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近來發表未升至 manifest v3 的擴充功能無法使用的消息,身為 Stylus 重度使用者不得不尋找下一個替代方案。這實在不是易事。就算不談近來觀望並期待的 Arc,原先善用的 Vivaldi(後稱VV) 也同為 Chromium 系,無法繞開此問題。
幾天尋覓之下,找到了目前仍在 Alpha 測試階段的 Zen Browser。目前使用了兩週左右。
介面
類如 Arc 的簡潔外觀
同樣將分頁安置在側邊,書籤等則與傳統瀏覽器相同。至於預設主題配色私以為是比 Arc 還好看些的。個人喜歡飽和度不會太高的色調。
點擊左下角可以開關分頁欄位,可以調整顯示分頁名稱,或僅顯示圖示。此外亦可以從設定中隱藏:

高度自訂性
Zen 有獨立的主題、功能商店,圓角效果、間距、收放按鈕等均可自行設定。也能使用 CSS 撰寫自己的主題。
有些主題需要搭配 Firefox 的主題設定,先切換後再安裝,才能看到最好的效果。
效能
大致和 Firefox 相同。以自身使用習慣來說記憶體消耗比 VV、Arc 等 Chromium 系瀏覽器稍多,速度也略慢。不過搭配適切的 Add-on 和進階設定,可以調整到自己能夠接受的程度。
不過 Mozilla 加上 Stylus 的字體渲染比較好看。
缺陷
缺少部分憑證
可能導致瀏覽器本身被防毒軟體判定不安全。如卡巴斯基與 Windows Defender 都會阻擋,須設為白名單才能正常安裝運行。
至於程式是否安全,由於其開源特性信任之,亦使用過 VIRUSTOTAL 測試沒有發現問題。
無 DRM 授權
因開發團隊資金問題沒有拿到 DRM 授權金,故無法收看 Netflix 。
Youtube 與 巴哈姆特動畫瘋等非 DRM 保護的內容可以正常運作。經常觀看 Netflix 的用戶須準備另一個瀏覽器。
擴充功能較少
Mozilla 系原罪。沒有 Chrome 的擴充商店那般數目龐大的選擇,以自己的狀況而言,缺少如 Sider.ai 等平時相當仰賴的擴充。
最後,分享我所使用的 Add-on :
- uBlock Origin
- Stylus
- 新同文堂
- 封鎖內容農場
- Multi-Account Containers
Firefox 祖傳容器。個人認為比多開設定檔就會多好幾個圖示擠在工具列的 Chrome 使用者順手得多。 - Auto Tab Discard
自動釋出閒置分頁記憶體 - Enhancer for Youtube
- YTBlock
- User-Agent Switcher and Manager
可以將品牌偽裝為 Chrome 繞過 Google 惡整 Mozilla 瀏覽器造成的拖慢效能 - Eagle for Firefox
- HackMD-it
- 篡改猴
題外話。如果 Sider 可以開發 Firefox 的擴充就好了,應用程式版開啟面板會自動套用所有程式包含繪圖軟體頗為惱人。如果有人知道解決方法還請不吝告知。
轉 VV 之前一直是 Firefox 派,後來因為使用流暢度回到 Chromium 系,沒想到會發現 Zen。如同在介紹 Arc 的文章提到看重瀏覽器顏值的這點,加上處於 alpha 階段經常可以期待更新,經過調整後使用也無大問題,目前打算先留在 Zen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