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李白、杜甫在唐人選的詩集中排不進前五名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南北朝對峙的局面,到了隋朝,出現結構性的改變,南北一統。接著又是唐朝代興,國勢聲威一振。
因此談文學史的人,講到隋唐也是精神大振,腦袋充了血,便胡言亂語了起來。或說唐代是我國詩歌的黃金時代啦,或說為什麼會有如此輝煌之時代,乃是因有詩賦取士之科舉制度、有繁盛的中外文化交流、有帝王之提倡啦等等。
這些文學史論述上的陳腔爛調,辯起來可也真費事。因為糾繚錯亂不堪,一一訂正,必然支離牽扯,越說越不清楚,故頂好的辦法就是一概不予相信。反正錯誤的言論,本來就沒必要一一弄清楚它們為何錯誤。何況,其謬誤大抵由於缺乏常識,實在不值一辯。
例如唐代在政治軍事上是否真屬盛世,本就是個大疑問。
唐初高祖、太宗都曾向突厥稱臣。後來雖報了一箭之仇,打敗過突厥,但從隋朝起,用兵於高麗,就累世不能定,直拖到高宗朝,仍只是勉強了結其事而已。後人杜撰出個薛仁貴征東故事,不過聊表阿Q精神,自我安慰而已。
其後就是武后代唐,李家天下幾乎中斷。玄宗中興後,隨即便發生了安史之亂,中原又幾乎易主。平亂,靠的還是胡人的力量,其後卻留下了藩鎮之亂的禍根,直到唐朝滅亡。
對外,敗於大食,困於吐蕃;對內,藩鎮、宦官、胡人力量更相牽制,這個王朝還能說是盛世嗎?更莫說尚有黃巢等民亂了。讀史的人,看唐史,首先要打破的就是這個「大唐盛世」的迷思。
其次,就算隋唐真是四夷賓服、政治清明的盛世,所謂「萬國衣冠拜冕旒」,那又與文學何干?政治上的盛世就等於文學上的盛世嗎?
過去的人,老是搞不清楚政治與文學的分際,以王朝史為文學史的框架,現在我們可不能也犯胡塗。
清朝趙翼便說過:「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語便工」,一個動亂的時代,也許比太平盛世更容易激發文人創作之情,也有更多題材可寫,寫亂世又遠比太平盛世易於動人。因此政局衰亂雖未必即足以成就文學之盛,太平盛世恐亦未必為文學之福,故朱熹說:「大率文章盛則國家卻衰。如唐貞觀開元都無文章,及韓昌黎、柳河東以文顯,而唐之治已不如前矣」(語類.一三九)。
貫華堂本《水滸》第一回道:「那時天下盡皆太平,四方無事。且住!若真個太平無事,今日開書演義,又說些什麼?」
黃宗羲〈謝皋羽年譜遊錄注序〉說:「文章,天地之元氣也。元氣在平時,崑崙旁薄,和聲順氣,發自廊廟,而鬯浹於幽遐,無所見奇。逮夫厄運危時,天地閉塞,元氣鼓盪而出,擁勇鬱遏,坌憤激訐,而後至文生焉。故文章之盛,莫盛於宋亡之日」,講的也都是這個道理。
當然,這類講法也是偏激的。許多衰世,如五胡亂華、五代十國、文革時期都沒出現什麼偉大的文學。但這類事例正可以讓我們知道文學發展與時代治亂實在沒什麼關係,想以唐代政治清明來論證文學繁榮之故,可說完全找錯了門。
再者,唐代文學又是否真盛呢?那也與唐代是否真是盛世一樣待考。後世論詩,夙有所謂「唐宋之爭」,也就是說頗有一批人不喜歡唐詩,認為唐詩膚淺甜熟,而要追求宋詩思力透闢的美感。故唐詩好不好,涉及價值判斷,難以遽斷。
至於它盛不盛,這就不只是質的問題而也是量的問題。
就量來看,《全唐詩》收詩四萬八千首,大約只比乾隆皇帝一個人的詩作略多些,可見宋元明清人作詩實較唐代更為普遍,數量遠勝。其中到底有多少佳構,文學史家大抵根本未曾寓目,即開口閉口盛唐盛唐,奉唐詩為尊,不覺可笑嗎?
