配享,祠內原懸有顧憲成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