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方式!讓孩子挑食OUT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許多家庭在吃飯時間都像是一場戰爭,餐盤上的茄子、苦瓜、紅蘿蔔一直是挑食名單上的常客,除此之外在「挑食榜」上有名的還有洋蔥、蕃茄、青椒,更別提用來增加風味的芹菜、香菜、蒜頭了,孩子說不吃就是不吃!相信有許許多多的爸爸媽媽與現場的老師都曾為了孩子的營養均衡及健康,絞盡腦汁讓孩子能多吃一點是一點。以下,大手拉小手團隊試著提供三個方式,讓孩子挑食OUT!

1. 有時小孩挑食並不僅是因為食物的獨特氣味

除了像是香菜那來自醛類的強烈氣味之外,食物的口感也是會影響孩子挑食的因素之一。
像是清脆的小黃瓜、黏滑的山藥、帶有刺刺蒂頭的秋葵等等這些較為獨特的口感,都是小孩拒絕吃它們的原因。尤其是那些對觸摸感受更敏感並且不喜歡觸覺刺激的孩子,相較之下也會更不喜歡口腔中的觸覺刺激。
荷蘭有研究證實:透過給予年幼的小孩更多的手部上的觸覺刺激可以有效增加小孩對於食物的接受度。
  因此家長跟老師可以提供一些認識原型食物的活動,啟動孩子的五感。例如:聞聞看哪些蔬菜有它特有的香氣、觀察看看空心菜和其他的蔬菜有什麼差別.....等等,讓孩子摸蔬菜、聞蔬菜、認識蔬菜,進而接受它。

2. 帶孩子一起成為料理達人!

  在帶領孩子認識原型食物時和孩子一起料理食物,或許會是一個同時能改善挑食習慣也能增加親子關係的好方式。從洗米到運用菜刀,都是一個可以訓練小孩手指小肌肉的機會;擺盤的藝術會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及創造力;適時地介紹如何使用廚房裡的火爐、微波爐,藉機讓孩子學習如何安全用火。在親子一同烹飪期間,孩子學到的除了關於料理的知識,還有更多更多的自立。
  回到挑食面,在日本的一項縱貫性研究如是說:在一組有著對照組的實驗之中,親子共廚經驗較多的孩子比較不會挑食及在用餐時玩食物,但是在改善挑食問題之餘可能要擔心小孩會吃太多所造成的過重風險。因此在這邊建議爸爸媽媽準備共廚的料理菜單時,盡可能準備六大類食物並使用低糖、低鈉、低油的烹飪法,讓家長和小孩都吃得健康。
  

3. 給予孩子「一口就好」的任務

  「在午餐的時候都至少邀請孩子吃一湯匙的菜。」小美,一位現場教保員這樣的跟我們說道,「半學期之後,班上每位孩子都能自動自發地吃一開學時不敢吃的青菜。當然一開始就吃完一湯匙都是很辛苦的,當他們能成功完成任務之後,我都會給予孩子們一個鼓勵及大大的擁抱。」使用小任務的說法讓孩子成為小勇士要打惡龍闖關的感覺
  切記!這個任務是讓孩子開始嘗試不敢吃的食物,因此份量不宜過多。我們認為在教導孩子不要挑食的過程之中,爸爸媽媽及老師需要有著「自己是不是也有什麼東西是絕對不吃?」的省思,回頭想想要矯正孩子挑食的目的是因為希望他健康、勇敢嘗試新事物、擁有更多對食物的選擇權,而不是是站在控制及對立的角度希望他把討厭的食物吃光光。(說實在的,若是有人要我吃一把芹菜現在成人的我也做不到,更何況是這些年幼的孩子們呢?)

  若家中是獨子,爸爸媽媽遇到孩子挑食時,可以假裝吃得津津有味引導孩子勇於嘗試;若家中有兄弟姐妹或是在教室裡有同儕領導時,可以多多利用「不挑食的榜樣」去引導孩子開始嘗試。用鼓勵的方式取代責罵、過度獎賞以及逼食等惡性循環,而且一定要記得在孩子開始勇於嘗試時就要大大的給予鼓勵!若是爸爸媽媽和老師能細心的看見孩子的進步,這樣的好行為才會有再次發生的機會。