就算隋唐詩賦真的很好,它又與科舉考詩賦有何關係?要知道:廢九品中正,改為科舉制,是在隋朝。科舉有許多科,如明經、明法、明字、明算乃至選拔道士都是,而都不以文章取士。
科舉考詩賦的只有進士一科。但進士與明經科一樣,主要是考經義、策問。《唐六典》卷四:「凡進士先帖經,然後試雜文及策」,即指此。許多人誤以為明經科帖經考經義,進士只試詩賦,實大謬也。且唐初進士亦不考詩賦,考詩賦是天寶末年以後的事。
考也不是專考詩賦,乃是在「雜文」部分可能有詩賦罷了。考詩的,也只限於正進士一科,其餘均不如此。考試的賦,更與一般賦作不同,多涉經義,完全不是現在一般人想像的那樣。
即便詩賦所占分量這麼少,社會輿論依然批評甚多,文宗太和七年禮部即奏罷詩賦。後來宋神宗時正式廢明經,僅存進士,可是進士不考詩文,只試經義,等於實質上的明經。這樣的政策,便是唐代反對進士考詩賦思想的沿續。
因此,若問唐代文學是否因科舉以詩賦取士故盛,那當然不是。
再從考試和文學的大關係說,那就更不相干了。考試考文章,元明清的八股制義,比唐代進士加考詩賦更典型,文學與取士制度是完全結合的。但我們能說因此便造就了元明清的文學盛世嗎?現在的聯考高考不也仍在考作文嗎,可是文學為何又不盛了?
至於說唐代文學之盛,得益於中外文化交流。這從大環境說,固然如此,多元文化激盪交流,有助於一個社會的文化發展。但它與文學也沒什麼直接的關聯,研究唐代文學,幾乎可以完全不談當時的中外文化交流。
怎麼說?今所謂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講的其實是中亞印度文化因素注入的部分。我們相信唐代正因注入了這些,才顯得豐富多采。社會或許確是這樣,但文學的狀況卻非如此。
例如從唐朝跟中亞的交流看,三夷教〈即景教、祅教、摩尼教〉流行於中土,無疑是極重要的事,而研究文學史,對此一無所知,卻無太大遺憾。胡人遷徙入唐,以波斯人與粟特族人為最重要,規模亦極大,可是在文學上也沒什麼可談,無甚重要性。
這是因當時整個中亞乃至印度均無文學可供唐人取鑑。文化的其他方面,如食、衣、住、行、歌、舞、戲、樂各領域,胡風雖多漬潤,在文學上卻實在無交流與影響可說。縱有影響,也是曲折或間接的。猶如花的土壤裡增添了新的養分,花可能長得更好些,但花的品種或它會開成什麼樣,則無改變。
若一定要談交流史,那麼,該注意的也不是接受面,而是供給面;方向亦非中亞西亞印度,而是東方的日本朝鮮。唐代文學對日韓的輸出,或日韓文人來華之交流活動,遠比西面的胡人胡風入華更為重要。
以上談的是政治、社會、制度、環境方面的問題,再就文學內部看。
論唐代文學的書,幾乎都以初、盛、中、晚來分期。這麼分,始於南宋嚴羽,定型於明代高棅《唐詩品匯》。初唐指太宗高宗武后諸朝;盛唐指玄宗開元天寶時期;中唐指大歷、貞元、元和之際;晚唐指文宗開元以後。
這原本是對詩的分期,但一般也用來做整個唐代文學的論敘架構。可惜此等架構仍不脫政治與文學相混的毛病,把朝代史的歷程當成了文學史的期程。同時,初唐之「初」,長達百年,竟占唐代三分之一。「盛」唐沾著個盛字,看起來好像也比「中」唐盛得多。這都是此說易滋誤解之處。
論唐代文學,還有一個誤區,就是受古文史觀的影響。論唐代,除了講講唐詩之外,就只敘述古文運動。殊不知古文運動在當時是反主流的,主流乃是「駢四儷六,錦心繡口」的駢文。
故從數量說,古文遠不及駢文多(事實上唐代駢文也遠比漢魏南北朝多,即使跟宋元明清比也無遜色。兩漢辭賦今存百一十篇,魏晉南北朝辭賦今存一千兩百餘篇,宋賦今也存一千兩百餘篇,金代存四十多篇,元代存五百餘篇,而唐代辭賦存者便達一千七百餘篇,可見其多)。
再從品質上看,清.王芑孫《讀賦巵言》曾說:「詩莫盛於唐,賦亦莫盛於唐。總魏晉宋齊周陳隋之眾軌,啟宋元明三代之支流,踵武姬漢,蔚然翔躍,百體爭妍,昌盛盈矣」。說賦莫盛於唐,就跟說詩莫盛於唐一樣,是有爭論的。但辭賦之不應漠視,卻由此可見。
最後,我要再談談「詩莫盛於唐」的問題。
唐詩,目前在我國文學史上地位絕高,視之為黃金高峰期。盛唐尤為盛中之盛。一談起盛唐,各冊文學史著作無不頌讚不已,高談詩仙、詩聖、詩佛以及田園、邊塞二派。很少人會去反思盛唐這樣的形象是怎麼來的,它又是否是已「畫歪了臉譜」?而我們更應如何藉由詮釋史的還原,去穿過歷史的迷霧,重尋盛唐之風貌?
