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1|閱讀時間 ‧ 約 31 分鐘

易經故事 節卦九五 漢明帝饒謀反兄弟 建白馬寺藏四十二章經



    https://www.patreon.com/posts/112486373?pr=true


    九五:甘節,吉,往有尚。


    甘:口中回甘,引伸甜美、甘甜。

    節:在竹下進食,引伸竹節、節制。

    甘節:樂於節制。


    吉:以玉鉞祭祀,象徵吉祥。


    往:路上行走,揚起塵土,引伸前往。

    有:手持肉,引伸持有、擁有。

    尚:有入口的高大建築物,引伸高尚。


    意思是樂於節制是吉祥的,前往會得到高尚。


    漢明帝劉莊的故事,可解爻義。


    劉莊(28年6月15日—75年9月5日),字子麗,生於常山郡元氏縣,漢光武帝劉秀第四子,母親為光烈皇后陰麗華。


    劉莊容貌壯麗,年少聰明睿智,十歲時通曉《春秋》,漢光武帝感到驚異,多次問以朝政,劉莊應對敏達,能夠深謀遠慮。


    建武十五年(39年),朝廷發現墾田畝數與人口不對,重新清查田畝,史稱「度田事件」。

    各個州郡官員進京匯報工作,漢光武帝看到陳留吏的牘上寫有,「潁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

    漢光武帝問是甚麽意思,陳留吏說是在雒陽長壽街上得到,不知道是甚麽意思。


    帳幄後面十二歲的劉莊插話說,這是郡里官吏教陳留吏怎麽核查土地。

    漢光武帝問,為甚麽河南、南陽不能問呢?

