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流浪者之歌】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也許吧,我就像你,你也不愛任何人。我們這一類人也許不會愛人。但童稚之人可以,這是他們的神秘之處。
這是一本很棒的書,非常的推薦給喜歡看書的人,可能在心靈上會有所轉變。我買這本書的時候已經是幾年前的事了,這幾天又拿出來翻了兩遍。對我而言,好像又有了些不一樣的感覺了。可能跟年紀的增長有關吧!現今的社會,我們追求著內在的自我,「我思故我在」就像想要去遠方的遊子,想要去到彼岸的對方。你想要去,誰也攔不住你,即使中間個着一道海或是萬丈峽谷。只有自己成全了自己,你的心已經去到了遠方。
曾經的我陷入在自己給自己設的無限循環中,一味的追求心中所想的道路,就像僧人般的學習著入於空境,追尋著心中的超我。無慾、無念、無幻、無喜、無悲。其實我只是在追尋心中的影子罷了。就像那些跟隨在佛佗旁的聽眾,為念經而念經,為齋戒而齋戒。其實佛佗心裡都明白,他只能做給你看,聽而不聽取決於你。能不能感受其身,其實無人知曉。或許佛佗體會的,只有他自己能夠明白。書裡悉塔達的轉變是在,他真正經歷了世間的一切之後。不單單只是修行、齋戒、冥想這些帶來的痛苦。他享受了世間情愛的歡愉,嘗到了富裕的滋味,嘗到了肉慾得滋味,嘗到了權利的滋味。漸漸轉變為世俗的童稚之人。
穿越世間諸事就有如石子穿水,什麼都不用做,不必去碰它;石子受到牽引,它讓自己落下,它的目標牽引它,因為它不讓任何阻礙進到它的心裡。
當他回首看到當初得自己,那個只會思考、等待、禁慾齋戒的人已經漸漸逝去。世俗與怠惰侵入他的心靈,變得沈重,變得疲憊。此時的他感官卻變得比過往更加的活躍,學習了很多,也體驗了很多。意義的本質不在物質的背後某處,而是就在其中,在一切之中。大半輩子追求了一件事物的本質,卻忘記已經邊離是到很久了。當回頭一望時,才發現自己是如何孤身一人的。當經歷了世間萬物的一切,才發現所有的事物的表象都是值得觀看的。不在尋求所謂真性,不再渴望彼方。此時世界萬物的美,因無所求地注視著它,而自然的散發出光芒來。當不在執著於一件事物上,你會看見一切前所未有的畫面,原來一切的一切是無法言語、無法教導......

對於自身趕到厭惡的悉達塔,離開了世俗且臭惡不堪的城市。他開始向曾經遇到過的船夫瓦蘇得瓦學習,向和水學習,向路旁那不奇眼的小石子學習。後來與兒子的相遇及不和,他開始意識到那因果關係的童稚之愛。回首過往,當初他離家出走時,也是大大的傷害了他的父親,那其實就和他的兒子對待他的行為沒什麼兩樣。因為真真實實的經歷過了世間的一切,悉塔瑪的視野不再那麼的狹隘了。他開始包容世間萬物的一切,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同一件事情。當他再次遇到童年時期的同伴葛溫塔時,葛溫塔依舊是執迷不悟的追求他心中的道,直到悉達塔親吻了他的額頭。千千萬萬個人臉,無數的眼睛不斷的扎著眼—他看到垂死的魚在跳動—他看到一張新生兒的臉,紅通通又滿是皺紋,哭泣扭曲著—他看到殺人犯的臉,看著他把刀刺進了某個人得身體裡—他看到男男女女身體赤裸著,在狂亂的情慾中交錯糾纏—他看到了屍體橫陳,靜止、冰冷、空洞,看到了各種動物的頭,看到了諸神。所有的形體和容顏彼此有著千百種的連結,他們愛著、憎恨著、毀滅著,然後重生,有求死,卻又沒有一個死去。就在畫面中不斷地重復。最後他看見了一張熟悉的微笑,正是悉達塔的微笑,那是曾經在戈塔瑪、佛陀的臉上所看過的。閱盡大千世界世間萬物的一切,葛溫塔明白了。那正是大圓滿者的笑容,是戈塔瑪,是佛佗,也是悉達塔。

我們心中或許都住著自己的擺渡人。經歷了世間一切,回到了原點,原來我們都走在自己的平凡之路上。
    2會員
    12Content count