鼓勵句型如下,各位爸爸媽媽及老師可以參考參考:
  1. 「媽媽覺得你是一個非常勇敢的孩子,把湯匙上的蔬菜都吃光光。這樣的小寶貝幫助媽咪一起照顧到自己的健康,讓媽媽可以好放心唷~」
  2. 「面對你不喜歡吃的東西,你還可以勇於嘗試且成功完成任務,老師真為你的努力感到驕傲!」
  3. 「爸爸看見你是一個能夠面對挑戰且堅決不放棄的小孩,最近你都能完成『一口任務』,爸爸覺得你進步好多,你變成大哥哥/姊姊了!』
  孩子的發展和均衡的飲食脫不了邊,因此讓孩子敢嘗試這些不敢吃的食物就是展現家長和老師細心及耐心的地方。透過這三個方式,營造出輕鬆自在的用餐環境,讓孩子挑食OUT!歡迎各位家長及老師,按愛心留言告訴「大手拉小手」實際遇到的情況及實際運用之後的改變唷!也歡迎把這篇文分享給你所有的朋友~
14會員
7Content cou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手拉小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隨著融合教育概念的興起,在學校裡越來越容易看見所謂「特教生」的身影。「特教」全名「特殊教育」,簡單來說,就是提供符合孩子個人需求的教育或相關服務。而特教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身心障礙類」,另一類則是「資賦優異類」。不過,在此主要要談的是「身心障礙類」的部分。
許多的父母親在生小孩之前,都有著各式各樣的幻想:認為生小孩之後可以和一個可愛的小人兒一起生活,平日早上一起共進早餐、假日一起出門遊玩,與可靠的伴侶共築一個愛的小窩、共養愛的結晶。 其實每個爸爸媽媽都是第一次當父母、家長,如同我們第一次當學生、第一次進入職場,父母的角色也是需要學習的。
隨著融合教育概念的興起,在學校裡越來越容易看見所謂「特教生」的身影。「特教」全名「特殊教育」,簡單來說,就是提供符合孩子個人需求的教育或相關服務。而特教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身心障礙類」,另一類則是「資賦優異類」。不過,在此主要要談的是「身心障礙類」的部分。
許多的父母親在生小孩之前,都有著各式各樣的幻想:認為生小孩之後可以和一個可愛的小人兒一起生活,平日早上一起共進早餐、假日一起出門遊玩,與可靠的伴侶共築一個愛的小窩、共養愛的結晶。 其實每個爸爸媽媽都是第一次當父母、家長,如同我們第一次當學生、第一次進入職場,父母的角色也是需要學習的。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孩子無法自動自發怎麼辦? 其實我們可以從「管教權限」與「孩子發展階段」組合出針對青少年孩子的親子溝通術,讓青少年孩子「聽得順耳」而且「聽得懂」,或許就能養成青少年孩子自動自發的學習!
Thumbnail
孩子老是忘記東西放哪裡、不知道等等該做什麼, 詢問也是一問三不知,總是依賴著媽咪的記性,該做的事情你還比他還要了解, 即使不斷耳提面命的提醒他,孩子總是會遺漏那一兩樣,到底孩子是故意的還是健忘呢?? 心中想著放手讓他自己來~結果有事發生還是要等你來幫他善後… 跟你說唷!其實你並不孤單!這是許多爸媽都
Thumbnail
幾乎已經是個必然的狀況,每當興高采烈開學過了一個月左右,我的同溫層就會傳出此起彼落的哀號,不管是小孩不適應新學校、新班級、新老師,還是寫功課叫人抓狂!
Thumbnail
對於很多父母而言,在教育小孩的時候往往會無意識的著重在實用性質高的生活技能,而非著重在創造思考的能力,但是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也是相當重要的課題。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一個具有創造思考能力的孩子,會比其他墨守成規的孩子更容易解決問題。那麼父母要如何才能培養出孩子的創造力呢?
Thumbnail
戒母奶這件事其實就跟戒煙一樣,如果真的想要做到的話,就一定會成功,但是一定要有堅定的意志,和拉長戰線的準備。 時程
Thumbnail
長長的連續假日過得很平常的周末假日一樣,那其實是非常可惜的,尤其在沒有升學壓力,功課也不多的小學階段,千萬不要浪費了其實次數並不太多的寒假或暑假。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孩子無法自動自發怎麼辦? 其實我們可以從「管教權限」與「孩子發展階段」組合出針對青少年孩子的親子溝通術,讓青少年孩子「聽得順耳」而且「聽得懂」,或許就能養成青少年孩子自動自發的學習!
Thumbnail
孩子老是忘記東西放哪裡、不知道等等該做什麼, 詢問也是一問三不知,總是依賴著媽咪的記性,該做的事情你還比他還要了解, 即使不斷耳提面命的提醒他,孩子總是會遺漏那一兩樣,到底孩子是故意的還是健忘呢?? 心中想著放手讓他自己來~結果有事發生還是要等你來幫他善後… 跟你說唷!其實你並不孤單!這是許多爸媽都
Thumbnail
幾乎已經是個必然的狀況,每當興高采烈開學過了一個月左右,我的同溫層就會傳出此起彼落的哀號,不管是小孩不適應新學校、新班級、新老師,還是寫功課叫人抓狂!
Thumbnail
對於很多父母而言,在教育小孩的時候往往會無意識的著重在實用性質高的生活技能,而非著重在創造思考的能力,但是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也是相當重要的課題。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一個具有創造思考能力的孩子,會比其他墨守成規的孩子更容易解決問題。那麼父母要如何才能培養出孩子的創造力呢?
Thumbnail
戒母奶這件事其實就跟戒煙一樣,如果真的想要做到的話,就一定會成功,但是一定要有堅定的意志,和拉長戰線的準備。 時程
Thumbnail
長長的連續假日過得很平常的周末假日一樣,那其實是非常可惜的,尤其在沒有升學壓力,功課也不多的小學階段,千萬不要浪費了其實次數並不太多的寒假或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