    劉莊說,河南是帝城,南陽是帝鄉,這兩個地方田畝和宅第肯定逾制,不能認真核查。

    漢光武帝讓虎賁將詰問陳留吏,陳留吏所言與劉莊一樣,漢光武帝對劉莊愈加青睞。


    建武二年(26年),郭聖通立為皇后,兒子劉彊為皇太子。

    建武十七年(41年)郭皇后被廢,陰麗華改立為皇后。

    劉彊心中不安,請求漢光武帝改封他為藩王,漢光武帝不忍心這樣做。


    漢光武帝與郭聖通所生第四子劉延,封為淮陽王,與郭聖通所生的第五子劉康,封為濟南王。

    漢光武帝與陰麗華的第八子劉荊封為山陽王,劉莊封東海王。

    漢光武帝與許美人所生的劉英,封為楚王。


    建武十九年(43年),單臣、傅鎮等造反,佔據原武城,劫持該城官吏。

    漢光武帝派大將臧宮等率兵圍剿,單臣、傅鎮糧草充足,臧宮死傷很多士兵,雖然把他們困在城內,但攻不破城池。

    漢光武帝召集大臣研究對策,多提議懸賞以攻城。

    劉莊主張不要圍城太緊、太急,讓叛軍可以突圍,這樣就能對付他們。

    結果如劉莊所料,叛軍分散突圍後都被平定、消滅。


    六月,漢光武帝廢太子劉彊為東海王,允許用皇帝儀仗,特別加大東海國封地。


    劉莊被立為皇太子,拜張佚為太子太傅,桓榮為太子少傅,陰識守執金吾,輔導劉莊。


    漢光武帝統治時期,忙於恢復社會生產與安定社會秩序,無力經營邊疆,對西北地區暫時採取羈縻政策。

    匈奴其後分為南北兩部份,南匈奴主動要求內附,漢光武帝冊封南匈奴,與他們和親,北匈奴也要求和親。


    劉莊對漢光武帝說:北匈奴因為南匈奴內附、和親,所以害怕我們,我們不攻擊北匈奴,與他們和親,北匈奴不怕我們,南匈奴也會對我們有二心。

    漢光武帝決定不與北匈奴和親。


    當時的樂人創作歌詩四首,讚頌太子劉莊之德,分別為:《日重光》、《月重輪》、《星重輝》、《海重潤》四篇。


    建武中元二年二月戊戌日(57年3月29日),漢光武帝駕崩,遺命女婿梁松輔政,劉莊繼位,是為漢明帝。


    漢明帝平等對待生母陰太后、異母郭聖通,贏得外戚與臣下好評。


    山陽王劉荊派人冒稱東海王劉彊舅父大鴻臚郭況,寫信慫勇劉彊起兵叛亂,事情敗露,漢明帝以他是同母兄弟,隱秘其事,遣劉荊出止河南宮。


    劉荊勾結星象術士,企圖乘西羌叛亂時謀反,術士告訴郡國官員,劉荊害怕,自投監獄,漢明帝沒有追究。


    為免重蹈王莽篡位覆轍,漢明帝對外戚還有所限制,同時利用外戚來防範宗室。


    漢明帝根據東漢光武帝生前意思,於雲台畫二十八將,自己岳父馬援卻不予收入,給大臣一個信號,就是要限制與約束外戚。


    護羌校尉竇林是大司空竇融親屬,既是功臣子弟,又是外戚之家,是首選對付對象。


    永平二年(59年),漢明帝以「欺君罔上、貪贓枉法」之罪,竇林下獄論死,竇融管教子弟不嚴,數次下詔責罰,將竇融罷官。


    陰麗華弟弟陰就兒子陰豐,娶酈邑公主為妻,公主驕橫嫉妒,陰豐將她殺死,獲罪被誅,陰就夫婦自殺。


    乾陁羅國(古印度十六國之一)進獻白象,背設五彩屏風、七寶坐牀,容數十人,朝廷為大象建養殖場,定名白象坊。


    漢明帝注意整頓吏治,從慎重選舉官吏着手,嚴格考察和黜陟地方官吏。

    對群臣說:百官上應列宿,出則主宰百里外的全國各地,如果其人不正,則百姓要受其殃,所以才對百官嚴格治理。


    漢明帝選官用人上,嚴令杜絕權門請托,舅舅都位不過九卿。

    大臣閻章才學出眾,工作突出,因妹妹是後宮嬪妃,為不破壞外戚不封侯參政規矩,不提拔閻章。

    姊妹館陶公主想替兒子求個郎官做,漢明帝寧可送給外甥一千萬錢,也不答應。


    漢明帝提倡節儉,宮廷生活不尚奢侈,一時之間,上行下效,當時民安其業,戶口滋殖。


    永平四年(61年)春二月辛亥,漢明帝下詔說:朕親耕藉田,以祈農事,近年來京師洛陽冬無積雪,春天不溫暖濕潤,有勞百官多次祈雨。

    如果能再得時雨,讓宿麥潤澤,就賜公卿半奏,相關部門要勉遵時政,務平刑罰。


    冬天,輔政大臣梁松寫飛書(匿名書)誹謗,下獄論死。


    永平十年(67年)二月,山陽王劉荊請巫師祭祀祝詛,說:我貌類先帝,先帝三十得天下,我今亦三十,可起兵未?

    劉荊事情敗露畏罪自殺,諡號思,廣陵國撤除,兒子劉元壽嗣位為侯(即廣陵侯)。


    漢明帝崇尚儒學,即位後親自講經,群儒雲集,在洛陽圜橋門觀看、聽講的人數,「蓋億萬計」。


    永平九年(66年),漢明帝在南宮創辦學校,號稱「四姓小侯學」,為外戚樊氏、郭氏、陰氏、馬氏諸子弟,設立五經師(教授五經的學官),聘任高明經師傳道授業。


    漢明帝常夜巡尚書台,看見尚書郎藥崧半夜吃糟糠充饑,沒有被子,枕桌子睡。

    下詔今後尚書台官員值夜,均由朝廷供應夜宵和早餐,提供被褥枕頭,女侍史兩名聽候調遣。


    漢明帝其後因事遷怒藥崧,以杖毆打藥崧。

    藥崧躲入牀下,漢明帝大怒,大聲喊道:「郎出來!郎出來!」

    藥崧說:「天子穆穆,諸侯煌煌,未聞人君自起撞郎。」

    漢明帝罷手,藥崧官至南陽郡太守。


    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夜夢金人,派郎中蔡愔與博士秦景等十八人赴天竺,史稱「永平求法」。

