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疫情 政府喜歡在週六點燃炸彈?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想台灣人恐怕一輩子都不會忘記5/15禮拜六這天,早上10點45分,行政院召開記者會,從電視機聽到蘇揆那熟悉沙啞的聲音。
親愛的國人同胞,非常感謝過去一年來,在大家團結我們守住疫情,病毒一再變種,感染率更強,傳播更強,台灣也面臨新的挑戰,昨天一天新的確診人數高達180多人,為了要保護全體國人同胞,政府必須.......
這一天終於還是來了,本土確診數破百,但是回想前幾天,5/12早上陳時中赴立法員接受質詢時,一進場就跟立委告假,「情況有點嚴重」,上台報告就說「現在疫情已經進入嚴峻的階段」,也說到「現在我們進到第二級,我們大概很有可能會進到第三級,所以疫情是非常的嚴峻」
那一天,以陳時中所掌握的資訊,講了三次疫情非常嚴峻,可能會進入第三級,多數人以為下午記者會,就會宣布要進入第三級,沒想到當天卻沒有升級,回想當時還在追的是宜蘭羅東遊藝場群聚案、獅子會群聚事件,還有基隆跟萬華3例不明感染源案例,看起來都還在掌握中,但社會上早就瀰漫了一股不尋常的氣氛。
當天單日新增16起,卻沒有升到第三級,陳時中回應,還沒滿足定義,單周有3起社區群聚,或有10位不明原因感染源,當時只有宜蘭和新北2起群聚,以及再增加3起不明感染源的病例,不算群聚,所以未升級。
不過當天台股已經重挫,創下史上盤中跌幅新高。
以為這幾起群聚防火牆匡列好,基隆跟萬華的不明感染源,恐怕就像去年計程車司機一樣,零星個案找不到感染源,但影響不大,不過現在回頭看更多的確診案例,早就有不少人,其實在這個時間點已經染疫。
偷得幾天的輕鬆愉快,沒想到15日早上的行政院記者會,就像空投了一顆大炸彈,彷彿是預告接下來確診數每天都要增加上百人。
隨著雙北更多確診案例,篩檢應付不來,很多病患要送醫,現在更冒出了「校正回歸」這件事情。
雖然現在討論得沸沸揚揚,各方見解都有其道理,但「721或321+400」對我來說,就像會計計算方式不同,列在哪都一樣,事實就是檢驗塞車,確診數字比過去所知更高,疫情比過去認知更嚴峻。
據平面媒體報導,陳時中早在三天前,就知道地方通報採檢數據有問題,系統通報繁瑣造成「塞車」問題。如果從22日往前推算, 19日左右就知道有狀況,恐怕確診人數更多,所以隔天20日才宣布全國升三級的嗎?
那既然這三天知道採檢有問題,為何每天的記者會都沒說明,這三天難道就不能陸續排除「塞車」問題,公布校正數字,要等到22日才漏夜清查?
又為何在週六22日公布呢?當天下午記者會第一個問題真的問得太好了:「是不是為股市考量?」
當然,陳時中回應:「跟股市沒有關係」
這個答案怎麼樣都無解了,但怎麼就這麼剛好,5/15雙北升三級,5/22公佈校正回歸,都是禮拜六呢?
更令人憂心的是,雖然現在沒有升到四級,因為要不明感染源佔一半以上,這條規定本身就讓人問號,如果確診數200,假設其中70例找不到感染源,每天都這樣下去,達不到升四級的標準,那麼這70例每天可傳3個人來算,第一天可以傳70x3=210,第二天210x3=630....更何況這是英國變種病毒,傳播速度恐怕更快,更多人確診是事實,如果專家判斷還未到高峰,是否應該考慮更嚴格的措施呢?
畢竟攤開最近的確診者,早一點的5/12就在外面趴趴走,晚一點的甚至是雙北升三級,15日之後都還有去全聯的足跡,他們走過的地方、交談過的人,會不會中鏢?
政令公佈是不是慢半拍,時間會給答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2會員
28Content count
2018年,是盡情闖蕩的一年,是拉著一只7吋行李箱、揹上後背包,行走天涯的一年。 參與學校交換學生計畫,課餘之際,走遍英國,而計畫結束時,又再次踏上旅程,遊歐80天。 那一年的美好,保存在我的相片跟字裡行間,援引新聞「黃金100秒」概念,邀請你用短短的時間,跟我一起環遊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K小姐有個很好的朋友,總是會找KK去運動、上現金流理財課程,學習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最近她邀請KK去上理財課程,關於財務規劃的課程,KK當然覺得心動不已,可是6堂課3000塊,一堂課500塊,KK猶豫了 因為KK還有想學的課程、想花的錢,於把清單列出,找朋友討論,卻發現很有趣的結果..
