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帳戶

含有「心理帳戶」共 1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投信公司跟投資人說,錢主要來自高股息,而我跟同學說,錢部分來自於投資的本金或是每月的自己再存入,其實是同一件事,也都沒有說謊。大家測試自己,元大投信說的:股息主要來自高股息公司獲利,大家比較敢拿出來花?還是我說的:部分來自於本金?一般人的『心理帳戶』的答案通常是:公司獲利。
Thumbnail
女人除了要有錢有房,更要有帶自己出去玩的帳戶。 海外留學生、年輕專業人士的理財首選 在異地求學最主要的課題之一就是理財,如何管理自己的支出與消費是每一個海外留學生必學的課題。在日常消費支出下,仍能有餘裕進行社交、娛樂、旅行等 Bonus 活動,幾乎是每個留子的目標。
Thumbnail
在人生的樂園中,有些人銀行帳戶充盈,卻總在高檔餐廳裡大大的感嘆“沒錢”。他們手持閃亮的門票,內心卻似乎總有填不滿的空隙。這是心靈的饑渴還是不知足的貪婪?
Thumbnail
如何有效地激勵員工、吸引客戶,是當今商業環境中,企業管理者面臨的重大挑戰。然而,許多人在設計誘因時往往忽略了一個關鍵因素:人類的心理。在Uri Gneezy 所著的《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討論了關於「損失規避」和「心理帳戶」的概念對於提升誘因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Uri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金錢心理學,讓人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落入金錢迷思。其中涵蓋了10種金錢迷思,如金錢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損失趨避傾向等。對於每種迷思,提供瞭解方,例如增加知識和資訊、警惕免費忠告、增加自制力等。閱讀反思了理財方面的挑戰和投資心態的改變。
Thumbnail
5/5《金錢心理學》
好書!
心理帳戶是指人們在經濟決策中將支出和收益劃分到不同的帳戶中,這一現象影響消費和投資行為。然而,將心理帳戶應用於投資回報計算可能導致過度複雜化,忽視市場只關注現價的實際情況。本文探討心理帳戶對投資決策的影響,並指出其在投資回報計算中的誤用。
Thumbnail
特許金融分析師的教科書裡面有特別提到個人投資行為偏差(The Behavioral Biases of Individuals),相信很多有在投資前輩們都聽說過也十分了解其內容,在這裡還是容小弟簡單的跟各位讀者說明CFA教科書裡面有提及的內容。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從行為經濟學家Richard Thaler的觀點,人人都有一個心理帳戶,這心理帳戶將會決定你的消費取向,透過心理帳戶支配你的所得、決定你的支出。而從這個觀點來看,便會發現人們的不理性消費,很大的原因來自內心的缺乏,甚至是匱乏。雖然是金錢消費行為,但就像是無處不跟心理學有關,消費行為當然也跟心理有關
Thumbnail
昨晚載著老婆及小孩去買晚飯,突然間她拍打我的肩膀,示意要我停車要去買張威力彩。原來昨天(1/12)威力彩已經連12槓,獎金上看4.7億。買完後,太太就開心地與小孩計畫,中獎後要買露營車到處去旅行、在山上買房子,家裡每個人都買一間房子……,開始認真規劃中獎後的生活。 我們的
Thumbnail
In both cases, as usual, the initial fake news had a greater impact and reach because of the assumed credibility of a self-exiled dissident running away from the “evil” CCP. Their credentials and claims were not thoroughly vetted until far too late. Anti-China news has come to be digested with gusto by Western audiences. Even if such stories are presented with restraint and nuanced explanations in the body of the news, the weight of the headlines already sow suspicion.Eventually, an audience of millions saw her wild arguments disseminated by “serious” mainstream media all around the world before Yan’s claims were refuted by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s a fra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