唐人所選唐詩,今存十三種。《翰林學士集》《珠英集》《御覽詩》都沒收開元天寶時期詩。
《搜玉小集》大約僅收了崔顥〈古意〉一首。
《玉台後集》所收全是宮體樂府艷詩,於盛唐亦僅有祖詠〈秋怨〉、崔顥〈王家小婦〉等入選。
《丹陽集》則是個地域人士的選本,只錄吳人。所載除儲光羲外,如申堂構、張暈等,固然為開元間人,但恐怕一般論盛唐詩者也都不可能會提到他們。
《篋中集》意存矯世,所收七人(沈千運、於逖、王季友、孟雲卿、張彪、趙微明、元季川),名望既不顯於當時,也同樣不顯於後世。
這樣七折八扣下來,剩餘可見「盛唐詩風」者實極有限。而《河嶽英靈集》收王昌齡十六首最多,其次為常建王維十五首、李頎十四首。其中,王維詩,無一首後世認為的山水名篇入選。岑參詩七首,也沒有一首是邊塞詩。
《國秀集》收王維孟浩然七首、崔國輔六首、王昌齡五首、李頎四首、祖詠王之渙二首,高適常建各一首。李、杜、岑參均未獲選。王維詩亦僅〈初至山中〉一首為山水詩。
《中興間氣集》於王、孟、李、杜、高、岑,則一概不收。
《極玄集》收了王維三首、祖詠四首,其餘盛唐詩人皆不入錄。王維三首則為〈送晁監歸日本〉〈送丘為〉〈觀獵〉。
《又玄集》最特別,因為只有它收了杜甫七首詩。另有李白四首、王維四首、常建二首、王昌齡一首、高適一首、岑參〈終南山〉一首。
《才調集》錄李白二十八首、王維孟浩然二首、岑參四首、王昌齡五首、高適二首、祖詠常建一首。是選李白詩最多的本子。但跟晚唐的李商隱四十首、溫庭筠六十一首、韋莊六十三首比起來,仍然瞠乎其後。
可見唐人對所謂盛唐詩之成就,並不推崇;對李杜王孟也不特別尊仰;王維為山水詩人、岑參為邊塞詩人之類標籤,更沒有印象。或許他們根本也不覺得開元天寶是詩歌的盛世。
我們現在視為盛唐代表性詩人的李白、杜甫、岑參、高適,在唐人選的唐詩集中均排不進前五名。《河嶽英靈集》不錄杜甫,《中興間氣集》不錄李白,《極玄集》不錄李杜。王維孟浩然的境遇好些,但也非前兩名的大詩人。這是就詩人說。
就時代說。元結對盛唐的不滿,前文已介紹過,白居易在談到唐代詩風時也說:「唐興二百年,其間詩人不可勝數。……世之豪者,世稱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風雅比興,十無一焉」(與元九書)。後人推崇唐詩、鄙夷宋詩,理由往往是說宋詩缺乏風雅比興,可是依白居易之見,盛唐才缺少這個特質。
宋人本來論唐,也未曾專意於盛唐,大抵只是泛說作詩應學唐人,或舉一二名家,如杜甫、韓愈、李商隱、白居易為典範。嚴羽才開始為反對時人之學江西與晚唐而標舉盛唐。此後盛唐成為一個招牌,許多人宣稱他們的產品即屬於這個品牌,但彼此所說的盛唐並不是同一樁事。
嚴羽以妙悟和興趣論盛唐,謂「盛唐諸公唯在興趣」「孟襄陽學力下韓退之遠甚,而其詩獨出退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以此反對「本朝諸公作奇特解會,以文字為詩、以書卷為詩、以議論為詩」。
可見盛唐體之提出,以及對盛唐體之界定,乃是相對於晚唐體和元佑體、江西體而來的。嚴羽為了要反對他所認為的晚唐詩與宋詩,才從妙悟這個角度去把握盛唐,以致李杜皆如羚羊掛角、香象渡河;孟浩然則一味妙悟。
他確立盛唐體的態度,完全被明朝高棅所繼承。高棅《唐詩品匯》一書後來又被復古派宗法,李攀龍且依此而編《古今詩刪》。但高書所選盛唐詩僅占30%,李書所載唐詩雖全由高書摘出,盛唐詩卻占了60%,可說是比高氏更進一步提高了盛唐的地位。後人概括明代復古派的文論,說他們是「文必秦漢,詩必盛唐」。這詩宗盛唐的態度,正可由其選本中看出。
但明代復古派說詩必盛唐,其所謂盛唐,究竟是指什麼?是跟嚴羽一樣的「興趣」「妙悟」嗎?
