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曬法小報告(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前篇小報告分享了很特別的銀鹽相紙與鐵鹽藍曬法交疊的藍曬流明技法,這篇小報告則延續了銀鐵鹽的複合體,我將分享氰版和凡戴克疊加法。氰版就是藍曬法,也是這系列小報告的主體,前六篇文章已經有十分詳盡的介紹;而凡戴克是一種類似氰版藍曬法的古典顯影工藝,然而與藍曬相異的是,凡戴克最終會形成紅棕色的銀圖像

我在某篇(寫太多忘了在哪)小報告也有提過,藍曬法的感光材料是鐵鹽,就是某些特定的鐵化合物,諸如經典的檸檬酸鐵銨、草酸鐵銨、草酸鐵鉀、草酸鐵等。當鐵鹽受光之後還原為亞鐵鹽,而亞鐵鹽是諸多金屬的還原劑,例如金、銀、銅、鉑、鈀、汞、錳等等,上述這些材料也是早期攝影領域常見的圖像材料。

今天的主角凡戴克法即是以檸檬酸鐵銨為感光劑,而硝酸銀則作為待還原的銀。換句話說,雖然凡戴克法有銀鹽的參與,但銀鹽不用作光敏劑,而是銀離子來源。當銀離子被亞鐵鹽還原之後,即會在紙張上形成銀圖像。反過來想,檸檬酸鐵銨並不是構成銀圖像唯一的可能,事實上凡戴克在整體攝影術的視野裡不算是一種嚴肅與熱門的技法,今天會有比較多人知道其實是因為凡戴克比較簡單,算是藍曬法的小升級版。


氰版與凡戴克疊加法簡單來說是製作完一層氰版藍曬圖之後,再疊加上一層凡戴克棕圖像,這兩個流程要倒轉並非不可能,但鐵氰化鉀在暗房的用途除藍曬法以外,更主流的一種用法是作為銀鹽相紙的漂白劑,也就是說,藍曬藥水基本上會直接把凡戴克影像層漂白,除非我們把濃度降低至沒有影響。

那麼,凡戴克棕到底要怎麼做呢?對於疊加法的流程而言,即是由檸檬酸鐵銨與硝酸銀混合後,像藍曬法那樣塗布於紙張、曝光、水洗;至於正規的流程還有定影與海波清除這兩步,定影是清除銀鹽,海波清除是清除殘留的定影劑,但是這兩步不會在疊加法施作,因此可以直接忽略。

raw-image

第一部分,製作氰版藍曬圖:

  1. 以「正常比例」的氰版藥劑塗布於水彩紙上,最好是雙層塗布。
  2. 蓋上負片於紫外光下曝光,曝光時間要比平常更久(過曝)。
  3. 正常水洗、乾燥、壓平。


第二部分,疊加凡戴克圖層:

  1. 以「稀釋」過的凡戴克藥水輕輕塗布於藍曬圖上。
  2. 蓋上負片,對準位置,並於紫外光下曝光。
  3. 正常水洗、乾燥。

ㄧ、製作氰版藍曬圖

由於先前已經介紹過了,這邊直接放圖,第一張是曝光後,第二張是水洗乾燥後。

raw-image
raw-image

二、疊加凡戴克圖層

製作好「過曝」(比較深)的藍曬圖之後,我們要使用「稀釋」過的凡戴克藥水再次塗布於紙張上,就是直接塗在剛才做好也乾燥的藍曬圖上。稀釋成大約四分之一,太濃的話會蓋過藍曬層,便失去了疊加的意義。

raw-image

塗太多凡戴克藥水的樣子,藍色完全消失(曝光後,水洗前)

raw-image

藥水再少一點、稀一點

raw-image

開始有點成功了

raw-image

看起來還不錯(曝光後,水洗前)

raw-image

上一張的水洗、乾燥後,我個人很喜歡

由於海波屬於鹼性,對藍曬圖而言是漂白劑,因此我在疊加法的程序便省略了定影,這樣的結果就是銀鹽會隨著時間、光而持續變化。下圖是上圖的半年後:

raw-image

雖然兩種工藝都是簡單的技法,結合起來卻完全不簡單,我自己至少試了六次才得到比較漂亮的成果。其實這才是常態,我是指在古典的領域中,很少有機會一次到位。我的其他教學也是如此,往往要經歷一番折騰,才能把尚可接受的成品的端上檯面。推薦給喜歡古典顯影的你,隨著筆刷與藥水的自然流動,碰撞出不可預期的成果!


