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需要第二個李多慧

台灣不需要第二個李多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灣不需要第二個李多慧,因為我們是一個多族群的國家,不需要重複製造出唯一的王,唯一的第一,那是兩蔣國民黨時代要搞的東西。

台灣民主化30年,台積電的發展,從來就不是要自己拚第一,而是跟大家一起拚第一,更重要的是,不當第一也沒關係,這也是台灣中小企業開創經濟奇蹟的模式。

而日本、韓國的偶像模式,大企業掌握了明星的製造機器,如果你脫離大企業,幾乎很難獲得大家認同的成功。可是台灣市場小,沒有單一的認同,要獲得最多數人的市場反而不可能。所以台灣能發展的產業,經常就是小族群、特殊族群、到跨族群的方式,然後走到國際。

李多慧來台灣參與啦啦隊發展演藝事業,跟在韓國被強烈限制不能跨領域的最大落差,就在這種國家歷史人文體制的不同。台灣人天生就要兼職、就要去找沒人要做的產業,然後只要能活下來,就可以成為你生活的保障。所以本省人要學國語,外省人要學台灣話,客家、原住民要學更多語言,才能在台灣得到更好的發展,那外國人來講英語、韓語、日語,不就只是另外一個本省外省客原的發展而已嗎?大家都可以成為台灣人,不管你來自哪裡,是哪種血統與膚色,這是台灣做得到的事。

這種國家特質,讓台灣更像美國,而不像日本、韓國。中國是把美國體質變成跟日本、韓國一樣,台灣則是把日本、韓國體質,變得像美國一樣。

李多慧在台灣的成功,如果是在韓國、日本、中國,會被希望繼續製造出第二個、第三個李多慧,然後維持下去。可是在台灣,安芝儇、李雅英等人就是她們自己,是跟李多慧完全不同的啦啦隊,也許有些人往演藝發展,有些人專注啦啦隊,有些人會離開台灣,但是台灣人並沒有要她們成為一樣的偶像明星,你可以喜歡這個,也可以討厭那個,都可以在台灣活出自己。

當然,如果你期待大國體制那種千萬人愛戴的獲利模式,五月天、蔡依林、周杰倫也可以是你的機會,但就一定會遠離台灣的氣口,變成那些奇怪的模樣了。
●●●●●●●●●
台灣跟韓國不一樣的地方,韓國是一個比日本還堅持傳統族群的國家,日本還有北海道愛努族、沖繩的琉球王國,韓國就是一個朝鮮族認同。這種單一民族意識,強調尊王,儒家文化發展的特別強勢,重男輕女的狀況很難獲得解放。就算民主化,選上總統的也很難把自己當成普通人,也跟一直換首相的日本內閣制有很大差異,結果就是韓國總統的權力太集中,缺乏制衡,然後不斷出事。

台灣的總統制基本上跟韓國很像,尤其兩蔣時代,但是台灣不是單一民族國家,而是移民國家,這讓兩國在民主化多年後,走向不同的國家特性。

台灣人的多元性,來自於不斷移民到島上的人,最早的原住民、平埔族,之後的漢人又分漳泉與客家,大清滿人統治戰敗,台灣被割讓給日本,二戰結束又被中華民國佔領,接著蔣介石政權內戰戰敗逃亡來台,帶了約120萬各省居民,又來一次大混血。這讓台灣與韓國在族群基礎上就有天差地遠的國家特質。

韓國強調的國家主體,是建立在朝鮮族的認同,所以沒有其他文化的影響,就算是中國,也在他們改掉漢字、漢城後,形成更強烈的自我國族認同。所以經濟起飛後就是大企業大財團才好,這樣才能跟世界各國比拚,大政府認同比台灣強烈太多,讓總統更強是天經地義。

未完待續

avatar-img
Bob Chen的沙龍
108會員
839內容數
用科學的方式,還原占星真正的樣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Bob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用美國MLB當棒球實力基準,大聯盟可以分三級,一個是季後賽前段,比如洋基、道奇等,大谷翔平轉隊道奇拿到世界冠軍。第二級是季後賽後段跟未進季後賽前段,會在季後賽門口徘徊的隊伍。第三級是離季後賽很遠,比如天使隊,大谷在那邊幾年都無法打季後賽,是球員的實力不夠平均,但強到跟妖怪一樣的也很多。 然後是小聯
中國演藝娛樂圈是哪一種等級?吳慷仁去中國跟小甜甜去中國為何大家反應差那麼多? 以棒球當比喻,如果王建民去美國MLB、去日本職棒,甚至去韓國職棒,大家都不會覺得太糟,更該說是去挑戰自己的能力。但如果王建民去中國打棒球呢? 吳慷仁這幾年在台灣的戲劇表現,可以說是王建民等級,但要去中國打棒球的話,喜歡
要不要買實體書,甚至是電子書?其實是資訊量問題。20年前買書還可以保存,現在不只有電子書搶市場,更有一堆影片。 網路時代剛開始,文字跟圖片已經開始增多,但人類接收的資訊量還沒有爆炸,畢竟文字、圖片閱讀還是相對較慢的,書本的保存跟翻閱優勢還有。 可是當網路進入大量影片時代,人人創作、紀錄的資訊開始
用美國MLB當棒球實力基準,大聯盟可以分三級,一個是季後賽前段,比如洋基、道奇等,大谷翔平轉隊道奇拿到世界冠軍。第二級是季後賽後段跟未進季後賽前段,會在季後賽門口徘徊的隊伍。第三級是離季後賽很遠,比如天使隊,大谷在那邊幾年都無法打季後賽,是球員的實力不夠平均,但強到跟妖怪一樣的也很多。 然後是小聯
中國演藝娛樂圈是哪一種等級?吳慷仁去中國跟小甜甜去中國為何大家反應差那麼多? 以棒球當比喻,如果王建民去美國MLB、去日本職棒,甚至去韓國職棒,大家都不會覺得太糟,更該說是去挑戰自己的能力。但如果王建民去中國打棒球呢? 吳慷仁這幾年在台灣的戲劇表現,可以說是王建民等級,但要去中國打棒球的話,喜歡
要不要買實體書,甚至是電子書?其實是資訊量問題。20年前買書還可以保存,現在不只有電子書搶市場,更有一堆影片。 網路時代剛開始,文字跟圖片已經開始增多,但人類接收的資訊量還沒有爆炸,畢竟文字、圖片閱讀還是相對較慢的,書本的保存跟翻閱優勢還有。 可是當網路進入大量影片時代,人人創作、紀錄的資訊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