    裡頭講述一位叫做小菁的一位女性,紀錄類似平常生活一些瑣碎的事物。以輕小說的方式來描述平凡日常生活的情為瑣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查理愛吃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顆驕傲而剛硬的心,必然多受罪,常迷惘,多行不義招來許多罪惡。或許這就是我們必招受的原罪吧!   傍晚下午時分,宗漢正切著菜,一旁爐火上的湯不斷得滾燙著。廚房裡充滿著從湯裡飄出來的氣味,突然門外傳來開鎖的聲響。宗漢的老婆佑儀一臉疲憊的走了進來,佑儀:「我回來了!」佑儀走到沙發旁,將包包丟到一旁後
      一位臉蛋標緻女子,坐在一家茶餐館二樓樓梯口旁的位子上。他專心的他專心的滑著手機舉止卻不失優雅,像是在等人的樣子。過了一會兒,一名身材高大的男子從樓梯口走了上來,男子左顧右盼了一下,最後他的目光轉移到女子的身上。兩人相互對視了一眼,男子接著走上前問說:「你是李小菁?」              
    有顆驕傲而剛硬的心,必然多受罪,常迷惘,多行不義招來許多罪惡。或許這就是我們必招受的原罪吧!   傍晚下午時分,宗漢正切著菜,一旁爐火上的湯不斷得滾燙著。廚房裡充滿著從湯裡飄出來的氣味,突然門外傳來開鎖的聲響。宗漢的老婆佑儀一臉疲憊的走了進來,佑儀:「我回來了!」佑儀走到沙發旁,將包包丟到一旁後
      一位臉蛋標緻女子,坐在一家茶餐館二樓樓梯口旁的位子上。他專心的他專心的滑著手機舉止卻不失優雅,像是在等人的樣子。過了一會兒,一名身材高大的男子從樓梯口走了上來,男子左顧右盼了一下,最後他的目光轉移到女子的身上。兩人相互對視了一眼,男子接著走上前問說:「你是李小菁?」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流動之書】這十本書隨著妳的人生流動、解構、散佚、再生,而我們僥倖憑著書頁裡隻字片語活過惶惶不安的年歲、活過風風火火的青春、活過憂鬱孤單的留學生活、活過病毒肆虐的瘟疫之年。
    Thumbnail
    《絕望者之歌》當時被《經濟學人》雜誌評為「2016 年關於美國最重要的一本書」。而其實,不只是作者詳實敘述的鄉巴佬文化,書本出版後在美國引起的反彈和認同,電影採取的改編策略、選擇的焦點,以及其中傳達的成功觀和後續可以進行的辯證反思,全都讓我們更加深刻理解了這個時代的美國。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印度婆羅門 悉達多找尋真理的故事,婆羅門是最高貴的一個階級,受人景仰,而屬於婆羅門階級的悉達多,從小就展現他過人的智慧與悟性,前途一片光明的他卻不覺得高興,因為學習越多,越覺得自我的不足,因此書的一開頭就是他打算告別父母,踏上尋找真理的路。
    Thumbnail
    如果要推一本能一讀再讀的書,我會推1946年諾貝爾得獎者赫曼・赫塞的大作《流浪者之歌》。也許眾人耳熟能詳,但不同時期心境讀來總會有不同感受。《流浪者之歌》不單是詩人所撰的小說,涉及領域包含宗教、哲學和心理,因此每每重拾《流浪者之歌》時,若以讀故事般的淺白輕鬆心態閱讀時,用字詞句優
    誠摯而飽含古典主義的浪漫嚴肅深刻,是我閱讀這兩部赫曼‧赫塞作品的感受。 《流浪者之歌》以悠揚的歌聲,獨特的觀點與另闢蹊徑,吟詠出這段印度史詩般的故事。 唯有生才能理解死的意義,就像唯有睡著才能懂清醒的意義。無論是在像生一樣的死般渾渾噩噩,或是在睡夢體驗清醒的虛偽,始終會有機會了然一切,
    Thumbnail
    我知曉了悉達多的一生,註記了悉達多的執拗,想像了悉達多的喜悅,體會了悉達多的懊悔。但翻閱多次,我始終仍不曉得悉達多想告訴我甚麼,我始終仍不能理解赫曼想寫的故事在哪裡。 這本1960年代美國大學生人手一本的小說,反映了一代人內心的渴望與孤獨,譬喻著對時代的反詰、對傳統的疑問、對自我的追求...
