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文天文臺】鄭清鴻:那一年,他們用文學環島──張深切與「臺灣文藝聯盟」的故事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個藏品】
  2007年,單車環島電影《練習曲》上映後,臺灣掀起一波「環島熱」,不管是搭火車、開車、騎機車、騎單車,還是只靠兩隻腳,「環島」已經成為許多人心中「一生一定要完成的事情」。那你是否好奇以前有沒有人環過島?在那個交通建設、通信聯絡不比今日的年代裡,如果要環島,人們有哪些交通方式可以選擇?又為什麼從以前到現在,「環島」始終是一種浪漫、一種情懷,甚至成為一種對土地的想像和認同?臺灣歷史上有個作家,他的環島大業是沒環成,但後來倒是用「文學」環起了整個臺灣島。「文學」是要怎樣環島?他到底怎麼做到的?又為什麼要這麼做?就讓這篇文章帶你一窺日本時代臺灣文青的環島夢吧!


那天上午,張深切興奮滿懷,在親友的目送下背起行囊,準備展開他的旅行。
  但這趟旅程並不輕鬆──因為張深切這次的旅行,既不打算搭乘格局已成、縱貫南北的鐵路,也沒有打算僱用人力車,而是要一步一腳印,徒步走完他心心念念的這塊臺灣土地。這時候的張深切,經歷過臺灣、日本與中國三地流轉的求學生涯,正值自我認同與熱血澎湃的20歲少年,洋溢著一股想要「探民隱、研究風土民情」的知識分子的情熱,但也不忘在行李中攜帶文房四寶,順道在旅途中拜訪士紳朋友們,希望大家能為他題字「打卡」,以資留念。
張深切徒步旅行,所到之處便邀請友人題字留念。
(藏品/張孫煜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然而,此時的他或許沒有想過的是,剛好就在十年後的1934年,他將會實現另一個比這次環島更壯闊的文學壯遊計畫,那就是:他將要以文學環出一個臺灣島,將不同陣營的作家們集結起來,形成史上第一個集結全臺作家的大平台──「臺灣文藝聯盟」。
  和徒步環島打卡相比,這樣的文學串連計畫最辛苦的或許不是身體上的勞累,但同樣需要相當的意志力,更重要的是,在臺灣被日本殖民的情況下,如何在各種未知、不安、危險,但又充滿各種可能性的現實當中,面對文學的、文化的,以及政治的、認同的挑戰與追索。正如同張深切在聯盟剛籌組完成時所說的:「臺灣文學立足臺灣一切真實的路線上,與臺灣社會、歷史一起進展。」這句話,正揭示了經歷幾場論戰的洗禮之後,文學界不分路線與立場團結起來成立聯盟的必然性。
  因為,臺灣自從被清國割讓、進入日本時代以來,經歷了劇烈的政治、社會與文化衝擊。在這個背景下,臺灣人一方面承受被殖民權力統治、壓抑的痛苦,但另一方面卻又受到伴隨殖民而來的「現代性」的大量滋潤。自噍吧哖事件之後,抗日行動進入非武裝階段,政治與社會運動興起,文學、文化運動於是成為啟蒙的思想彈藥。文學上,經歷了新文學與舊文學的對決,而在新文學的脈絡下,文學家們又進一步討論「臺灣的」新文學應該怎麼寫,又該寫什麼樣的內容。這些文青、文中(文學中年)們──大半時候也是個社運青年、中年──開始思考所謂「普羅大眾」的存在,從語言上關注大家慣常使用的「臺灣話」的傳承和文學表現,也從內容方面思考,怎樣寫下大眾有感,屬於臺灣的醍醐味。
  起先,大家都在報章雜誌上隔空駁火,動不動就撿到槍,各區域也因為地利之便形成團體,各有主張。這時候的臺灣文學活力充沛,但始終缺乏共同的意見和平臺。在歷經幾回論戰,各大陣營和要角都登場之後,作家們也開始意識到,如果沒有「自己的」地方,可以穩定發表刊物和建立制度,進行文學文化的陣地戰,臺灣作家很難提升創作的質量,更不要說和內地(日本)作家用筆一較高下。
  儘管如此,在那個眾志成城卻各有堅持的年代,要想讓作家和既有的文學社團之間,達成跨區域、跨主張的陣線整合,形成一片完整的臺灣文學地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與張深切共同籌組聯盟的賴明弘就曾經回憶到,他當時南北奔波聯絡各地文人,花了將近三個月的時間,才和張深切共同發出了聚會的邀請函──但換做是如今的臉書時代,或許只要三天的討論,花三秒時間把大家抓進臉書社團。
不過這樣的努力,還是在聚會當天開花結果。
(藏品/張孫煜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盟1934年5月6日,在第一屆臺灣全島文藝大會的會場中,「南音社」、「臺灣藝術研究會」、「臺灣文藝協會」的成員以及一些新作家,都出席了這次的誓師結盟,臺中市的西湖咖啡館二樓霎時人聲鼎沸,彷彿就連海報上鏗鏘的標語也都在高聲吶喊著:「擁護言論自由」、「擁護文藝大會」、「實現文藝大眾化」。而後發行的機關刊物《臺灣文藝》,更呈現了臺灣文學新階段的面貌,展示了臺灣作家在1920年代臺灣新文學運動點燃烽火後的十餘年間,文學運動狂飆、社群湠生的豐碩成果。
