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7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等待被邀請」:一個似乎不怎麼有效的策略

投射者通常都在想這個

投射者通常都在想這個

無論你是不是投射者...


人類圖的初學者,常常會出現下面這種窘境:

「你看~他這個投射者就是沒有等待邀請,職涯才會阻力重重」「他就是不乖乖等邀請,感情路上才會這麼跌撞!」。這樣的發言帶有強烈的標籤性,彷彿只要符合某些「潛規則」,一切問題便迎刃而解。然而,這只是初學者正處於「類信仰」階段,依賴"上頭"設定的框架來觀察與學習——戴著他人要我們戴的特定濾鏡去觀察與研討。

等待到被邀請,是個過程:遇到什麼事情感覺是自己的天命?什麼事情你願意挺身而出?什麼事讓你感覺靈魂在呼喚? 是因為那件事的頻率與主題,與你的設計相呼應,所以會有共振、被吸引的感覺(內心小吶喊:選我!選我!我會!)。加上投射者能量場(Aura)就是具有容易被他人"認出來"的特質,故吸引、共鳴被賞識後,通常會收到一些來自他人的邀約——無論是禮貌上還是出自真心。

這個從「感覺被吸引」到「被欣賞」並最終「獲得邀約」的過程,翻譯成地球話就叫做「等待被邀請」。

因此投射者(Projector)的人生成功與否,往往與是否獲得正確的邀請有關。這不僅僅是關於職業或關係的邀請,還包括人生中所有的重要情境,例如職涯、情感連結、居所以及人際關係

話說回來,投射者不等待邀請是會怎麼樣?其實也不會怎麼樣。我們從七中心演化到九中心的過程中,人類並沒有因為缺少邀請而滅絕。這整個非自己世界要的,是把我們變成有膨脹Ego,或是拼命工作賺錢的人:要主動、要積極、要努力、要跟風、要快...所以,「等待」這件事,從來就不是現在人類世界的主軸理念。真相是:無論你是什麼類型,只要你身上有投射型通道,你就是要學著等待邀請;若你的權威通道是投射通道,那麼「等待被邀請」就會是人生的重大課題(除了少數的顯示者例外)。

嚴格來說,「等待被邀請」不太算是一個策略,而是一個覺察心身的方法。我相信,這是人類圖知識體系搜索枯腸後,才為投射者(或是擁有很多投射通道的其他類型)得出的一個「建言」——與生產者的薦骨回應不同,投射者的薦骨回應是採取「不固定運作」的,因此在正確邀請的判斷上,也經常出現失準的情況。


投生對決

等待邀請是自我覺察


先撇開人類圖知識。要什麼情況才會收到「邀請」?在日常生活中,什麼情況下我們會收到「邀請」?這往往和我們的「存在方式」(Being)有密切關聯——當他人向我們發出邀請時,這是對我們價值的肯定,無論是演講邀約、聚會邀請、合作提案,甚至是婚姻之約。說白了,就是在這個領域之內,自己的存在方式是「被認可」的。

投射者通常具有絕佳的洞察力,而且這個洞察力有著強大的穿透性。但這些強大的洞察力往往需要透過他人的認可才能彰顯(或被廣為流傳)。也就是說,投射者需要在他人的需求中展現他們的洞見和專業,而非一味追逐虛假的評價或普羅大眾的認可。因此,身為投射者反而不是汲汲營營用自媒體去追求名與利,而是先學會欣賞自己內在的強項,而不是只想要渴求外部的評價,或依賴任何評價系統。這意味著,投射者要定期進行自我覺察,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渴望以及目標。小心研究自己的人類圖會是一個不錯的起手式——尤其是開放處以及容易被制約處。千萬不要讓「等待被邀請」變成「等待被制約」啊!


「等待」其實是很積極的一件事


在等待邀請的同時,投射者也需要重新定義對「等待」的看法。很多人誤解「等待」的意義,以為這是一種消極的狀態,似乎只是在家裡追劇,無所事事。然而,實際上「等待」是一種深刻的自我覺察過程,讓自己有機會更清楚地了解自我。

再優秀的產品,在對方沒有看中或發出邀請前,仍然不具價值。因此,等待是感受與觀察的時刻:若內心感覺還不對,等;若未覺得被呼喚,等;若情勢還不太對勁,等。等待內在校準完畢、感覺時機成熟後,再回應、行動或給予支持我們要刻意練習給出「不削弱他人能力」的幫助

投射者此生,不是要設計來「固定上班」與「拼命工作」的。等待的階段可以是專注自我成長和提升的絕佳時機:發展個人興趣、提升技能、深化價值觀;也許是學習新技術、增進某項專業知識,或是進行身心靈的練習,如運動、瑜伽與冥想等,來提升內在的精神能量。在這過程中,投射者不僅能夠深入認識自己,也能吸引那些真正欣賞其特質和見解的人。

此外,等待還可以是拓展生活圈的契機:「真正的人生,都發生在舒適圈之外」。投射者可以試著規劃參與各種社交活動,這樣才能更有機會在人與人的互動中展示自己的洞察力和聰明。即使不直接爭取邀請,但透過真誠地分享觀點和想法,自然會吸引他人的關注。當他人看到你真正的價值,而自然地發出邀請,這些邀請往往比禮貌性邀請來得更為珍貴。因此,投射者在正確的場合,等待那些正確的人發出邀請——當邀請來得恰到好處,這不僅帶來心身滿足,更能激發出投射者的成功感和喜悅。


轉化「期待」為「準備」


另一個重要的概念是將「期待」轉化為「準備」。等待邀請時,不應抱著消極期待,而應該把重心放在如何做好自己,讓自己成為那個值得被邀請的人。例如,在職場上可以學學五爻人,主動提升自己的能力,參加相關課程或證照考試,使自己在某一領域內更具專業性;在人際關係上可以效仿四爻人,將每一份關係規劃成大大小小不同的投資標的,定時定額投注心力,讓生活圈中充滿對自己有支持意義的正確關係。

當一切都準備就緒,自然會有合適的機會浮現,而你也將具備足夠的實力(或幸運)去把握它們。正如古語所說:「花若盛開蝴蝶自來」,機會往往青睞那些有準備的人。

投射者有無窮的好奇心,不是對自己,而是對他人。這是投射者能量場運作的方式,投射者獨一無二的強項,就是穿透並且解構他人的身份(Identity),導引他人的行為模式,讓一切運作地妥妥的。透過認識別人,投射者被認識;透過彰顯別人,投射者彰顯自己。因此,投射者的成功並非獨自追求自己的成就,而是通過引導他人走向成功,讓這種成功最終回彈到自己身上


越想迎合,越迎合不了


「等待被邀請」雖然不能說是一個嚴謹的人生策略,它其實是一段深入內心、自我探索與成長之旅。在這段旅程中,我們學會了理解自己的生命脈動(Divine Impulse),珍惜每一個當下,並最終吸引到那些與我們強烈共鳴的人事物。隨著持續鍛鍊自己的覺察能力,不僅能夠提升自己價值,也使我們在人生這齣戲中閃耀出獨特的光芒。

最後,提醒所有投射者(或是擁有眾多投射通道的人):不要讓外部環境或他人評價影響你對自我的認知,也不要過度迎合市場或僅僅為了證明自己而妥協。唯一要迎合的,是你的設計;唯一要證明的,是自己正在活出最獨特的自我。

在這個充滿競爭壓力的世界裡,迷失方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若能持續自我覺察,並對「成為更好版本的自己」充滿希望,「道路」會隨著你辨識出來的路標一步步展開。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