    Thumbnail
    在一場塞爾維亞傳統歌唱工作坊中,我們談到了前南斯拉夫Emir Kusturica導演的作品《流浪者之歌》(Time of the Gypsies)。這部電影最讓人難以忘懷的部分,應該是片中大量使用的巴爾幹半島民族音樂。要用言語形容這些音樂有多麽讓人醉心,是不可能的,就好像去形容「海有多深?」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流動之書】這十本書隨著妳的人生流動、解構、散佚、再生,而我們僥倖憑著書頁裡隻字片語活過惶惶不安的年歲、活過風風火火的青春、活過憂鬱孤單的留學生活、活過病毒肆虐的瘟疫之年。
    Thumbnail
    《絕望者之歌》當時被《經濟學人》雜誌評為「2016 年關於美國最重要的一本書」。而其實,不只是作者詳實敘述的鄉巴佬文化,書本出版後在美國引起的反彈和認同,電影採取的改編策略、選擇的焦點,以及其中傳達的成功觀和後續可以進行的辯證反思,全都讓我們更加深刻理解了這個時代的美國。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印度婆羅門 悉達多找尋真理的故事,婆羅門是最高貴的一個階級,受人景仰,而屬於婆羅門階級的悉達多,從小就展現他過人的智慧與悟性,前途一片光明的他卻不覺得高興,因為學習越多,越覺得自我的不足,因此書的一開頭就是他打算告別父母,踏上尋找真理的路。
    Thumbnail
    如果要推一本能一讀再讀的書,我會推1946年諾貝爾得獎者赫曼・赫塞的大作《流浪者之歌》。也許眾人耳熟能詳,但不同時期心境讀來總會有不同感受。《流浪者之歌》不單是詩人所撰的小說,涉及領域包含宗教、哲學和心理,因此每每重拾《流浪者之歌》時,若以讀故事般的淺白輕鬆心態閱讀時,用字詞句優
    誠摯而飽含古典主義的浪漫嚴肅深刻,是我閱讀這兩部赫曼‧赫塞作品的感受。 《流浪者之歌》以悠揚的歌聲,獨特的觀點與另闢蹊徑,吟詠出這段印度史詩般的故事。 唯有生才能理解死的意義,就像唯有睡著才能懂清醒的意義。無論是在像生一樣的死般渾渾噩噩,或是在睡夢體驗清醒的虛偽,始終會有機會了然一切,
    Thumbnail
    我知曉了悉達多的一生,註記了悉達多的執拗,想像了悉達多的喜悅,體會了悉達多的懊悔。但翻閱多次,我始終仍不曉得悉達多想告訴我甚麼,我始終仍不能理解赫曼想寫的故事在哪裡。 這本1960年代美國大學生人手一本的小說,反映了一代人內心的渴望與孤獨,譬喻著對時代的反詰、對傳統的疑問、對自我的追求...
    Thumbnail
    在一場塞爾維亞傳統歌唱工作坊中,我們談到了前南斯拉夫Emir Kusturica導演的作品《流浪者之歌》(Time of the Gypsies)。這部電影最讓人難以忘懷的部分,應該是片中大量使用的巴爾幹半島民族音樂。要用言語形容這些音樂有多麽讓人醉心,是不可能的,就好像去形容「海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