相關消息會放在Instagram

假如你願意付出一點點的經費支持我從事攝影教育,想請我喝杯咖啡或珍奶,請點擊我的贊助頁面,謝謝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上鏡繪畫所
3會員
9內容數
上鏡繪畫所專注於古典顯影的介紹與創新,特別是氰版、鹽紙等古老而經典的媒材技術。持續探索攝影歷史與藝術價值,讓更多人認識這些特殊的工藝,並發現攝影藝術的多元面貌。
上鏡繪畫所的其他內容
2024/12/18
玻璃版藍曬法是一種將藍曬圖黏合在玻璃上的技術,透過氰版藍曬藥劑與明膠的結合即可製作。
Thumbnail
2024/12/18
玻璃版藍曬法是一種將藍曬圖黏合在玻璃上的技術,透過氰版藍曬藥劑與明膠的結合即可製作。
Thumbnail
2024/12/11
本文聚焦於氰版藍曬法進階的多層調染與疊加技法,我稱為多通氰版藍曬法(Duotone Cyanotype)。
Thumbnail
2024/12/11
本文聚焦於氰版藍曬法進階的多層調染與疊加技法,我稱為多通氰版藍曬法(Duotone Cyanotype)。
Thumbnail
2024/11/13
以往介紹過許多乾、濕式藍曬法,本文將分享結合了銀鹽相紙的日光流明法和藍曬法的綜合性技巧,稱為藍曬流明法。
Thumbnail
2024/11/13
以往介紹過許多乾、濕式藍曬法,本文將分享結合了銀鹽相紙的日光流明法和藍曬法的綜合性技巧,稱為藍曬流明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法律百科 X Lightbox 攝影圖書室共同舉辦講座「當 AI 成為藝術家?——攝影、科技與法律的對話」,邀請專研智慧財產權法與科技法的黃絜老師,進行法律與攝影產業的交流。
Thumbnail
法律百科 X Lightbox 攝影圖書室共同舉辦講座「當 AI 成為藝術家?——攝影、科技與法律的對話」,邀請專研智慧財產權法與科技法的黃絜老師,進行法律與攝影產業的交流。
Thumbnail
攝影藝術是一個不斷演變的領域。文章指出,現代攝影更注重相機媒介在藝術中的運作,而非單純的拍照。這種趨勢對於亞洲以外的攝影藝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若想深入瞭解這個趨勢,或者提升攝影技巧,文章作者設計了兩門課程供感興趣的讀者參加。
Thumbnail
攝影藝術是一個不斷演變的領域。文章指出,現代攝影更注重相機媒介在藝術中的運作,而非單純的拍照。這種趨勢對於亞洲以外的攝影藝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若想深入瞭解這個趨勢,或者提升攝影技巧,文章作者設計了兩門課程供感興趣的讀者參加。
Thumbnail
「The Polaroid Project: At the Intersection of Art and Technology 一拍即影:拍立得國際名家攝影大展」展示即時攝影技術對美學影響,逾120名藝術家的約300件拍立得作品,從不同角度觀賞然超越日常成為藝術載體
Thumbnail
「The Polaroid Project: At the Intersection of Art and Technology 一拍即影:拍立得國際名家攝影大展」展示即時攝影技術對美學影響,逾120名藝術家的約300件拍立得作品,從不同角度觀賞然超越日常成為藝術載體
Thumbnail
每種光線都有它特定的功用,巧妙運用這些光線,就像施展了魔法般,為作品賦予不同的情感和意境,也大大提升作品的視覺效果和感染力,今天跟你介紹八個光線提示詞,來讓作品賦予獨特的情感和意境。
Thumbnail
每種光線都有它特定的功用,巧妙運用這些光線,就像施展了魔法般,為作品賦予不同的情感和意境,也大大提升作品的視覺效果和感染力,今天跟你介紹八個光線提示詞,來讓作品賦予獨特的情感和意境。
Thumbnail
拍立得處在攝影技術發展的特殊節點上。儘管以手機就能拍照的現代來說,拍立得遠遠算不上「迅速」,但對於底片時期的攝影師來說,是一個新的突破,帶來無限可能性,儘管與數位攝影的現代相比,這些可能性早已被電腦複製並超越,但當我在展場中看著攝影師在拍立得上隨機的筆觸時,仍為類比的不可磨滅性與隨機性所感動。
Thumbnail
拍立得處在攝影技術發展的特殊節點上。儘管以手機就能拍照的現代來說,拍立得遠遠算不上「迅速」,但對於底片時期的攝影師來說,是一個新的突破,帶來無限可能性,儘管與數位攝影的現代相比,這些可能性早已被電腦複製並超越,但當我在展場中看著攝影師在拍立得上隨機的筆觸時,仍為類比的不可磨滅性與隨機性所感動。
Thumbnail
與大家分享來自日本的經典輻射鏡頭,我的使用體驗與心得。更因為歷經使用老鏡後,它們是如何豐富了我的拍攝時光呢
Thumbnail
與大家分享來自日本的經典輻射鏡頭,我的使用體驗與心得。更因為歷經使用老鏡後,它們是如何豐富了我的拍攝時光呢
Thumbnail
之前答應了格友亮亮,分享倫敦櫻花照片,加上再不更新就會變魔法師,所以趕快寫文。 想起十年前,在倫敦時拿著數碼單反相機到處拍照。那時有人會問我是否攝影師,也有路人不喜歡被拍入鏡頭的。避免麻煩,我不會拍路入拍進照片裏。 近年我街拍也好,旅遊也好,只用iPhone拍照。我愛上了iPhone的便利,以及它
Thumbnail
之前答應了格友亮亮,分享倫敦櫻花照片,加上再不更新就會變魔法師,所以趕快寫文。 想起十年前,在倫敦時拿著數碼單反相機到處拍照。那時有人會問我是否攝影師,也有路人不喜歡被拍入鏡頭的。避免麻煩,我不會拍路入拍進照片裏。 近年我街拍也好,旅遊也好,只用iPhone拍照。我愛上了iPhone的便利,以及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