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細說史記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從沒想過要讀史記,直到在聽了呂世浩老師的演講《學歷史的大用》才發現歷史原來這麼有意思,學生時代學歷史的方式原來是錯誤的。
古代為了培養帝王精英,以思辯方式學歷史;現代要培養各行工匠,以背誦方式學歷史。現代教育一直強調要培養學生思辨能力與素養,那麼理應採用古人方式好好學習歷史,可是,該怎麼學呢?呂老師說「接近有智慧的人或讀有智慧的書,以別人的智慧啟發自己的智慧。」有智慧的人難接近,書就不同了,所以,我的第一本歷史書選了細說史記。
細說史記有六章,第二章如何培養孩子與第三章什麼是責任是我優先閱讀的篇章,想要兒女成龍成鳳,光是望是沒有用的,而是教,教子成龍教女成鳳,教育的首要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則,跟孩子用講的叫做望,能夠具體例行的才是教,光是這段話就打翻了一大船父母,要孩子讀書自己不讀書,要孩子努力自己不努力,倘若自己教不來,就得給孩子找個好老師,期盼能藉由良師的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一生,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老師孔安國與董仲舒,正是影響司馬遷一生的良父與良師。那麼什麼是責任?責任就是做了沒好處,純粹是付出,但又非做不可,那就是責任,我們今天的安樂富有,是建立在無數前人付出的結果之上,因為他們願意盡他們的責任。我想到革命先烈林覺民,想到拋頭顱灑熱血的抗戰英雄,沒有他們的付出,那有後來的民主,他們覺得那是他們的責任。
呂老師讓我明白讀書人跟知識份子是不同的,讀書人有風骨、盡責任,知識份子只是知道很多知識而已,也就是說,這些念了很多書的你我他,不過是知識份子而已,如此,便說通了為什麼書念越多,社會家國並沒有更好,人心並沒有更知禮守法,因為知識份子遠遠大於讀書人。
細說史記淺顯易讀,即便不讀其他章節,光是二三章對教育的闡述就值得父母師長仔細閱讀,絕對獲益良多,司馬遷父子的對談、李陵之禍的經過,司馬遷遭受宮刑的緣由,都是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淺薄如我,因此書迷上歷史,想一窺究竟,期盼能脫愚才好呀!
60會員
333Content count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箏。女子生活學 的其他內容
端午之前,已然盛夏,調整成晝伏夜出的夏眠模式,料理收拾好家中晚餐,一個人騎著ubike運動去,迎著微微熱風,心情卻是輕鬆愉快的,完成當日事務,沒有時間與精神壓力,盡情地享受一個人的寧靜時光。
高一教室面對圖書館,下課沒事我就往圖書館跑,那一年看了好多書,直到現在還印象深刻的就是這本-千江有水千江月,這本書啟蒙了十六歲的我,讓我開始對人生有些瞭解與期盼。
曾有的微小快樂不曾消失,只是隱藏,某個出土的時刻仍能帶回當時的驚奇、喜悅,曾有人與我同喜同悲,即便那人已擦身而過,卻讓我的人生不是荒漠。行文至此,疲累心情已一掃而空,明日,又是美好的一天,正是郝思嘉常說的:tomorrow is another day!
無論多黑暗的環境都不要放棄那一點光的可能,無論多惡劣的處境都保有努力的決心,無論多好都別忘記曾有的黯然、恐懼,幫助自己,幫助家人,有能力要幫助更多的人,我深信,付出去的會以各種形式回到身邊,所以請付出善的,停止不好的,一點一滴,讓自己更好。
整理爆滿的書櫃,清出一批不會再看的親職書,邊整理邊翻閱,原來,大穎文化謝淑美總編是我第一個追蹤的媽媽老師,蝴蝶走走看看與荳芽不上安親班是我看的第一代親職書,當年,我的女孩才四歲。
從2007年第一本媽媽是最初的老師開始,Bubu老師的親職教育書就是我最重要的媽媽參考書,隨著孩子成長,我也從90%媽媽漸漸恢復回我自己,試圖在各個身份間優雅轉換,平衡生活,找出適合自己步調的方式,2012年拜讀過的這本書-我想學會生活,由於是讀書會五月共讀書,再度重新閱讀,重新思考。
端午之前,已然盛夏,調整成晝伏夜出的夏眠模式,料理收拾好家中晚餐,一個人騎著ubike運動去,迎著微微熱風,心情卻是輕鬆愉快的,完成當日事務,沒有時間與精神壓力,盡情地享受一個人的寧靜時光。
高一教室面對圖書館,下課沒事我就往圖書館跑,那一年看了好多書,直到現在還印象深刻的就是這本-千江有水千江月,這本書啟蒙了十六歲的我,讓我開始對人生有些瞭解與期盼。
曾有的微小快樂不曾消失,只是隱藏,某個出土的時刻仍能帶回當時的驚奇、喜悅,曾有人與我同喜同悲,即便那人已擦身而過,卻讓我的人生不是荒漠。行文至此,疲累心情已一掃而空,明日,又是美好的一天,正是郝思嘉常說的:tomorrow is another day!