從學校畢業踏入社會已經一年半,告別工讀生身分,有了人生第一份正職工作,又因為生涯規劃考量,捨棄安逸的工作,轉身投奔下一個充滿挑戰的職場環境,也許會每天痛哭流涕,但不趁年輕好好拚一下,我會為我的青春可惜,而在這一年中學習到很多正向價值觀,還有職場的眉眉角角,也許不盡完善,但對初入社會的朋友也許是良帖
已故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給史丹福大學畢業生的演講中說:「每天早上起床,我會面對鏡子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今天是我這輩子的最後一天,我今天要做些什麼?』 23歲女孩寫了一封遺書,登出人生前,她要做什麼?
鹿角溪畔30頭牛現蹤,嚇壞夜晚運動民眾,飼主7旬老翁無力照顧,這30頭牛的命運為何?拍賣?食用?安樂死?搬去跟陽明山上的牛群生活?一起關心30頭牛的未來!
昨日才大言不慚地說要愛上工作,今日的我又遭遇挫折,哭喪著臉,喊著討厭工作,說我是玻璃心、草莓族都可以,事實就是我的心很不舒服,難過到需要找大學同學,訴苦兩個小時,你也曾經或現在正如此崩潰嗎?來看看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工作法。
我常困惑,人為什麼要工作?工作目的是什麼?為了填飽飯吃?為了那30K?於是我成為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筆下的那種年輕人:妄想憑股票發大財,希望壯年退休,把時間留給自己的興趣,但是「稻盛和夫工作法」卻顛覆了我的想法,讓我重新思考工作的意義,你有找不到自己工作的意義嗎?
KK小姐有個很好的朋友,總是會找KK去運動、上現金流理財課程,學習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最近她邀請KK去上理財課程,關於財務規劃的課程,KK當然覺得心動不已,可是6堂課3000塊,一堂課500塊,KK猶豫了 因為KK還有想學的課程、想花的錢,於把清單列出,找朋友討論,卻發現很有趣的結果..
從學校畢業踏入社會已經一年半,告別工讀生身分,有了人生第一份正職工作,又因為生涯規劃考量,捨棄安逸的工作,轉身投奔下一個充滿挑戰的職場環境,也許會每天痛哭流涕,但不趁年輕好好拚一下,我會為我的青春可惜,而在這一年中學習到很多正向價值觀,還有職場的眉眉角角,也許不盡完善,但對初入社會的朋友也許是良帖
已故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給史丹福大學畢業生的演講中說:「每天早上起床,我會面對鏡子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今天是我這輩子的最後一天,我今天要做些什麼?』 23歲女孩寫了一封遺書,登出人生前,她要做什麼?
鹿角溪畔30頭牛現蹤,嚇壞夜晚運動民眾,飼主7旬老翁無力照顧,這30頭牛的命運為何?拍賣?食用?安樂死?搬去跟陽明山上的牛群生活?一起關心30頭牛的未來!
昨日才大言不慚地說要愛上工作,今日的我又遭遇挫折,哭喪著臉,喊著討厭工作,說我是玻璃心、草莓族都可以,事實就是我的心很不舒服,難過到需要找大學同學,訴苦兩個小時,你也曾經或現在正如此崩潰嗎?來看看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工作法。
我常困惑,人為什麼要工作?工作目的是什麼?為了填飽飯吃?為了那30K?於是我成為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筆下的那種年輕人:妄想憑股票發大財,希望壯年退休,把時間留給自己的興趣,但是「稻盛和夫工作法」卻顛覆了我的想法,讓我重新思考工作的意義,你有找不到自己工作的意義嗎?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效益不彰的數位轉型政策在疫情中顯出問題》 筆者:品牌再造學院院長 王福闓 在去年因為全台國民的努力下,雖然許多國家都受到疫情的影響,但是我們國內相對來說直接的衝擊可以說是相對較少。而當時依然在有疫情威脅的影響下,不少政府政策的更著重在協助像是中小企業、商圈甚至觀光工廠轉型的項目。若是算上這幾年
Thumbnail
高中對我來說已經是10幾年前的事情了,都不知道該用18歲來算與現在的距離,還是該用16歲的距離來描繪,高中離自己多遙遠的事情。
Thumbnail
最近《Before》三部曲重映,終於趁上週補完了這部許多人心目中的經典,雖然愛情電影可能是一種我最不熟悉的類型,但還是嘗試寫了一些觀影筆記。
Thumbnail
在這場疫症中,數字監控成為防疫的重要一環。這些監控手段在東亞各國的防疫上頗見成效,人民反對的聲音也不多。然而,這些手段無可避免地意味著政府權力的擴張,以及對個人自由、權利和私隱的限制。這些對個人權利的限制有沒有法律和道德上的依據?現時各地政府的監控措施是否在個人權利和和公眾利益之間取得了適當平衡?
