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教養愛的種子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每次的課程中,我都習慣先請參與者留下相關資料,包含自己的身分、孩子的年齡、對課程的期待,以及目前面臨到的挑戰等等。參與課程的學員多是有多寶的爸媽,但也不乏新手爸爸、年輕的老師等等。
對於每位來參加的學員,我都充滿好奇、疼惜和感恩~
好奇的是:他/她帶著什麼樣生活的故事來與我相遇?我是否能在這短短2-3小時中,給予最適當的陪伴?
疼惜的是:會來上課的家長,常常心情是很複雜的,有著對孩子的關愛和期待、對於教養的掛心和內疚,更有著對自己的反省和自責。這份在肩上的無形壓力是很大的。
感恩的是:對於初次見面的我們,討論著這偏向個人和家庭生活的議題,勇於面對自己不足,並且願意敞開心胸的接納和全然投入的相信,其實真的不容易。
年前的班級中,有位讓我印象深刻的參與者,她的身分是外婆、也是小一外孫女的主要照顧者。媽媽在網路上看到我的課程,幫外婆報了名,她自己由於疫情的關係,短時間內無法回國。媽媽在課前的資料還用心地寫下,小一女兒現在面臨的挑戰,希望讓外婆(自己的媽媽)能學習一些新的方式,以便在教養上能更順心。
年近70歲的外婆,在3個小時的課程中,努力的參與和筆記,更願意在分享個人案例時當自願者,和其他家長一起角色扮演和討論互動著;可愛的外婆也提到以前對自己的女兒的管教方式,當外婆後好像都不一樣了;而透過課程的互動,她好像更能理解小一外孫女的想法,還有遠在異鄉女兒的心情。這是個很特別的經驗,我真心感謝媽媽的信任,以及外婆願意來當那位愛的種子。
曾有朋友跟我說到,因為教養方式的不同,孩子變得很會察言觀色,針對不同事情找不同的求救者溝通,或是針對特定的照顧者,容易出現更情緒化或是退化的行為。身為爸媽的我們是否常和上一輩因著立場和角色不同,常有教養觀念上的不同步?又或著是爸媽兩人就有著不同的認知,讓孩子其實容易混亂呢?
正向教養家長課有趣的地方,就是不說太多理論,而是透過實際體驗和討論,讓參與的家長自然而然有換位思考的體悟。當人的認知不一樣了,就會影響到感受,進而改變所做出來的行為。我常常打比喻,別擔心其他家人不支持正向教養,這就像是一團毛線球,你是那個抽動毛線球的人,慢慢地你會發現整團毛線球被抽動,先從自己做起,其他家人也會發現這個不一樣的改變,你也會發現你就是那個愛的種子。
考量到很多職場爸媽在工作、家庭、孩子的生活多頭燒(我完全能體會),後續的正向教養家長課,將新增兩種形式:
【家長自組體驗團】:課程時間以3小時為主,自行組團,滿6人即可開班。
【職場爸媽午休補給站】:為帶狀性實際演練和執行課程,利用中午1小時,每周一次,連續6周的課程;自行組團,滿6人即可開班。
時間和地點我們都可再討論,有需求或其他建議的朋友,歡迎留言或私訊我~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70歲外婆的精神!成為正向教養愛的種子~
#正向教養家長課
#我不完美但我刻意練習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會員
    38Content cou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媽寶米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密集的和孩子相處了一個年假,大家好嗎? 是否和我一樣,有點內傷再加一點外傷,各位爸媽辛苦了! 趁著今天開工,送孩兒上學後,我們一起來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情緒。 大人都需要一些時間收心上班;孩兒也一樣,混亂的作息、破壞的規矩、也需要一段時間再上軌道......
    在每一次的家長體驗課中,我總是會針對事件來詢問家長:「你的感受是什麼?或是你的情緒是什麼?」我得到的回答常常是:「我覺得他無法聽懂我的話。我覺得我需要換個方式。我覺得......」原來要說出自己的感受是多不容易的一件事,我們很常用大腦來思考著我們的想法和行為;但卻很少用心去體驗自己的感受。
    「如何提升抗壓性?如何培養受挫力?」是幾次在家長體驗課上,都會有學員提到的擔心,老實說這問題我也在思考著,網路上隨意搜尋一下關鍵字,就會有許多專家給的7個技巧,3個習慣之類的建議。但我真的比較想了解的是:為什麼孩子會抗拒責任?為什麼孩子會害怕失敗?當孩子遇到了這些困擾,父母該怎麼回應?