明代復古派最重視的盛唐詩體是七律,而所學習的盛唐典範,主要是杜甫與李頎。特徵之一是格局闊大,百年萬里、三山二水、九天萬國、南川西嶺;二是多為意象景物,非說理議論敘事語;三則都有一種聲調之美,念起來好聽,且有一種類似的音腔。
他們強調的音樂性,是嚴羽未談到的。嚴羽所指盛唐諸公,也無李頎。而且,以王維、岑參、高適、李頎為典範的盛唐風格,也非後人所說的王孟山水、高岑邊塞之類,而是以〈早朝〉一類詩為基準的,典重高華。
復古派這種盛唐詩觀,在明末受到不少挑戰。公安派、錢謙益、黃宗羲、吳之振等提倡宋詩,馮舒馮班兄弟、吳喬等人則推崇晚唐,盛唐的正宗典範光環均不免減色。
重振盛唐聲威,並為盛唐重新定義的,是王漁洋(王士禛)。漁洋所編《唐賢三昧集》於唐賢中專注盛唐。所收四十三人、詩四三二首,王維即占一一一首、孟浩然四八首、李頎四二首、岑參三六首、王昌齡二九首,五人共占二六六首,超過一半以上。推尊盛唐,更甚於李攀龍。
但他對盛唐風格的認識,卻不同於明代復古派,不取高華壯麗,而強調神韻。批評明人所見非真盛唐,僅得其膚廓與空腔,而祈向宗旨則在平淡,故大選王維孟浩然這類詩以為樣本。
漁洋之後,唐宋之爭,紛擾不休。到清末,同光體則是以「力破唐宋分界」為說,而實主宋詩者。盛唐聲威,光采又黯然了。
胡適、劉大傑之後,盛唐的地位才又得鞏固。現在我們一談到盛唐,就想到那是詩歌的盛世,認為此後詩即越來越衰,宋元明清詩沒啥好讀;而想到盛唐,就想到李白、杜甫兩高峰,王孟山水田園、高岑邊塞兩大派。這些,都拜諸公之賜。
因此,盛唐有兩個,一是歷史上的唐代開元天寶,是歷史上的唐代某個時期;另一個則是文化意義上的盛唐,這個盛唐,存在於宋元明清人的言說構造中。
文化意義的盛唐,不但塑造了一個頗異於唐代開元天寶的歷史性盛唐,事實上也形塑著宋元明清的文化。這個盛唐,存活於宋元明清實際的人文活動中。在那些時代,人們說盛唐是什麼,往往也就是在講他們的詩是什麼(如李攀龍、王漁洋)。為了爭盛唐的地位,詩人們是會攘臂相向,「幾欲拚命與爭」的。
但言說構造的盛唐,未必有足夠的歷史材料來證明它的存在。詮釋出來的盛唐,也不斷會遭到詮釋的挑戰。詮釋與詮釋之間,仍有無數裂縫,可供我們鑽縫蹈隙,在瓦解舊有的言說中重新拼湊盛唐乃至整個隋唐文學的圖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9會員
268Content cou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北京,見一婦人帶一小娃,路過北海公園。婦人指著白塔告訴小男孩:「你看,那是佛塔!」孩子說:「哦,佛塔呀,我還以為是火鍋呢!」旁邊聽著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回家去,和女兒談起,說:「這小孩之好吃,跟妳可有一比!」 — — 她在北京讀博士時,有次喊她起床看雪景,她竟形容地上石墩子被雪蓋住了,像個胖
現在一說到評點,大家就說:喔,知道,小說評點,金聖嘆。還有些人知道脂硯齋評《紅樓夢》等等,另有些人曉得戲曲也有評點。 其實,評、點、批、評是一種宋朝開始流行的讀書法,應用於經史子集各種書上,明清才漸漸用到小說戲曲的讀法上。 — — 這是為了推廣小說戲曲,表示它們也可以像樣讀正經書那樣去讀
​​「漢學」其實就是中學西漸之成果。世界上曾有那麼多人讀中國書、關心中國歷史、想了解中國文化,而遂形成了這麼些學問,是我們當感謝或感動的。而他們又各有傳統、各有特點,值得我們分別關注。 國人常以為老外不可能懂中國文化,遂忽略了這其中文化互動、共同提升的意義。更忽略了:外國學者之研究,由於具有新視角