無論多黑暗的環境都不要放棄那一點光的可能,無論多惡劣的處境都保有努力的決心,無論多好都別忘記曾有的黯然、恐懼,幫助自己,幫助家人,有能力要幫助更多的人,我深信,付出去的會以各種形式回到身邊,所以請付出善的,停止不好的,一點一滴,讓自己更好。
整理爆滿的書櫃,清出一批不會再看的親職書,邊整理邊翻閱,原來,大穎文化謝淑美總編是我第一個追蹤的媽媽老師,蝴蝶走走看看與荳芽不上安親班是我看的第一代親職書,當年,我的女孩才四歲。
從2007年第一本媽媽是最初的老師開始,Bubu老師的親職教育書就是我最重要的媽媽參考書,隨著孩子成長,我也從90%媽媽漸漸恢復回我自己,試圖在各個身份間優雅轉換,平衡生活,找出適合自己步調的方式,2012年拜讀過的這本書-我想學會生活,由於是讀書會五月共讀書,再度重新閱讀,重新思考。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不知你是否想過「死亡」這件事,又如何看待「死亡」呢? 在亞隆與瑪麗蓮面對死亡將至這一件事情上,他們反倒是平靜的,亞隆說,他們二個全都充實度過一生,活得無畏,也不輕易放過任何嘗試的機會,正因為活得沒有遺憾,所以也就了無遺憾⋯⋯
Thumbnail
         對我來說,寫作像寫日記,只不過這日記寫的有點長,似乎很啰嗦的樣子。我不知道我有沒有文采,我只是想把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描述出來,記錄下來。        我比較隨性,也喜歡去沒有人認識我的城市生活,不喜歡交際。小時候很外向的我,因為年紀的增長,覺得世界很煩,我變得只想一個人靜靜呆著,只
Thumbnail
一個月裡,子彈筆記術讓我蛻變成圓融細膩的人 1.搞定難相處同事,成功在職場生存 2.持續提升自我,拓展多元觀點 3.朋友間的交流更加緊密 4.給初次見面的人帶來好印象 每天一分鐘,持續改善人際關係,把交流變成溫暖的善良循環,讓自己生活在充滿歡笑的美好世界裡!
Thumbnail
司馬談與司馬遷父子到底為什麼要寫《史記》?因為「責無旁貸」。
Thumbnail
還記得第一次到醫院檢查出有「阿滋海默症」徵兆的時候,我們兩個人還能夠輕鬆以對,那一年剛滿五十歲的正文甚至會開玩笑。「這樣也好,我可以忘記妳年輕時候對我發脾氣的那幾次,這樣我會更愛妳⋯⋯」「你以為你自己可以控制記得什麼,忘記什麼噢?」「⋯⋯妳希望我記得什麼?」
Thumbnail
初讀吳明益的《苦雨之地》時,我心中有一種非常滿溢的感覺,並且矛盾地既不想停止閱讀,卻又不希望自己太快把這本書給讀完。後來,我替這樣的感覺大致歸結出幾個可能因素,並在這篇文章中分享。
Thumbnail
失去和尋找就像是個迴圈,不論是物質上的、心靈上的…在人的一生中會不間斷的循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不知你是否想過「死亡」這件事,又如何看待「死亡」呢? 在亞隆與瑪麗蓮面對死亡將至這一件事情上,他們反倒是平靜的,亞隆說,他們二個全都充實度過一生,活得無畏,也不輕易放過任何嘗試的機會,正因為活得沒有遺憾,所以也就了無遺憾⋯⋯
Thumbnail
         對我來說,寫作像寫日記,只不過這日記寫的有點長,似乎很啰嗦的樣子。我不知道我有沒有文采,我只是想把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描述出來,記錄下來。        我比較隨性,也喜歡去沒有人認識我的城市生活,不喜歡交際。小時候很外向的我,因為年紀的增長,覺得世界很煩,我變得只想一個人靜靜呆著,只
Thumbnail
一個月裡,子彈筆記術讓我蛻變成圓融細膩的人 1.搞定難相處同事,成功在職場生存 2.持續提升自我,拓展多元觀點 3.朋友間的交流更加緊密 4.給初次見面的人帶來好印象 每天一分鐘,持續改善人際關係,把交流變成溫暖的善良循環,讓自己生活在充滿歡笑的美好世界裡!
Thumbnail
司馬談與司馬遷父子到底為什麼要寫《史記》?因為「責無旁貸」。
Thumbnail
還記得第一次到醫院檢查出有「阿滋海默症」徵兆的時候,我們兩個人還能夠輕鬆以對,那一年剛滿五十歲的正文甚至會開玩笑。「這樣也好,我可以忘記妳年輕時候對我發脾氣的那幾次,這樣我會更愛妳⋯⋯」「你以為你自己可以控制記得什麼,忘記什麼噢?」「⋯⋯妳希望我記得什麼?」
Thumbnail
初讀吳明益的《苦雨之地》時,我心中有一種非常滿溢的感覺,並且矛盾地既不想停止閱讀,卻又不希望自己太快把這本書給讀完。後來,我替這樣的感覺大致歸結出幾個可能因素,並在這篇文章中分享。
Thumbnail
失去和尋找就像是個迴圈,不論是物質上的、心靈上的…在人的一生中會不間斷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