    正向教養要多久會有效啊!? 這是最近有學員問的問題,老實說我一開始也有這樣的疑問和自我懷疑,疑問的是這樣要做多久?我的小孩真的會有改變嗎?自我懷疑的是這樣做對嗎?怎麼感覺小孩更瘋狂了...我是否更委屈了?
    2021新年快樂!趁著幾天連假,我們回了台南一趟,享受著陽光、美食、當然還有孩兒最愛的夜市之旅。因為在北部,我們幾乎不帶孩兒們去夜市、但回台南總像度假,加上台南天天有夜市,我們怎能辜負這番美意呢。
    樂樂最近又受傷了,暨多次額頭撞傷後,這次是非常嚴重的半邊臉挫傷;在上周末參加了直排輪俱樂部舉辦的跨分部交流競速活動,來到了一個正式比賽的大場地,而且是和更多不同齡以及高階的選手們一起在場上競速。
    密集的和孩子相處了一個年假,大家好嗎? 是否和我一樣,有點內傷再加一點外傷,各位爸媽辛苦了! 趁著今天開工,送孩兒上學後,我們一起來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情緒。 大人都需要一些時間收心上班;孩兒也一樣,混亂的作息、破壞的規矩、也需要一段時間再上軌道......
    在每一次的家長體驗課中,我總是會針對事件來詢問家長:「你的感受是什麼?或是你的情緒是什麼?」我得到的回答常常是:「我覺得他無法聽懂我的話。我覺得我需要換個方式。我覺得......」原來要說出自己的感受是多不容易的一件事,我們很常用大腦來思考著我們的想法和行為;但卻很少用心去體驗自己的感受。
    「如何提升抗壓性?如何培養受挫力?」是幾次在家長體驗課上,都會有學員提到的擔心,老實說這問題我也在思考著,網路上隨意搜尋一下關鍵字,就會有許多專家給的7個技巧,3個習慣之類的建議。但我真的比較想了解的是:為什麼孩子會抗拒責任?為什麼孩子會害怕失敗?當孩子遇到了這些困擾,父母該怎麼回應?
    正向教養要多久會有效啊!? 這是最近有學員問的問題,老實說我一開始也有這樣的疑問和自我懷疑,疑問的是這樣要做多久?我的小孩真的會有改變嗎?自我懷疑的是這樣做對嗎?怎麼感覺小孩更瘋狂了...我是否更委屈了?
    2021新年快樂!趁著幾天連假,我們回了台南一趟,享受著陽光、美食、當然還有孩兒最愛的夜市之旅。因為在北部,我們幾乎不帶孩兒們去夜市、但回台南總像度假,加上台南天天有夜市,我們怎能辜負這番美意呢。
    樂樂最近又受傷了,暨多次額頭撞傷後,這次是非常嚴重的半邊臉挫傷;在上周末參加了直排輪俱樂部舉辦的跨分部交流競速活動,來到了一個正式比賽的大場地,而且是和更多不同齡以及高階的選手們一起在場上競速。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孩子常常做出一些讓你感到崩潰,你以為那些是不當行為或是訊息密碼? 重點是你必須了解孩子為什麼這麼做,以及他想要透過行為實現的目的。 重點(一)先了解孩子為什麼會那樣做?  舉例: 我的小孩精力旺盛,假日中午常常不睡午覺?搞的我精疲力盡,有一天我不小心睡著了,醒了卻發現他手、腳都被奇異筆塗上長長的線
    由於疫情嚴峻,從五月份開始,許多公司行號都紛紛轉向分流,或是WFH的工作模式。當然,無庸置疑的,爸媽在家,哪有孩子去上課的道理。因此,孩子們也提前放了暑假。“提前” 放暑假事小,“什麼時候”可以回去夏令營、安親班才是事大。因為,度過了第一個月的「蜜月期」,即將面臨的是最具考驗的「磨合期」。除了政府的
    Thumbnail
    人類學權威孟塔谷博士曾寫道:「人類若少了撫觸就無法生存;撫觸是最基本的行為需求。」 此言絕非誇大,從出生開始,寶寶的尋乳反射、抓握反射等等,都仰賴於觸覺刺激來啟動,而這些反應都是為了覓食或自我保護,也是「攸關生命」的重要能力! // 觸覺同時是人體「最早」發展感覺,從懷胎8周左右便開始建立這套人體
    Thumbnail
