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

含有「1970年代」共 1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上一篇說到抓住一個春天這本書的開篇第一章抓住一個春天,取材自吳念真的真實經驗,加上自己的想像的前因後果,很容易對應到我自己本身的經驗,產生共鳴。不過,我不會說我很喜歡這本書。 我想並不是時代關係,書中每一篇卻實讀起來都有年代感,像如果你是大學生,在鄉里就是號人物; 看病掛號費只要七十元; 普通人
Thumbnail
  在1970年代台灣的電影市場上,「異色電影」是一種顯著而不能忽略的範疇。雖然當時的異色片源大多來自歐美國家,其實韓國片也佔據相當特殊的位置。韓國片與異色電影的關係說來曖昧,筆者尚且藉著其時引進的電影類型歸納出兩條支線。本篇首先講敘路線之一:「女性向」的新派通俗劇巧扮的異色電影。
Thumbnail
從那種時代過來的人,每個人心中的其實深深滿滿埋藏著呼之欲出的驚悚感。所以楊德昌與侯孝賢必定會處理這揮之不去的經驗遺緒。他們想透過這些作品搜尋同代人的記憶呼應...
Thumbnail
5/5青少年暴力
在淡江英文系的啟蒙,是聽覺的絲絨革命。 聽的是文化掌故。是音樂。 英文系之於彼時的我,屬聽覺系。
Thumbnail
5/5淡江大學
  芬媚潘露絲(Femi Benussi,1945-)其人其名皆貼切象徵1970年代台灣觀眾環繞著異色女明星的想像。其實她的片子引進寶島的歷史前後長達十餘年,可是知名度卻非得「時來運到」才見飆升。不過,正當她在台灣行起大運,連帶促使配演的電影水漲船高時,其實她已對義大利影壇逐漸生厭……
Thumbnail
  「蘇珊史葛」這個譯名來自香港。雖然她幾度被片商宣稱是「法國小姐」、「法國模特兒」,其實來自西班牙,且起初至義大利拍電影是掛原始的名字「妮芙娜華洛」。   她在台灣的紅法近似「脈衝式」的,首先是在1973年,然後是1975-76年,再接下來,她才轉而成為片商口中的異色「世界美體艷星」。
Thumbnail
Shelly 雪梨-avatar-img
2025/01/04
1
很完整的梳理,頗有學術文章的筆觸,謝謝分享!
1
  西德「女學生的報告」(Schulmädchen-Report)系列電影曾在電影票房衰退的1970年代建立一番豐功偉業。不過就性別的方面而言,本系列找來素人扮演13-16歲的少女賣弄色情的軸心也可說是一段不太光彩的黑歷史。其實,「女學生的報告」在台灣上映的脈絡也正好是另一段「黑」的歷史......
Thumbnail
蕭帥哥-avatar-img
2024/12/23
超乎保守社會想像。 很讚。
  異色西片初來乍到之時,打頭陣的是一種相對精明圓融,對片商、戲院、電影檢查處乃至觀眾都很「友善」的類型-義大利的「野女郎」式叢林歷險片。這類電影可視為1960年代義大利一度風行的「泰山」式歷險片的分支,賣點則是女版的泰山。許多老一輩觀眾叫得出名字的歐洲艷星都充任過這位森林中的神祕女王.....
Thumbnail
日本少年漫畫於1970年代的殘虐體現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小水熊庫瑪-avatar-img
2024/07/08
現在應該真的很難看到這樣大膽的題材創作。
隨著時代進展,每個城市鄉鎮都在急速變遷,這樣的感覺或許對於異鄉的遊子更加深刻。當新的進步來臨,有的舊事物也將永遠消失,也正是這樣的感觸,讓原名張彥之的西西,決定寫下長篇小說《我城》,將眼前處於1970年代劇烈變遷的香港,以文字記錄下來。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