    蔡愔最終求得佛經《四十二章經》、釋迦牟尼雕像,帶領天竺高僧攝摩騰、竺法蘭回到洛陽。

    這是中國與印度次大陸首次直接來往,佛教傳入中國。


    《四十二章經》用一匹白馬馱回來,東漢明帝在洛陽建立中國第一座佛教寺廟白馬寺,外觀上要求「悉依天竺舊式」。

    後來歷經多次毀建,白馬寺已非初創時模樣,但寺址從未遷移。


    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揭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都會雲集瞻仰佛舍利,該日是參佛吉日良辰。

    漢明帝下令正月十五晚上,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元宵燈節由此而來。


    《釋源大白馬寺舍利塔靈異記》記載:永平十二年(69年),白馬寺建成後第二年,漢明帝敕令創建佛塔,「離天只有一丈八」,是中國第一座釋迦舍利塔。


    三月一日動工,次年十二月八日完成,木造佛塔共九層,高五百餘尺,被形容為「珠宮幽邃,遙瞻丈六之光﹔窣堵凌雲,依稀尺五之上。」

    曰「岌若嶽峙,號曰齊雲」,此佛塔命名為齊雲塔。


    (齊雲塔後來被火焚毀,金代在白馬寺東南方重新興建齊雲塔,是一座十三層的塔,高三十餘公尺,塔呈

    方形,以磚砌成。

    1990年恢復擴建後,成為一所尼眾道場,更名為齊雲塔院,該院以修學為主,對外不開放,很少接待遊客,故鮮為人知。)


    西漢末年以來,黃河年久失修,為患益甚,「兗、豫百姓怨嘆」。

    永平十二年(69年),漢明帝令著名水利專家王景與王吳,率兵卒數十萬人治水,賜《山海經》、《河渠書》、《禹貢圖》等。

    王景自滎陽東至千乘海口千餘里,十里立一水門,令更桐洄注,無復潰漏之患,保障黃河中下游農業生產正常進行,後人有「王景治河千年無患」之說。


    永平十三年(70年),楚王劉英意圖謀反被廢,徙丹陽郡涇縣,賜湯沐邑五百戶,遣大鴻臚持節護送。

    子女為列侯、翁主的,保留食邑如故,母親楚太后許氏仍保留璽綬,留住楚宮。


    漢明帝發現劉英結交士人官吏名錄,為此興大獄,株連很多人。

    永平十四年(71年)四月,劉英抵達丹陽後自殺。

    漢明帝下詔遣光祿大夫持節吊祠,贈帽如法,加賜列侯印綬,以諸侯禮葬於涇縣。


    永平十五年(72年),漢光武帝派遣奉車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率兵駐屯涼州,為經營西北作準備。


    永平十七年(74年),竇固、耿秉等率領大軍於蒲類海擊敗北匈奴,於龜茲、車師復置西域都護、戊己校尉,恢覆漢朝對西域地區的統治。


    永平十八年(75年),淮陽王劉延與愛姬謝氏胞兄謝弇,姊姊館陶公主夫婿駙馬都尉韓光,招納奸詐狡猾之人,私作圖讖(造反禁書),祭祀鬼神許下詛咒。

    漢明帝派人調查罪證,韓光、謝弇被殺,供詞牽連涉及到很多人,全都被誅殺或流放。

    有司上奏請求誅殺劉延,漢明帝因劉延所犯的罪輕於楚王劉英,特旨加恩,遷徙劉延為阜陵王,食邑為兩個縣。


    永平十八年八月壬子日(75年9月5日),漢光武帝在雒陽東宮前殿去世,時年四十八歲,謚號孝明皇帝,廟號顯宗,薄葬於顯節陵。


    東漢光武帝末年,全國載於戶籍人口為兩千一百萬,東漢明帝統治後期,在不到二十年時間激增至三千四百一十二萬。

    東漢明帝與兒子東漢章帝劉炟在位期間,出現繁榮盛世局面,史稱「明章之治」。


    顯節陵位於河南省洛陽市邙山以南,俗稱「大漢冢」,曾經被盜,陵上可能置有佛教建築。

    陵前現留有清人龔松林所立的「漢明帝顯節陵」石碑一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