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浪,衝一波? 兩輪環島看台灣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颱風浪,衝一波?
關於衝浪客最具爭議的問題,大家都不約而同的想到颱風天和海巡人員糾纏不休的畫面。經由訪問在當地深耕的資深衝浪客,我們對台灣的衝浪運動現況有了更深的認識。
衝浪資歷約八年的物理治療師大哥告訴我們,其實具備足夠知識的衝浪客都能夠判斷浪況是否適合下水、並且衡量自己的體能情況,在兼顧追求好浪和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從事衝浪運動。另外一位本地人大哥則強調,自身體能情況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從事衝浪運動時,除了天氣和海象因素之外,自身體能的消耗程度和自覺非常重要。「千萬不要有體力出去,卻回不來。」其實真正颱風到來、不適合下水的期間卻出現下水的人,並不是真正的行家。衝浪客口中所謂的颱風浪是指在颱風還沒來之前、因颱風能量而推起的一道道漂亮長浪;而非一般民眾想像的狂風暴雨時冒險下水的危險行為。
台灣是唯一一個禁止民眾在颱風天下水衝浪的國家,但在不夠深入了解並且建立適合的配套措施情況下,不只是單方面的限制了衝浪文化的發長茁壯,更廣泛的影響普羅大眾的認知。追根究柢,衝浪客和政府之間的資訊不對等、新聞媒體在不夠了解事實的情況下傳播錯誤的資訊和迷思,唯恐天下不亂的推波助瀾,使得衝浪客在民眾心中印象大扣分,衝浪運動也跟著蒙受冤屈。
然而,缺乏系統訓練的不僅是衝浪客,衝浪菜鳥和沒有受過相關訓練和知識了解的海巡人員,都不應該是海象危險時的犧牲者。因此,我認為在這個各執一詞的議題上,絕非站在對立面硬槓能夠解決。由更多懂衝浪的專家和政府機關敞開心扉的交流,共同讓衝浪運動的體制更完善、資訊更流通,連帶的提升安全性,才能改變民眾的偏見、破解迷思;在遇到颱風情況的時候也能夠有適合的配套措施來應對。
垃圾怎麼辦﹖
山區的豪大雨、颱風襲來的風雨造成的土石流往往將沿岸或是附近村莊的家用垃圾一同沖刷入河流,最終從不同的出海口進入大洋。烏石港沙灘時不時飄來的垃圾便是洋流的旅行者,在衝浪客的身邊載浮載沉,跟我們say Hi。嚴重時甚至讓海水為之變色、飄滿不明的泡沫雜質,而不小心吃水的衝浪客則容易腹瀉不止…
我們詢問大哥,面對這些海漂的垃圾,他們有什麼看法呢﹖大哥略帶遺憾,告訴我們海漂的垃圾其實很難避免,順著洋流流浪,他們能做的也只是盡量將可以負擔的垃圾放在浪板上帶回岸上處理。
我們也訪問了外澳沙灘的守護者─廟公阿伯。他告訴我們,垃圾隨著洋流衝進烏石港沙灘,層層推進的浪花會將大部分的垃圾帶往岸上、停留在沙灘之上。十年的每一天裡,天還沒亮的時候他就起來、帶著夾子和布袋一個一個、撿拾著大海送回的垃圾;天黑的時候,他的工作除了看守浪板不被偷竊,也沿著沙灘收拾海漂、遊客留下的垃圾,並且留下還可用的資源。來往沙灘的遊客熙熙攘攘,十分慶幸還有衝浪客,除了享受與大海之間的交流和自然資源的美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也更盡一份心力;萬分感激阿伯,十年如一日的揹負沙灘整潔的重責大任,讓這美好的環境得以保存和傳續。
沿海東行,第一站
沿著東部海岸南下,宜蘭距離台北最近,好山好水總是吸引都城繁
忙的過客在此停留,享受一日偷閒。雪隧開通之後,僅僅一個小時車程之外的頭城小鎮生活步調緩慢安閒,曾經旅居於此、更察覺台北和頭城風貌絕異。
住慣了城市的熙來攘往,腳步保持急促、神色匆匆,連坐在陽光普照的沙灘之上都一刻不得閒的運轉著頭腦,計畫著今日、明日、乃至於未來大大小小的事情。
