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頓(Eton),這個和溫莎僅隔一座橋的小城鎮,或許是因為比鄰著英國王室,因而有著其獨特的貴族氣息。走在其街道上,可以感受得到,相較於王室氣息濃厚的溫莎,這裡有著相似卻又不同的英國貴族氣息。更準確的說,這裡更有著大英國的感覺。

伊頓(Eton)街道一景
從溫莎走過來,過了連接的一座橋,迎面而來的,是一整排的英國國旗。似乎也在象徵著,相較於溫莎,伊頓這裡,更貼近英國的統治政治。或許,他們也更以英國人為自豪。想想也是,若溫莎連結的是英國王室,那麼僅隔一條河的伊頓,所連結的,不僅僅是英國王室成員的搖籃,更是整個英國實際統治階層的孕育地。我對於伊頓的第一印象,就是大名鼎鼎的伊頓公學(Eton College),會從溫莎徒步過來,為的就是能夠體會一下,英國統治精英在就學時,所處的環境究竟是為何。

伊頓公學(Eton College)一景

伊頓公學一景
穿越長長的大英帝國米字旗通道之後,眼前的建築物有些許的不同,或許不是外表上的不同,而是在氣息上,就散發著與眾不同,這裡就是大名鼎鼎的伊頓公學。從建立初期的扶弱救貧,到現在的金字塔頂端,這中間的轉變,我並不清楚。只知道的是,同樣的地點,卻有著天壤之別,或許是英國王室的號召力,也或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貴族精英的優越感,這裡成了人生贏在起跑線的代表之處。這對於身處現代社會,強調公平的年代,或許也是一種諷刺吧。

從狹小的門口一窺伊頓公學的內部
但不管如何,來都來了,怎麼可以不進去體會參觀一下呢。然而事情總不會這麼的如人所願,狹小的門口正中間,立著一塊不算大的告示牌,標示著這裡在我到訪的這一天,不對外公開。或許是假日的最後一個午後,他們必須考量到學校的安全,也或許是其他的原因。總之,這門內與門外的隔閡,成了像我這樣的觀光客,與貴族精英之間的鴻溝。由於不能進去,因此只能頂著出入學生的異樣眼光,從這狹小的門口,一窺他們的世界。當然,成群進出的伊頓公學學生,或許不會對我這樣的外國遊客有任何的興趣,畢竟等待他們的,是一個通往權力之巔的康莊大道。

伊頓與溫莎的連接處一景,以及從伊頓看往溫莎
至於我的未來會如何,站在學校門口的我並不知道,說句實在話,現在的我也不知道。但那又如何,活在當下,就要有活在當下的樂趣,看著手錶上的時間,既然被拒在門外,那麼能做的,也許就只有返回到伊頓與溫莎的連接處,好好欣賞這分別代表著英國王室與貴族精英的兩座小鎮,體會一下身為一般遊客的悠閒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