蓬勃發展,在各地成立支部。(藏品/郭昇平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
  那時眾人眼底還散發著新亮光澤的「臺灣文藝聯盟」木匾,就見證了這閃耀光輝的一刻。這是史上第一次,臺灣新文學散布在各地、各種媒體上的拼圖彼此嵌合起來,臺灣文學彷彿看得見未來的輪廓與前進的方向。
  不過,這樣的喜悅,並沒有維持太久。
  在這個文學狂飆運動當中,一個包容不同路線、多元主張和政治信仰的集合體,很難不產生裂縫。聯盟的關鍵人物張深切,主張以描繪臺灣風土和歷史特性突顯民族性的寫作路線,和楊逵主張關注底層農工、無產大眾的社會主義路線,在根本的文學觀上衝突日漸增加。楊逵最後選擇退出聯盟,另組「臺灣新文學社」發行《臺灣新文學》,這個一度和臺灣等身大的文學聯盟終於還是宣告分裂。
  不曉得張深切是否曾經揣想過,這一次籌組聯盟到底可以維持多久,但從他開始計畫聯盟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註定要在往後的臺灣文學史冊上,留下這一段華麗島壯遊的見證了──雖然聯盟的結果,就跟張深切的環島之旅一樣,因為行至東港沒有熟識友人、旅費用罄而搭乘火車回臺中,並沒有真的環島一周。
  那時的張深切,或許還在想著下一次真的要好好的完成環島吧?


★作家小傳
張深切(1904-1965),張深切自幼接受私塾教育,1917年8月隨同林獻堂離臺赴日本接受教育,1923年中斷日本學業,由臺灣啟程赴上海就讀商務印書館附設國語師範學校,期間與蔡惠如、許乃昌等志士交往甚密,舉行「國恥紀念日」之演講會,攻擊臺灣總督府,並揭露臺灣民眾的悲慘情狀。
1924年國民黨改組,張深切考上廣州中山大學法科政治系,遂又聯合郭德欽、張月澄以及林文騰等人組成「臺灣革命青年團」。1927年奉命返臺籌募革命經費,適逢臺中一中學潮,旋即擔任罷學作戰委員會總指揮,策動罷課學潮,因受株連而被捕入獄。出獄後,先後組織「臺灣演劇研究會」、「臺灣文藝聯盟」,並發行機關刊物《臺灣文藝》。1938年,隻身赴淪陷區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任教,1939年任《中國文藝》主編及發行人。戰後返臺,曾任臺中師範教務主任,二二八事件後不再參與政治運動。
★觀測員簡介
鄭清鴻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語系學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文系碩士。現為前衛出版社主編,曾任永和社區大學臺灣文學課程講師。學術興趣為臺灣文學本土論、文學史、本土語文與文學博物館。目前把臺灣文學出版與教學當成社會運動努力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本書的出版,乃至於報章雜誌、文章刊登的背後,有許多細緻的溝通、討論與掙扎,是大多數讀者看不見的。而作者與編輯之間,那種伯樂識馬的可貴,更往往成為書本之外的逸事難以為外人道。然而這靈光交會、誕生的瞬間,或許就是作品開始有了靈魂的關鍵時刻,在漫長的歷史中,仍熠熠發光……
    一本書的出版,乃至於報章雜誌、文章刊登的背後,有許多細緻的溝通、討論與掙扎,是大多數讀者看不見的。而作者與編輯之間,那種伯樂識馬的可貴,更往往成為書本之外的逸事難以為外人道。然而這靈光交會、誕生的瞬間,或許就是作品開始有了靈魂的關鍵時刻,在漫長的歷史中,仍熠熠發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大學畢業其實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學習階段結束,對於還需要時間探索的人來說,它更像是一個港口,我們只是要從這裡航向大海,在抵達下一個停靠站之前,你想要漂流,或是想要遵循航線往前,都沒有問題。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要為你自己想要活出的人生負責。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大文豪狄更斯的生平與台灣一些作家類似,早年當記者,之後編雜誌,他主編「一年四季」週刊,連載自己與其他作家的作品。這本周刊曾刊出美國淘金時期大西部見聞,第一篇開宗明義就說了:每個大西部小鎮都有報紙,至少兩份,一份專挺共和黨,一份支持民主黨,各有擁護,也互不相讓。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Thumbnail
