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帳戶」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
為什麼已經把薪資做了妥善分配,還是常常無法存錢,或是一到月底就光了呢?
「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
是指我們以「公司分配預算予各部門」的方式,作為規劃個人理財的依據。
例如將薪水分配成:服飾娛樂、租金帳單、投資財。
而這樣的手段,同公司一般,倘若月底到了,某特定帳戶還有經費,便很容易遭到挪用。
    3會員
    23Content count
    書評或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今天早上打開信箱,發現Paypal寄來了兩封信,分別是「您已經變更密碼」和「您新增了一個電子信箱」。我就知道,帳戶又被盜了。 Paypal是多數海外購物時所使用的第三方網站,但是它的安全性真的很不可靠。 Paypal是我所使用網站中帳戶最容易被盜的一個,從我開始使用至今應該有六年,幾乎每年都
    Thumbnail
          Richard Thaler 理查德.塞勒是一位經濟學家、美國芝加哥大學行為學教授,也是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德.塞勒最著名的學說:心理帳戶學說(Mental Accounting)是以人為本,用以解釋人們如何組織、制定和評估財務決定。         心理帳戶學說是指人們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從行為財務學解釋了,為什麼散戶這麼喜歡高股息?主要有以下三點: 喜歡高配息的投資者其實有延遲消費、延遲滿足的慾望,但是他知道自己內心深處可能控制不住,所以只好利用高配息間接創造出一種局限性,限制了自己過度的消費機會,從而減少了內心的衝動與外在的誘惑。 因為通過配息來獲取現金流不會牽涉
    Thumbnail
    我在6/4的雲論主筆專欄寫了這篇「『振興三倍券』看不出有『非花不可』的玄機」,分析了行為經濟學的「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 心理帳戶是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教授Richard Thaler提出的概念。他認為,除了荷包這種實際帳戶外,在人的頭腦里還存在著另一種心理帳戶。
    Thumbnail
    傳統經濟學認為,金錢在人們眼中是等值的,賺一塊錢和花一塊錢,都是一塊錢,這一塊錢並無二致,問題是,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Thumbnail
    想想,自己會在什麼時候出社會? 讀完碩三、當完一年兵,算一算大約28歲。 相較於大部分的人,很多都在21、22歲時步入工作階段, 到了28歲也早已存入第一桶金(100萬)。 既然我選擇「深造」這條路, 有什麼是我比「提早出社會的人」多擁有的資產呢? 又有什麼是我必須擁有的、足以與別人競爭的資產呢?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今天早上打開信箱,發現Paypal寄來了兩封信,分別是「您已經變更密碼」和「您新增了一個電子信箱」。我就知道,帳戶又被盜了。 Paypal是多數海外購物時所使用的第三方網站,但是它的安全性真的很不可靠。 Paypal是我所使用網站中帳戶最容易被盜的一個,從我開始使用至今應該有六年,幾乎每年都
    Thumbnail
          Richard Thaler 理查德.塞勒是一位經濟學家、美國芝加哥大學行為學教授,也是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德.塞勒最著名的學說:心理帳戶學說(Mental Accounting)是以人為本,用以解釋人們如何組織、制定和評估財務決定。         心理帳戶學說是指人們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從行為財務學解釋了,為什麼散戶這麼喜歡高股息?主要有以下三點: 喜歡高配息的投資者其實有延遲消費、延遲滿足的慾望,但是他知道自己內心深處可能控制不住,所以只好利用高配息間接創造出一種局限性,限制了自己過度的消費機會,從而減少了內心的衝動與外在的誘惑。 因為通過配息來獲取現金流不會牽涉
    Thumbnail
    我在6/4的雲論主筆專欄寫了這篇「『振興三倍券』看不出有『非花不可』的玄機」,分析了行為經濟學的「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 心理帳戶是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教授Richard Thaler提出的概念。他認為,除了荷包這種實際帳戶外,在人的頭腦里還存在著另一種心理帳戶。
    Thumbnail
    傳統經濟學認為,金錢在人們眼中是等值的,賺一塊錢和花一塊錢,都是一塊錢,這一塊錢並無二致,問題是,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Thumbnail
    想想,自己會在什麼時候出社會? 讀完碩三、當完一年兵,算一算大約28歲。 相較於大部分的人,很多都在21、22歲時步入工作階段, 到了28歲也早已存入第一桶金(100萬)。 既然我選擇「深造」這條路, 有什麼是我比「提早出社會的人」多擁有的資產呢? 又有什麼是我必須擁有的、足以與別人競爭的資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