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異色電影」這個修辭在台灣乍興,市場上多數以此自我宣稱的影片悉數是台語片,稍後才出現零星國語片(其實大多是台語製片公司拍攝的國語發音影片)。直到1971年前後,西片片源的加入才使「異色電影」逐漸成為寬廣的範疇。
前述的台語/國語異色電影本身若自帶觀眾期盼看見的黃色鏡頭,經常是明顯違規的出浴戲、男女裸身纏綿、脫衣檢查等場面。在當年的背景下,這些鏡頭需要倚靠放映師在特定時機加接進去,否則便有人贓俱獲風險。而異色西片初來乍到之時,打頭陣的是一種相對精明圓融,對片商、戲院、電影檢查處乃至觀眾都很「友善」的類型-義大利的「野女郎」式叢林歷險片。
叢林歷險類型片與潔蒂絲韻
這類電影可視為1960年代義大利一度風行的「泰山」式歷險片的分支,賣點則是女版的泰山。其故事典型係一群西方探險隊深入遙遠國度的荒野秘境,這才驚覺人跡罕至的環境中竟然久居著能夠與野生動物或原住民和諧共處的神祕女郎。這位叢林女郎不消多說,必定胴體健美、美艷而妙齡,並且由於遠離塵囂,全身僅裹編織物或以首飾、秀髮遮掩胸部與私處。因此,她不但供應觀眾喜歡的「冰淇淋」,也相對符合其時的電影檢查規定,既暴露又不至於大踩紅線。
拜前述的天時地利,以「野女郎」為主角的叢林歷險片曾在1968-1970年之間短暫火紅過一段時間(引入台灣的年份則略晚一些,並拖得很長)。許多老一輩觀眾叫得出名字的歐洲艷星都充任過這位森林中的神祕女王,舉例來說,顛倒眾生的愛雲芬芝(Edwige Fenech)就是名符其實的《美嬌娘》(Samoa, regina della giungla,1968);芬媚潘露絲(Femi Benussi)則演過《野女王》(Tarzana, sesso selvaggio,1969)。
另有一位更重要的女明星,她身兼兩項條件而值得各位重新認識。第一,她是叢林歷險類型片的主將,同時,她本身主演的電影悉數皆屬此類;第二,她更可以說是台灣觀眾能夠認得的第一位歐洲異色女明星。
這位女星名喚潔蒂絲韻(Kitty Swan;最初譯為「凱蒂絲黃」,後來的片商沿用港譯並且固定下來)。
潔蒂絲韻來自丹麥(據稱她也有台灣血統,可惜我暫時查無資料來源),初至義大利發展時係於夜總會擔任歌手,後來陸續演出若干電影(通常是不掛名的小角色),也拍過電視廣告並上節目。她一共只主演過四部電影,悉數都是叢林冒險片,因此,該類型可以說是透過她而成氣候,她也是倚靠該類型而走紅。
潔蒂絲韻主演的影片中最初引入台灣上映的是《獸國女王》(Tarzán en la gruta del oro,1969)。但是對於台灣觀眾而言,她最富知名度的作品可能是一部1973年在台上映、叫做《森林野女郎》的電影。
《森林野女郎》這部片,當年在台北市並未排進首輪戲院,僅於各區的二輪戲院輪流映演。不過,若從後來推出的若干影片先後標榜自己「勝過」《森林野女郎》推測,這部片很可能曾在觀眾之間建立起口碑,因而具有指標性。
可是,潔蒂絲韻本人根本沒演過這部片。怎話怎講?
