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看到地方政府“砸锅卖铁”化解债务的新闻,直接反应,这是地方政府哭穷,做给上级政府看的。政府也不装了,拉下脸面撒泼。一哭二闹三上吊,“会闹的孩子有奶吃”。
但了解得多了,就觉得不是这么回事。不单是重庆市璧山区政府成立“砸锅卖铁”工作专班,其它一些地方也成立了“砸锅卖铁”工作专班。最早是青海德令哈市,8月1日就下发了《严格落实“砸锅卖铁”要求的方案》的文件。其它还有,内蒙卓资、宁夏永宁、青海海东、浙江泉州等地政府,或成立“砸锅卖铁”工作专班,或下发“砸锅卖铁”红头文件。
显然,这就不会是某个地方政府的自选动作,而是上级政府授意的。顺藤摸瓜,原来国务院办公厅2023年下发了一个《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文件,于2024年1月1日施行。对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12个省份化解地方债务做了一些规定。里面第三条,第十二条称:
第三条: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部署,落实国务院批复的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具体实施方案,“砸锅卖铁”全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在地方债务风险降低至中低水平之前,严控新建政府投资项目,严格清理规范在建政府投资项目。
第十二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实施细则,会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按程序建立国家层面协调推进机制,指导地方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重点省份要抓紧建立本地区工作机制。
“砸锅卖铁”和“工作专班”这两个词就源自这份文件。
那文件中的“砸锅卖铁”还有没有源头呢?百分之百有,肯定出自习近平之口。这是规律,但凡官方文件中出现不伦不类,非常粗俗粗鄙的词语,一定是领导人口头讲的原话。比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种毫无营养的平淡之语,因为是习近平说的,就进了十九大报告。“团团伙伙”进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红红脸、出出汗”进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还有许多,懒得列举了。“砸锅卖铁”很可能是习近平在202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的。这个词语很符合他的蛮横作风。等于是给地方政府下了死命令,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欠的债还了。
为何中共不顾斯文,会原汁原味地将领导人口头的粗俗用语写进文件呢!不唯习近平如此。一是树立领导人权威,这不言而喻;二是逃避责任。文件起草者如果将口语转换成中规中矩的书面语,担心领导人不高兴;三是为了给冗长沉闷的官僚文件增加点亮色。
其实毛泽东非常反感官僚文风的文章,在延安整风时专门写了《反对党八股》的文章。列举了党八股八条罪状,很适用于中共现在的官僚文件。“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第二条罪状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第三条罪状是: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第四条罪状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第五条罪状是:甲乙丙丁,开中药铺;……”。毛的文章和讲话是革命化风格,简明扼要,一针见血,火药味十足。但中共掌权后,建立起官僚体系后,不可避免地官僚化,官方文件也随之官僚化,空洞冗长乏味。毛看不惯也无可奈何,时不时责怪刘少奇和周恩来整出的文件看得头大。
中共官僚也知道官方文件的弊病,空洞化、程式化和模糊化,缺乏严格的可操作性,有很大的解释弹性。但没办法,不这么写不行。官僚体系唯上是从,推卸责任和糊弄民众,决定了只能这么写。而在文件中直接引用领导人的口语,能在一定程度上冲淡官僚文风的沉闷,有一举多得的作用。只不过呢,就显得有些粗鄙。等于是以粗鄙化为代价来换取文件生动些。
不知道为什么官方这次没有公开宣传,“砸锅卖铁”是习近平为化解地方债务指明的方向。可能是习近平指明方向太多了,已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嘲讽,收敛了;或者是习近平断言“东升西降”犹在耳边,突然就要“砸锅卖铁”了,太不和谐了。
2024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