Thumbnail
如果不是囿於一場戰爭、一次人生機會、一個國家或一個時代,人或許更願意做出不一樣的選擇,不必寒磣地以看似崇高輝煌,其實內涵簡單的標籤來定義自己身為知識分子的意義,證明我確實某個文化群體的一分子。
Thumbnail
保持與權力的近距離接觸,在權力中被拉扯,一方面得努力從兇惡的現實官場政治鬥爭裡,盡可能存活下來,一方面也要保持清醒,不忘自己當初的信念,做對的事、說對的話……這的確很難,非常難,它會耗盡你所有的心思氣力和情感,讓你不得不思考和解決非常多複雜的問題,包括具體現實的與抽象的。
Thumbnail
像德國人搞的那種,幾百萬人還要給庇護、非要給庇護、由國家來給庇護這種事情,其實已經嚴重違反了習慣法,因爲等于是它帶有一定的强制性。而庇護權本來是,第一它是分散行事的,第二它是自願的,第三它是秩序信用市場上的一個標價産品。誰能庇護更多的人,它就享有更大的面子。如果國家來統一分配的話,那就誰也沒有面子了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效益不彰的數位轉型政策在疫情中顯出問題》 筆者:品牌再造學院院長 王福闓 在去年因為全台國民的努力下,雖然許多國家都受到疫情的影響,但是我們國內相對來說直接的衝擊可以說是相對較少。而當時依然在有疫情威脅的影響下,不少政府政策的更著重在協助像是中小企業、商圈甚至觀光工廠轉型的項目。若是算上這幾年
Thumbnail
高中對我來說已經是10幾年前的事情了,都不知道該用18歲來算與現在的距離,還是該用16歲的距離來描繪,高中離自己多遙遠的事情。
Thumbnail
最近《Before》三部曲重映,終於趁上週補完了這部許多人心目中的經典,雖然愛情電影可能是一種我最不熟悉的類型,但還是嘗試寫了一些觀影筆記。
Thumbnail
在這場疫症中,數字監控成為防疫的重要一環。這些監控手段在東亞各國的防疫上頗見成效,人民反對的聲音也不多。然而,這些手段無可避免地意味著政府權力的擴張,以及對個人自由、權利和私隱的限制。這些對個人權利的限制有沒有法律和道德上的依據?現時各地政府的監控措施是否在個人權利和和公眾利益之間取得了適當平衡?
Thumbnail
如果不是囿於一場戰爭、一次人生機會、一個國家或一個時代,人或許更願意做出不一樣的選擇,不必寒磣地以看似崇高輝煌,其實內涵簡單的標籤來定義自己身為知識分子的意義,證明我確實某個文化群體的一分子。
Thumbnail
保持與權力的近距離接觸,在權力中被拉扯,一方面得努力從兇惡的現實官場政治鬥爭裡,盡可能存活下來,一方面也要保持清醒,不忘自己當初的信念,做對的事、說對的話……這的確很難,非常難,它會耗盡你所有的心思氣力和情感,讓你不得不思考和解決非常多複雜的問題,包括具體現實的與抽象的。
Thumbnail
像德國人搞的那種,幾百萬人還要給庇護、非要給庇護、由國家來給庇護這種事情,其實已經嚴重違反了習慣法,因爲等于是它帶有一定的强制性。而庇護權本來是,第一它是分散行事的,第二它是自願的,第三它是秩序信用市場上的一個標價産品。誰能庇護更多的人,它就享有更大的面子。如果國家來統一分配的話,那就誰也沒有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