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9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美國公布800頁的「AI曼哈頓計畫」,要如何應對中國的人工智慧發展?

raw-image

2024年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年度報告,被稱為800頁的「AI曼哈頓計畫」。這一概念借鑑了二戰期間美國為研發原子彈所進行的「曼哈頓計畫」,意指某一國家或地區集中龐大資源,全力推動人工智慧(AI)領域的全面研發,目標是在此關鍵技術領域取得全球領先地位。美國目前提出的「AI曼哈頓計畫」,旨在加速通用人工智慧(AGI)的研發進程,並將其明確定位為應對中國科技競爭的重大策略。該計畫建議以二戰時期的研發模式為藍本,針對AGI展開大規模研發,其投入的資金預計為《晶片與科學法案》的七倍,顯示出美國對此領域的高度重視。報告指出,美中在AI技術上的差距已縮小到不到六個月,這暴露了美國此前限制措施的不足之處。

這份報告深入剖析了中國在技術創新、經濟擴張、地緣政治戰略及軍事能力建設方面的多重舉措,揭示了這些策略對美國及全球的深遠影響。作為全球秩序的重要角色,中美兩國的互動已不再僅局限於雙邊層面,而是以更隱形的方式牽動全球經濟、安全與科技發展的未來。

科技競賽的戰略深度

科技領域的競爭是該報告的核心之一,也是一場塑造21世紀權力平衡的深遠較量。早在九年前,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與OpenAI創辦人奧特曼(Sam Altman)便曾提出類似的AI研發計畫,強調政府與私營部門合作的重要性。如今,美國甚至將部分二戰期間用於核研究的實驗室轉型為AI研究中心,進一步加強對AGI研發的支持,充分展現了美國維持技術優勢的決心。

同時,美國也對中國被稱為「六小虎」的AI企業保持密切關注。這些公司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不僅縮小了與美國的技術差距,甚至展現出超越美國的自信。這股勢頭為美國帶來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進一步促使其加大在AGI領域的投資。

在這場科技博弈中,中國展現了其超越傳統發展模式的野心。人工智慧作為一項顛覆性技術,不僅改變了經濟規則,更重新定義了軍事力量的遊戲規則。中國政府明確將AI視為「彎道超車」的關鍵領域,通過政策支持與資金投入,憑藉國家力量推動技術發展。報告特別提到,中國的AI技術已深入軍事應用,例如無人機集群作戰、自動化戰場指揮與認知戰等,這些領域正成為解放軍追求「不對稱優勢」的核心策略。然而,美國在先進演算法、晶片與雲端運算基礎設施方面依然占有優勢,使得中美兩國在此領域的競爭更加錯綜複雜。

量子技術則是另一個新興戰場,雖然尚未成熟,卻蘊含重塑全球科技版圖的潛力。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成就備受矚目,例如成功發射量子衛星並建成地面站,展現了其基礎研究的深厚實力。然而,報告明確指出,美國在量子計算與量子傳感方面依然領先,尤其是這些技術對軍事指揮與加密通信的戰略意義,讓量子技術成為未來戰爭的核心要素。中美在此領域的競爭不僅是科學研究的對決,更是一場戰略層面的博弈。

經濟擴張的兩面性

報告詳細闡述了中國透過「非市場經濟」手段實現全球經濟擴張的路徑。中國以政府補貼與產業政策為支撐,在新能源、製造業與出口導向領域建立了不可忽視的地位。然而,這種擴張模式並非沒有代價。報告指出,中國國內經濟面臨多重壓力,包括房地產市場崩盤、高額地方政府債務以及疲弱的消費需求。這些問題不僅威脅中國經濟的可持續性,也使其擴張策略顯得更加脆弱。

與此同時,中國利用「一帶一路」倡議及國際機構的影響力,擴大其在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存在。報告特別提到,中國透過所謂的「債務陷阱外交」,與非洲和拉丁美洲多國建立深厚的經濟聯繫。這種模式一方面為中國提供了資源與市場,另一方面也加劇了這些國家對中國的經濟依賴。然而,隨著美國與歐盟加強對中國經濟行為的審查,以及發展中國家對中國廉價產品湧入的警惕性上升,中國的經濟擴張正面臨越來越大的阻力。

地緣政治與軍事威脅升高

地緣政治層面的競爭,則彰顯了中國多維且具侵略性的戰略。印太地區成為報告的重點分析區域。從南海的島礁軍事化到東海的領土爭端,中國的行動展現了日益增強的軍事能力及對區域穩定的忽視。特別是在針對台灣的「灰色地帶戰術」中,中國透過海上民兵、海警船隻及軍事演習等手段施壓,顯示其以低烈度衝突為工具達成政治目的的戰略意圖。

而在中東地區,中國則更多地通過經濟與技術滲透來擴大影響力。例如,中國作為伊朗的最大石油買家,並在無人機及導彈計畫上向其提供技術支援,這不僅加劇了該地區的不穩定,也鞏固了中國在全球能源安全中的地位。

美國的應對策略

面對中國日益複雜的戰略挑戰,美國需要在多個層面協調政策,以有效應對這場全方位的競爭。報告強調,美國的技術優勢雖然依然存在,但必須通過持續的努力來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例如,美國需要加強國內在人工智慧、量子技術和生物技術等領域的研發投資,確保核心技術的自主性。同時,對於涉及國家安全的關鍵技術出口,美國必須實施更為嚴格的管控,防止敏感技術落入潛在對手手中。

此外,美國需要加強與盟友和夥伴的合作,特別是在貿易、技術政策和供應鏈安全等方面,建立共同的規則與標準。這種多邊協作不僅能削弱中國的全球影響力,還能鞏固美國與其盟友的經濟和科技優勢。面對中國持續的經濟擴張和科技滲透,美國必須採取更加主動的政策,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並推動製造業的回流和本土化,以確保美國的經濟安全。

在軍事層面,美國需要進一步深化與印太地區盟友的防務合作,例如加強與日本、澳洲和菲律賓的軍事協作,擴大基地訪問權限,並舉行更多聯合軍事演習。透過這些措施,美國可以更有效地遏制中國在該地區的軍事擴張,維持印太地區的戰略平衡。

未來的深刻對抗

報告最後預測,中美之間的競爭將逐步升級,並超越經濟和科技層面的對抗,深入到全球秩序與價值觀的根本性衝突。中國憑藉其強大的國家動員能力與長期戰略耐力,試圖在一個逐漸多極化的世界中重新定義國際規則,將焦點從自由民主價值轉向符合其自身利益的權威主義模式。

然而,美國及其盟友面對這種挑戰,必須在全球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找到應對策略,以確保自由民主的國際秩序得以延續。未來的中美關係將深刻影響21世紀的國際格局,無論是合作還是對抗,這場競逐都將塑造未來幾十年的政治與經濟生態。

報告特別指出,這場競爭並非單純的雙邊對抗,而是對全球其他國家的挑戰與機會。中美兩國的互動將牽動全球經濟、科技與安全的未來發展,而如何應對這場深刻的對抗,將成為美國決策者的長期課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