現在讀《周易》的人,基本上還是從王弼注入手,可是已經不太讀《周易正義》了。 但《周易正義》其實是王弼注最好的輔助讀本,本身又有很高的思想性,自唐朝以來,只要讀《周易》,均由此奠基。為《十三經注疏》之第一書,不可忽視。正義,就是正確義理的意思
陳寅恪表弟俞大綱先生故世時,台灣河洛圖書出版社曾編印過一套全集,《寥音閣詩》為其中之一。 但「全集」其實很難收得全,究竟還會有多少作品有待補輯,誰也不曉得。不過俞先生有抄錄詩稿送給友人的習慣,或許由當年他
在北京,見一婦人帶一小娃,路過北海公園。婦人指著白塔告訴小男孩:「你看,那是佛塔!」孩子說:「哦,佛塔呀,我還以為是火鍋呢!」旁邊聽著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回家去,和女兒談起,說:「這小孩之好吃,跟妳可有一比!」 — — 她在北京讀博士時,有次喊她起床看雪景,她竟形容地上石墩子被雪蓋住了,像個胖
現在一說到評點,大家就說:喔,知道,小說評點,金聖嘆。還有些人知道脂硯齋評《紅樓夢》等等,另有些人曉得戲曲也有評點。 其實,評、點、批、評是一種宋朝開始流行的讀書法,應用於經史子集各種書上,明清才漸漸用到小說戲曲的讀法上。 — — 這是為了推廣小說戲曲,表示它們也可以像樣讀正經書那樣去讀
​​「漢學」其實就是中學西漸之成果。世界上曾有那麼多人讀中國書、關心中國歷史、想了解中國文化,而遂形成了這麼些學問,是我們當感謝或感動的。而他們又各有傳統、各有特點,值得我們分別關注。 國人常以為老外不可能懂中國文化,遂忽略了這其中文化互動、共同提升的意義。更忽略了:外國學者之研究,由於具有新視角
現在讀《周易》的人,基本上還是從王弼注入手,可是已經不太讀《周易正義》了。 但《周易正義》其實是王弼注最好的輔助讀本,本身又有很高的思想性,自唐朝以來,只要讀《周易》,均由此奠基。為《十三經注疏》之第一書,不可忽視。正義,就是正確義理的意思
陳寅恪表弟俞大綱先生故世時,台灣河洛圖書出版社曾編印過一套全集,《寥音閣詩》為其中之一。 但「全集」其實很難收得全,究竟還會有多少作品有待補輯,誰也不曉得。不過俞先生有抄錄詩稿送給友人的習慣,或許由當年他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抓狂瑣事天天有,雖然清楚自己要冷靜、修煉,憤怒、焦慮一旦發起來卻怎麼擋也擋不住。總是羨慕他人平靜面對世界嗎?想要知道別人如何控制情緒嗎?逗點編輯部邀請《白童夜歌》作者詩人孫得欽,與「註異文庫」總編輯李霈群,兩人在大雨磅礡的午後,撐著雨傘在泥濘公園漫步,從《獵人》聊到《鬼滅之刃》,一面拆解漫畫設定,一
Thumbnail
【《STAND BY ME 哆啦A夢 2》:人生不白走,超過25年的人生精華,就在這三件事上!】 ⚠提醒大家以下內容會部份劇透⚠:若你尚未看過電影,也想安排時間去觀看,可以先將本篇文章收藏起來,待你看完後,再記得回來收看與複習,以免影響觀感。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3/12(五)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清醒時,我們可以擁有無限的思想,想愛人,想欲望,想未來;但當我們沈睡,細胞就不在忙於各自的事務,它們可以共同感受,共同演奏,共同連結。
Thumbnail
讀者仍在昏迷中,夢裡重回意外發生的那天,見到了父母;再次聽到小姨的安慰;更聽到作者的告白。她因為對父母的愧疚一直不能說話,小姨安慰她只要找到一個深愛他的人,便能解開心結。作者不理前生的回眸,也不要來生的牽手,今生便要長相厮守。她能醒來嗎?
