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曬法小報告(捌)

藍曬法小報告(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系列的小報告主要會分享藍曬法,原刊登於我主理的華特的實驗室其中數篇文章,在方格子這裡,我會以比較簡易、文字量僅千字的方式來書寫。若有興趣深入暸解,可以點擊我撰寫的古典顯影總覽


raw-image

上一篇藍曬法小報告(柒)討論了由鐵鹽的藍曬法,和鐵鹽、銀鹽混合的凡戴克棕,兩者複合而成的氰版和凡戴克疊加法。至於本文將要提出的,則是聚焦於藍曬法本身的疊加態。相較於上篇文章,本文將更著重於提出古典顯影的混色法概念。這樣的技法,我稱之為多通氰版法(Duotone的音譯,不是亂取)。

先前於藍曬法小報告(貳)有提過氰版藍曬法的漂白、調染等處理方式,原則上氰版含調染的色域分佈,最主要會有青色、黃色、紅棕色這三種,對於熟悉混色法的讀者一定會聯想到減色法,也就是透過青色、黃色、洋紅色混搭出多彩甚至全彩的圖像。那麼這樣的處置對於藍曬法而言,也是可行的,唯獨紅棕色不能完全取代洋紅色,因此未必適用於所有圖像,但即使如此,經過這些處置之後,我們也可以獲得具有高度藝術性的多通氰版藍曬法。


具體來說,多通氰版法就是利用多次多層疊合的方式構成圖像,其中的每一層都是氰版而不是其它的技法。古典領域中也有利用氰版和重鉻酸膠彩疊合,最終形成全彩圖像的方式,但在多通氰版這塊,比起模擬真實的顏色,更著重在藝術性的表達上。

所謂混色法的概念包含加色法與減色法,加色法是利用紅、綠、藍三道光源混合,中央區為白色,這也是螢幕與投影機運作的基本原則;減色法則利用青、黃、洋紅三種色料混搭,中央區為黑色,這是印表機列印墨點構成色彩的方式,同時也是繪畫、顯影以及彩色膠卷等多種利用染料的媒材混合顏色的方式。

我們可以稍微參考上圖的呈現,理想上減色法的兩兩原色可以混搭出加色法的原色,反之加色法的兩兩原色也可以混搭出減色法的原色,差異其實只在加色法越疊越亮,減色法剛好相反。至於多通氰版法因為比較難調配出洋紅色,因此我將洋紅色改為棕色,原則上可以疊出圖二的色彩範圍。大家也可以先想想看圖上藍、黃、棕這三種顏色誰是第一層,誰是最後一層?


出於美學的考量,本文的示範將以正、負像的方式進行雙色多通藍曬法,在這一段落我會列上兩種製作方式,第一種是原則上製作多通氰版法的理想型,第二種才是我這次使用的作法。

第一種:

  1. 將圖像轉為CMYK模式,分別製作CMY三張負片
  2. 塗布氰版藥劑
  3. 針對M層曝光(時間X1.5)
  4. 漂白、調染成棕色
  5. 乾燥
  6. 塗布氰版藥劑
  7. 針對Y層曝光(時間X3)
  8. 漂白
  9. 乾燥
  10. 塗布氰版藥劑
  11. 針對C層曝光
  12. 水洗後乾燥
  13. 完成


第二種:

  1. 將圖像轉為黑白模式,分別製作正、負像兩張負片
  2. 塗布氰版藥劑
  3. 針對負像層曝光
  4. 漂白、調染成棕色
  5. 乾燥
  6. 塗布氰版藥劑
  7. 針對正像層曝光
  8. 水洗後乾燥
  9. 完成

一、將圖像轉為黑白模式製作正負像

這邊需要一點電腦後期技術,我相信很多人都比我更熟悉,我就不多說了。

raw-image

二、塗布氰版藥劑

塗布就是用筆刷均勻塗在水彩紙上,不熟悉的讀者請參考藍曬法小報告(壹)


三、針對負像層曝光

感光藥劑乾了之後,蓋上負片,然後在紫外光下曝光。曝光後如下圖:

raw-image

四、漂白並調染

曝光之後記得水洗,建議使用酸水顯影增加密度,這樣棕色也會比較深。

raw-image

這是藍曬圖

raw-image

漂白、調染成棕色


六、塗布第二層氰版藥劑

塗法可以跟剛才一樣,也歡迎發揮創意。

raw-image

七、針對正像層曝光

raw-image

八、水洗後乾燥即完成

raw-image

水洗後

raw-image

乾燥後成品


其它範例

左:第二層有放正片;右:第二層整張曝光

左:第二層有放正片;右:第二層整張曝光

今天的介紹到此結束!其實不是太難的技巧,只要發揮創意一定可以得到好的成果。我先預告下一篇的小報告是玻璃版藍曬法,敬請期待。


如果你喜歡我提供的資訊、覺得對你有幫助,歡迎參觀我的主站「華特的實驗室」,裡頭會有更多豐厚的訊息,百分百免費!相關消息會放在Instagram

假如你願意付出一點點的經費支持我從事攝影教育,想請我喝杯咖啡或珍奶,請點擊我的贊助頁面,謝謝你!

avatar-img
上鏡繪畫所
3會員
9內容數
上鏡繪畫所是關於攝影史、攝影術的介紹平台,為華特的實驗室之附屬品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上鏡繪畫所 的其他內容
藍曬法和凡戴克棕皆是十九世紀的攝影印相工藝,兩者可以透過巧妙的手段疊加,構成了美妙且充滿偶然性的圖像。
以往介紹過許多乾、濕式藍曬法,本文將分享結合了銀鹽相紙的日光流明法和藍曬法的綜合性技巧,稱為藍曬流明法。
濕式藍曬法是傳統藍曬法的變化型,與其說是顯影術,不如說是美術創作。使用植物、花葉等自然物件拼貼出屬於自己的美麗圖像。
這篇文章會介紹「簡單藍曬法」的配方與製作流程。簡單藍曬法延續了新藍曬法的優勢,且免去了草酸鐵銨和重鉻酸鹽的毒害。
有別於傳統藍曬法,新藍曬法改善了多項缺失,有著更大的密度與更好的高光細節。這篇文章會介紹新藍曬法的製作流程與印製方式。
藍曬法是最早的攝影複製技術之一,又稱為氰版印相法,為十九世紀中期的「鐵鹽顯影工藝」。這篇文章會提供比較完整的歷史脈絡與科學理論。
藍曬法和凡戴克棕皆是十九世紀的攝影印相工藝,兩者可以透過巧妙的手段疊加,構成了美妙且充滿偶然性的圖像。
以往介紹過許多乾、濕式藍曬法,本文將分享結合了銀鹽相紙的日光流明法和藍曬法的綜合性技巧,稱為藍曬流明法。
濕式藍曬法是傳統藍曬法的變化型,與其說是顯影術,不如說是美術創作。使用植物、花葉等自然物件拼貼出屬於自己的美麗圖像。
這篇文章會介紹「簡單藍曬法」的配方與製作流程。簡單藍曬法延續了新藍曬法的優勢,且免去了草酸鐵銨和重鉻酸鹽的毒害。
有別於傳統藍曬法,新藍曬法改善了多項缺失,有著更大的密度與更好的高光細節。這篇文章會介紹新藍曬法的製作流程與印製方式。
藍曬法是最早的攝影複製技術之一,又稱為氰版印相法,為十九世紀中期的「鐵鹽顯影工藝」。這篇文章會提供比較完整的歷史脈絡與科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