偶然將眼光停留在沙灘漫步的本地人身上,原來我與自然的相處多麼淺薄。
以為來到海邊、撩起衣褲坐在沙地上、踏浪戲水就是一種放鬆,返回台北時卻仍然滿心倦怠。才發現,外在的環境只是轉換心情的背景,如若不能敞開心胸任由煩悶悄悄溜走、也就無法引入新的源流活化僵硬到疼痛的思緒。
衝浪的人,朝日未出便划著浪板自熟悉的沙地大陸向無邊無際的大洋而去,從腳踏實地、到腳下空無;而等一道浪,從來不是竭盡全力就能準確掌握。跨坐在浪板上的一切都是未知,學著謙卑,對海洋多一分畏懼,在每一道波浪將我們高高抬起又輕輕放下時心存感激;同時學著大膽,和海洋共處並掌握經驗和規律,下浪需得一氣呵成、緊馳有度才能在紮實的浪壁滑行飛舞。海水濡濕髮絲、蜿蜒面孔溝壑,在陽光的照射下乾燥成鹽粒、閃爍著奇妙的光線,背光挺立成溫柔又堅定的模樣,專注凝視海面的眼神幾近永恆,衝浪的人,從指尖到髮梢都與海洋共舞。在划水時飛舞的水花裡學激進;或坐或趴,在擺擺盪盪的浪板上學著抓住時間的尾巴,或者不帶遺憾地任其滴落。我在衝浪,學習旁觀時光以純真的姿態無聲流淌、不必用鐘錶禁錮且時時查看;讀取海水積聚手心縫隙言談周遊列國的歷史,深刻風吹沙粒訴說每一則平凡而獨特的故事,最終理解所有一去不復返都各得其所,我們沒有更好的結局。
給自己一個機會逃離庸碌的日常,我們三人都有矛盾和迷惘。在這裡,人和人之間的磨合可以在一頓飯裡笑談噴飯、進而結識、更趨緊密,日子簡單又豐盛。我們學習在現實和理想的縫隙裡追求心所安憩的所在,嚮往大哥舉手投足的沉著穩重和眼裡波濤洶湧的浪漫瀟灑,在炙熱的外澳沙灘淬鍊一體,並非50%和50%的結合,而是不斷流動互補的平衡。
今日風平浪靜,面朝大海的方向雲淡風輕。
走過的路途好短,也挺長。
環島第一天,我們經歷一些些緊張、疲憊和擔憂,但總的來說平安、順遂。衝浪運動給人冒險無畏的形象,近年在海島台灣逐漸盛行,反映出即使傳統文化、社會價值大多根深柢固的牴觸海洋運動,視其為以身犯險的行為,人們仍在嘗試用自己的方式連結、與大洋不可分割的親密關係。夜風微涼,腳丫放在溫涼的溫泉水中,體驗蜂擁而至的魚群啄啃雙腳。搔癢,不適,漸漸變成習慣和放鬆,最後將雙腳浸入熱燙的溫泉中,一日的緊繃和千變萬化的情緒在這一刻盡情釋放。
明日的未知和今日的美好一起滑入夢鄉,晚安。
(賞鯨船長阿伯)所有我們認為理所應當的,都有前人竭盡全力的守護。
0會員
6Content cou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19的暑假,撇開四面八方席捲而來的壓力,三個人、兩台車,一把琴, 一步一腳印,貼近和感受台灣的脈動❣️ 第一站,頭城外澳  
越是膽小無知,越要勇於嘗試 乘上浪板的第二課,順遂或是困頓?
上一次浪濕衣裳是什麼時候,你還記得嗎? 是怎麼樣的心情和感受,讓你走近那一望無際的大洋、又讓浪花止步於膝蓋而畏懼前行...
2019的暑假,撇開四面八方席捲而來的壓力,三個人、兩台車,一把琴, 一步一腳印,貼近和感受台灣的脈動❣️ 第一站,頭城外澳  
越是膽小無知,越要勇於嘗試 乘上浪板的第二課,順遂或是困頓?
上一次浪濕衣裳是什麼時候,你還記得嗎? 是怎麼樣的心情和感受,讓你走近那一望無際的大洋、又讓浪花止步於膝蓋而畏懼前行...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幾年前還在嘉義念大學時,每到週末,一定會往台中或台南跑,畢竟搭火車一個小時多就會到了,畢業之後回到台北,台南變成是一個遙遠的地方,頂多一年才會去一次,今年 3 月也是因為五月天演唱會才去台南,而這次的環島旅行想著一定要在台南待久一點,特地安排了五天,可惜遇上疫情爆發和三級警戒,幾乎哪裡也不太能去.