Thumbnail
川端康成的《睡美人》,是在一間神秘的旅宿裡,專找少女陪睡耄耋之客之故事。雖然在描繪上官能、耽美,然並非以情色為目的,主要是描繪精神上對於生命慾望的不甘與抗衡。五十年後澳洲導演茱莉雅李重新以睡美人角度改寫劇本,以視點的錯置詮釋「入佛界易,入魔界難」。相互對照下,或許才更能川端最傲然的美學與心靈風景。
Thumbnail
文 陳彥如 攝 陳敬彥 創新人物誌,全文共長 2300 多字,文字閱讀時間約十五分鐘。適合在一個寧靜的午後、睡前的省思與獨處的時間裡,跟講者做個簡單的閱讀互動。本文附上人物專欄另有專訪影片紀錄提供於原文下方。如果你有完整的半個小時,歡迎搭配茶水、坐在桌前聽聽人物故事,喜歡的話拍個手、留言回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抓狂瑣事天天有,雖然清楚自己要冷靜、修煉,憤怒、焦慮一旦發起來卻怎麼擋也擋不住。總是羨慕他人平靜面對世界嗎?想要知道別人如何控制情緒嗎?逗點編輯部邀請《白童夜歌》作者詩人孫得欽,與「註異文庫」總編輯李霈群,兩人在大雨磅礡的午後,撐著雨傘在泥濘公園漫步,從《獵人》聊到《鬼滅之刃》,一面拆解漫畫設定,一
Thumbnail
【《STAND BY ME 哆啦A夢 2》:人生不白走,超過25年的人生精華,就在這三件事上!】 ⚠提醒大家以下內容會部份劇透⚠:若你尚未看過電影,也想安排時間去觀看,可以先將本篇文章收藏起來,待你看完後,再記得回來收看與複習,以免影響觀感。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3/12(五)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清醒時,我們可以擁有無限的思想,想愛人,想欲望,想未來;但當我們沈睡,細胞就不在忙於各自的事務,它們可以共同感受,共同演奏,共同連結。
Thumbnail
讀者仍在昏迷中,夢裡重回意外發生的那天,見到了父母;再次聽到小姨的安慰;更聽到作者的告白。她因為對父母的愧疚一直不能說話,小姨安慰她只要找到一個深愛他的人,便能解開心結。作者不理前生的回眸,也不要來生的牽手,今生便要長相厮守。她能醒來嗎?
Thumbnail
川端康成的《睡美人》,是在一間神秘的旅宿裡,專找少女陪睡耄耋之客之故事。雖然在描繪上官能、耽美,然並非以情色為目的,主要是描繪精神上對於生命慾望的不甘與抗衡。五十年後澳洲導演茱莉雅李重新以睡美人角度改寫劇本,以視點的錯置詮釋「入佛界易,入魔界難」。相互對照下,或許才更能川端最傲然的美學與心靈風景。
Thumbnail
文 陳彥如 攝 陳敬彥 創新人物誌,全文共長 2300 多字,文字閱讀時間約十五分鐘。適合在一個寧靜的午後、睡前的省思與獨處的時間裡,跟講者做個簡單的閱讀互動。本文附上人物專欄另有專訪影片紀錄提供於原文下方。如果你有完整的半個小時,歡迎搭配茶水、坐在桌前聽聽人物故事,喜歡的話拍個手、留言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