    請孩子做事時,不但要以孩子能接受的語氣和說法告訴他,還要很明確地說明期待的成果是什麼,才不會因爲彼此的認知不同造成摩擦。如果家長想的是 90 分的標準,孩子卻認為只要做到 60 分就是達標了,那中間的 30 分差距往往就是爭執的來源。
    Thumbnail
    「媽媽、媽媽,我跟妳說啦~」 「怎麼啦?」 「剛才有個不認識的小朋友一直弄我們(bla bla bla ⋯⋯)」 「哦,真糟糕。那你有什麼樣的感覺呢?」 「我已經氣得七竅生煙了!」 「媽媽知道你很生氣。那你對這整件事有沒有什麼想法呢?」⋯⋯
    Thumbnail
    你犯過錯嗎?我每天都在犯各種錯誤。 犯錯的時候,如果有人在後面一直對你做「評論」、發表「譴責」或是「貼標籤」,你會有什麼感受呢?想像一下,這場景如果發生在職場,相信即使是大人也受不了吧!
    Thumbnail
    碗洗不乾淨?趁他們睡著之後再偷偷重洗一次就好了! 水倒出來了?一起擦乾就好。 衣服摺得歪七扭八?還能忍受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不能容忍就趁他們睡著之後偷偷再整理一下吧。 想操作洗衣機?⋯⋯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孩子常常做出一些讓你感到崩潰,你以為那些是不當行為或是訊息密碼? 重點是你必須了解孩子為什麼這麼做,以及他想要透過行為實現的目的。 重點(一)先了解孩子為什麼會那樣做?  舉例: 我的小孩精力旺盛,假日中午常常不睡午覺?搞的我精疲力盡,有一天我不小心睡著了,醒了卻發現他手、腳都被奇異筆塗上長長的線
    由於疫情嚴峻,從五月份開始,許多公司行號都紛紛轉向分流,或是WFH的工作模式。當然,無庸置疑的,爸媽在家,哪有孩子去上課的道理。因此,孩子們也提前放了暑假。“提前” 放暑假事小,“什麼時候”可以回去夏令營、安親班才是事大。因為,度過了第一個月的「蜜月期」,即將面臨的是最具考驗的「磨合期」。除了政府的
    Thumbnail
    人類學權威孟塔谷博士曾寫道:「人類若少了撫觸就無法生存;撫觸是最基本的行為需求。」 此言絕非誇大,從出生開始,寶寶的尋乳反射、抓握反射等等,都仰賴於觸覺刺激來啟動,而這些反應都是為了覓食或自我保護,也是「攸關生命」的重要能力! // 觸覺同時是人體「最早」發展感覺,從懷胎8周左右便開始建立這套人體
    Thumbnail
    請孩子做事時,不但要以孩子能接受的語氣和說法告訴他,還要很明確地說明期待的成果是什麼,才不會因爲彼此的認知不同造成摩擦。如果家長想的是 90 分的標準,孩子卻認為只要做到 60 分就是達標了,那中間的 30 分差距往往就是爭執的來源。
    Thumbnail
    「媽媽、媽媽,我跟妳說啦~」 「怎麼啦?」 「剛才有個不認識的小朋友一直弄我們(bla bla bla ⋯⋯)」 「哦,真糟糕。那你有什麼樣的感覺呢?」 「我已經氣得七竅生煙了!」 「媽媽知道你很生氣。那你對這整件事有沒有什麼想法呢?」⋯⋯
    Thumbnail
    你犯過錯嗎?我每天都在犯各種錯誤。 犯錯的時候,如果有人在後面一直對你做「評論」、發表「譴責」或是「貼標籤」,你會有什麼感受呢?想像一下,這場景如果發生在職場,相信即使是大人也受不了吧!
    Thumbnail
    碗洗不乾淨?趁他們睡著之後再偷偷重洗一次就好了! 水倒出來了?一起擦乾就好。 衣服摺得歪七扭八?還能忍受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不能容忍就趁他們睡著之後偷偷再整理一下吧。 想操作洗衣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