Thumbnail
疫情要好轉了!但下一波將會是一堆年輕人確診,然後「無症狀」帶原回家給家人老人,疫情重來。今天來聊聊「台灣即將會發生什麼事」、以及我依舊會提供幾個「做得到的建議」。
Thumbnail
請記住:長輩一確診就是急救、就是一條命。「確診六天後過世,單日 13 死,確診者多為老人」,再不快點,我們就來不及了。
就在這次環島前的不久,我做了一個夢,回想起「國文的蔡佩霖」。意思是,那個從高中以來,就非常喜歡中國的古文、現代白話散文的自己。醒後決定,這是個我想回復的狀態和興趣。 2020年八月27日早上,聽了一場大智度論後,我們一家四口從豐原開車出發。出發之際, 坐在駕駛座的自己說了一聲:「第一站,高雄!」記憶
Thumbnail
你是否好奇以前有沒有人環過島?在那個交通建設、通信聯絡不比今日的年代裡,如果要環島,人們有什麼選擇?臺灣歷史上有個作家,他的環島大業是沒環成,但後來倒是用「文學」環起了整個臺灣島。「文學」是要怎樣環島?他到底怎麼做到的?又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就讓這篇文章帶你一窺日 目前的本時代臺灣文青的環島夢吧。
Thumbnail
2013.04.06(六) 有句廣告詞是「別讓今天的疲勞,成為明天的過勞」,經過昨天屏東高雄的挫敗,今天,我更深深體會到這句話的奧義。
Thumbnail
2013.04.02(二) 昨天晚上睡得不太好,在開放環境紮營始終有種不安全感,尤其為了避免悶熱只搭了內帳沒披外帳。晚間偶有警車閃燈經過,屢屢讓我提高警覺外面有什麼風吹草動。雖然早早入睡,但睡的感覺卻不甚安穩。直到早晨陽光透入面東的帳篷,漫漫長夜終於渡過。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幾年前還在嘉義念大學時,每到週末,一定會往台中或台南跑,畢竟搭火車一個小時多就會到了,畢業之後回到台北,台南變成是一個遙遠的地方,頂多一年才會去一次,今年 3 月也是因為五月天演唱會才去台南,而這次的環島旅行想著一定要在台南待久一點,特地安排了五天,可惜遇上疫情爆發和三級警戒,幾乎哪裡也不太能去.
Thumbnail
疫情要好轉了!但下一波將會是一堆年輕人確診,然後「無症狀」帶原回家給家人老人,疫情重來。今天來聊聊「台灣即將會發生什麼事」、以及我依舊會提供幾個「做得到的建議」。
Thumbnail
請記住:長輩一確診就是急救、就是一條命。「確診六天後過世,單日 13 死,確診者多為老人」,再不快點,我們就來不及了。
就在這次環島前的不久,我做了一個夢,回想起「國文的蔡佩霖」。意思是,那個從高中以來,就非常喜歡中國的古文、現代白話散文的自己。醒後決定,這是個我想回復的狀態和興趣。 2020年八月27日早上,聽了一場大智度論後,我們一家四口從豐原開車出發。出發之際, 坐在駕駛座的自己說了一聲:「第一站,高雄!」記憶
Thumbnail
你是否好奇以前有沒有人環過島?在那個交通建設、通信聯絡不比今日的年代裡,如果要環島,人們有什麼選擇?臺灣歷史上有個作家,他的環島大業是沒環成,但後來倒是用「文學」環起了整個臺灣島。「文學」是要怎樣環島?他到底怎麼做到的?又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就讓這篇文章帶你一窺日 目前的本時代臺灣文青的環島夢吧。
Thumbnail
2013.04.06(六) 有句廣告詞是「別讓今天的疲勞,成為明天的過勞」,經過昨天屏東高雄的挫敗,今天,我更深深體會到這句話的奧義。
Thumbnail
2013.04.02(二) 昨天晚上睡得不太好,在開放環境紮營始終有種不安全感,尤其為了避免悶熱只搭了內帳沒披外帳。晚間偶有警車閃燈經過,屢屢讓我提高警覺外面有什麼風吹草動。雖然早早入睡,但睡的感覺卻不甚安穩。直到早晨陽光透入面東的帳篷,漫漫長夜終於渡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