《森林野女郎》貌似舊片改題,實則冒名頂替
關於這部《森林野女郎》的真實身份,必須再談到台灣過去的兩種映演次文化,一種是「改名重映」,一種姑且稱之冒名頂替,也就是俗稱的「掛羊頭賣狗肉」。
「改名重映」的現象在台灣曾存在極長時間。有些電影首次映過一輪後,過個幾年即會改題再次捲土重來。這種現象在1970年代異色電影興盛期間更是給了有心欺騙觀眾,或是想掩護違規鏡頭闖關的片商大好機會,結果是許多電影很可能隔年就換上一個令人想入非非的名字,外加號稱是「異色電影」在二輪戲院推出。
其中有些改題的電影,戲院內放映的是「本片」;而有些電影改題後,真正送入放映室的其實是「他片」,這就是前述的冒名頂替。這種做法是以舊片的內容取得准演執照,為一部(很可能難以通關的)新片掩護。冒名頂替行之有年,西德名聞遐邇的「女學生報告」(Schulmädchen-Report)系列電影中的若干部,當年就是如此在台灣闖關成功。
那麼《森林野女郎》的身份為何呢?根據「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站收錄的資訊,它在字面上是1972年在台上映、由潔蒂絲韻主演的《獸王野女》(Gungala, la vergine della giungla,1967)。
《獸王野女》係敘述一對探險家盜走非洲土著部落供奉之藍寶石後內鬨,一人槍傷對方後攜眷逃離,墜機身亡。十二年後,當時遭槍傷倖存的沃夫(Poldo Bendandi飾)嚮導一對外地探險者深入舊地叢林,企圖奪取從前未能獲得的珍寶,該藍寶石隨身佩戴於林中神秘女子剛嘉拉(潔蒂絲韻飾)頸項,且有眾多野豹猛獅隨侍其身側,使得探險隊危機四伏。沃夫不惜代價欲取剛嘉拉之性命,除為獨得寶石,其實藏有不為人知之秘密……
潔蒂絲韻在片中有一場非常唯美、在森林中奔跑的鏡頭。不過嚴格說來,她的所有戲份合計不到十分鐘,且由於從小生活在荒野,不會說人話,因此全無對白。姑且以此猜想,這部《獸王野女》沒有什麼紅到再來一次的客觀因素。
《森林野女郎》實際上在戲院內放映的身份,可以透過電影廣告中的線索推斷。根據《民聲日報》刊載《森林野女郎》當年在台中市中森戲院的上映廣告,其劇照悉數來自一部美國片《Trader Hornee》(1970)。而在台南市上映的廣告,乾脆直接將原文片名刊了出來。
《Trader Hornee》的片名擺明宣告它就是著名舊片《人獸奇觀》(Trader Horn,1931)的「黃色版」。劇情乃是私家偵探「Hornee」率隊前往非洲尋找十五年前被當地土著殺害的探險隊員─一名百萬富翁─的女兒。隊伍也包括富翁的第二順位繼承人,以及一位亟亟找尋稀有白猩猩的動物學家。一行人誤闖某危險部落,而該處正巧由金髮妙齡的白人女王領導……。此片既然是原作的黃色版,探險隊員自有火熱鏡頭,就連「Hornee」本身也成了女王的香閨奴。
《Trader Hornee》雖然才是真正的《森林野女郎》,其演員對於台灣觀眾而言尚且名不見經傳,在宣傳上若能得一位看板人物相助,自是利於票房。那麼,用來申請准演執照的《獸王野女》女主角潔蒂絲韻恰好可充當門神。其實《Trader Hornee》作為美國當年的X級片,尺度比起猶抱琵琶的《獸王野女》豪放許多,對於以看黃色鏡頭為目的的觀眾而言,即使看板女星本人沒有出來亮相大概也無所謂。
後續
「野女郎」式的叢林歷險片引進台灣的歷程相當漫長。在《森林野女郎》推出的兩年多後,潔蒂絲韻主演的《野性玉女》(Gungala, la pantera nuda,1968)才來到台灣上映,此時她和台灣觀眾的緣分也畫下句點。
事實上,早在1970年八月,潔蒂絲韻即不幸於拍片時遭燒傷。稍後她至蒙特內哥羅延醫治療期間,曾經與塞爾維亞歌手Toma Zdravković推出過一張唱片。她傷癒後即結婚息影。由於作品稀少,加上日後台灣觀眾面熟而知其名的歐洲艷星愈來愈多,很快的,「潔蒂絲韻」的名號也就隨時間而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