    這是阿跨面專輯《心》第六首歌曲,內有歌詞台文(漢字+羅馬字)、詞彙整理。
    Thumbnail
    雖然都是文學相關研究所,但北藝大文跨所的型態和傳統「學院印象」的文學研究所有滿大的差異,主要原因在於文跨所不是以研究論文畢業,而是以「文學創作作品集」畢業,而且授予的學位是Master of Fine Art(MFA),也因此在選擇目標、考前準備上,最好要有明確的認知。
    等袂著的向望 成做一段一段的數念
    Thumbnail
    台文館玩起來!趁著過年以前,到台南的國立台灣文學館去參觀剛在2020年11月更換的常設展和其他展區。這一期常設展因為有當代意見領袖朱宥勳的加入,好像聲量比較高一點?跟大家分享他的貼文,也節錄一些我認為在廣告、策展與傳統寫作都通用的概念做為開場。 ——這裡會這樣下標,是因為,我們想要用「文學性的意象
    Thumbnail
    #香瓜仔鬚 (Hiunn-kue-á-tshiu) = 龍鬚菜 今仔日煮飯,我leh炒菜个時陣,問阮大家(Ta-ke, 婆婆) 龍鬚菜台語欲按怎講? Ta-ke講:「香瓜仔鬚。」 閣學著一个新的字,感覺歡喜。 想起,細漢的時,逐擺食飯,桌頂攏有喝(Huah)袂出名的菜、佮魚仔。我會問阿媽:「這菜/魚
    Thumbnail
    前言 無論是一般性的台文寫作,或是在寫作的技藝上已經可以稱之為「台(語)文文學」的作品,都要牢記一件事:沒有台語,就沒有台文。用另外一個方式來說,如果一篇文章不具有台語該有的特色,該篇文章即使可以被以「台語」讀出來,它仍然不是台文(或者,不是好的台文)。 何謂台文? 曾有個有名的「台文作家」在自己的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大學畢業其實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學習階段結束,對於還需要時間探索的人來說,它更像是一個港口,我們只是要從這裡航向大海,在抵達下一個停靠站之前,你想要漂流,或是想要遵循航線往前,都沒有問題。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要為你自己想要活出的人生負責。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大文豪狄更斯的生平與台灣一些作家類似,早年當記者,之後編雜誌,他主編「一年四季」週刊,連載自己與其他作家的作品。這本周刊曾刊出美國淘金時期大西部見聞,第一篇開宗明義就說了:每個大西部小鎮都有報紙,至少兩份,一份專挺共和黨,一份支持民主黨,各有擁護,也互不相讓。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Thumbnail
    這是阿跨面專輯《心》第六首歌曲,內有歌詞台文(漢字+羅馬字)、詞彙整理。
    Thumbnail
    雖然都是文學相關研究所,但北藝大文跨所的型態和傳統「學院印象」的文學研究所有滿大的差異,主要原因在於文跨所不是以研究論文畢業,而是以「文學創作作品集」畢業,而且授予的學位是Master of Fine Art(MFA),也因此在選擇目標、考前準備上,最好要有明確的認知。
    等袂著的向望 成做一段一段的數念
    Thumbnail
    台文館玩起來!趁著過年以前,到台南的國立台灣文學館去參觀剛在2020年11月更換的常設展和其他展區。這一期常設展因為有當代意見領袖朱宥勳的加入,好像聲量比較高一點?跟大家分享他的貼文,也節錄一些我認為在廣告、策展與傳統寫作都通用的概念做為開場。 ——這裡會這樣下標,是因為,我們想要用「文學性的意象
    Thumbnail
    #香瓜仔鬚 (Hiunn-kue-á-tshiu) = 龍鬚菜 今仔日煮飯,我leh炒菜个時陣,問阮大家(Ta-ke, 婆婆) 龍鬚菜台語欲按怎講? Ta-ke講:「香瓜仔鬚。」 閣學著一个新的字,感覺歡喜。 想起,細漢的時,逐擺食飯,桌頂攏有喝(Huah)袂出名的菜、佮魚仔。我會問阿媽:「這菜/魚
    Thumbnail
    前言 無論是一般性的台文寫作,或是在寫作的技藝上已經可以稱之為「台(語)文文學」的作品,都要牢記一件事:沒有台語,就沒有台文。用另外一個方式來說,如果一篇文章不具有台語該有的特色,該篇文章即使可以被以「台語」讀出來,它仍然不是台文(或者,不是好的台文)。 何謂台文? 曾有個有名的「台文作家」在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