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影評|《絕望者之歌》:底層白人的「美國夢」與夢醒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電影《絕望者之歌》改編自同名自傳《絕望者之歌: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與重生》,英文書名/片名「Hillbilly Elegy」直譯即為「鄉巴佬的悲歌」。作者傑德.凡斯成長於美國阿帕拉契山脈周邊的鐵鏽帶,那是以白人勞工階級為主的貧窮地區,毒癮、家暴、離婚、未婚或早婚生子皆是常態,社會階級向上流動率極低,社區因此瀰漫著「努力也不會成功」的絕望和憤世嫉俗。
而傑德是那極少數的例外。他在成年後參加海軍陸戰隊、進入耶魯法學院就讀,成為律師、踏入幸福婚姻,彷彿「美國夢」的實現和例證。可是他深刻體認到,後來的這一切,對少年時期的自己而言根本是天方夜譚,過程中亦隨時可能墜落。因此,他並非以講述勵志故事的方式來書寫這本自傳,而是透過追溯家族成員的經歷、理解美國城鎮移民的政治經濟、直面自己家中的紛亂、觀察社區裡的普遍現象,從而洞見美國底層白人的現實處境。
當初我並未讀過自傳,而先看了電影。電影主要聚焦於主角傑德的成長和他的核心家人:母親貝芙、姊姊琳西、以及姥姥(外祖母)邦妮。艾美.亞當斯(Amy Adams)飾演的母親,因為感情生活不穩定、其父親(傑德的外祖父)又逝世而染上毒癮,儘管想疼愛孩子,卻不時出現瘋狂吼叫、帶著傑德撞車、在醫院走廊溜滑板而被開除等等失控舉動。姊姊和姥姥則是傑德的守護者,尤其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飾演的姥姥,霸道、強悍,擁有獨到的人生智慧,一肩擔起養育傑德的責任,將他從歧路拉回,給了他安定的歸屬,鼓勵他發展自我。
葛倫.克蘿絲和艾美.亞當斯的演出無疑是電影亮點,兩人將各自的尖銳瘋癲、以及母女之間的矛盾衝突和相愛虧欠,詮釋得無比鮮活。傑德對母親的愛恨交織、希望她狀態改善卻又無能為力,以及與姥姥的相互依賴和深刻羈絆,也有足夠的感染力。因此,當我看完電影,一查之下得知歐美世界對本片負評如潮時,頗為訝異。
但是翻開自傳,立刻就能發現電影版的改編確實避重就輕。事實上,這本自傳在 2016 出版後便成為暢銷書,正是因為傑德以難得一見的局內人視角,寫出了(後來成為)川普主要支持者的美國鄉村白人困境。
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言,他們是美國最特別的次族群之一,雖然是白人,卻與東北部身分優越的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不同,而是社經地位較低、經常被嘲笑為「鄉巴佬、紅脖子老粗」的蘇格蘭-愛爾蘭移民後裔。他們的祖先曾是臨時工、佃農、阿帕拉契山區的煤礦工,而後在 1940、50 年代,傑德的外祖父母輩,許多人隨著鋼鐵廠的興建而舉家搬遷到小鎮當工人,一度過上不錯的藍領中產生活。
但到了 1980、90 年代,隨著中西部製造業的逐漸沒落,工人階級無法再過中產生活,有能力的人紛紛出走,留下來的人則彷彿被困在原地,找不到好工作,經濟每況愈下,許多家庭失和、失能,酗酒、吸毒、犯罪等情況日益嚴峻。
然而,傑德親身觀察指出,居民經濟條件惡劣的關鍵,在於這裡的人們缺乏行動力、經常將自身不幸怪罪於他人或政府、依賴福利金而懶散度日。當遊手好閒的人靠著福利金、高利息信用卡或發薪日貸款就能購買iPad 和手機時數,其他努力工作存錢卻過得可憐兮兮的人們,便開始厭惡擴充福利政策的民主黨。傑德認為,這解釋了為何鄉村白人傳統上傾向(代表工人利益的)民主黨,近年來卻轉而支持共和黨。
書中對福利系統的批評、以及其他保守立場,引起了左派與進步派的不滿。大概因此,電影版的改編刻意模糊了傑德成長的歷史經濟背景,忽略書中提出的政治觀點和社會評論,而以去脈絡、去政治的方式,述說他的家庭故事和成功經驗。可是,這般模糊恰好折射出美國當今社會的高度政治化和兩極分化,而電影不敢勇於表達自身態度,成為了令人反感的迴避與討好。
儘管我一點也不認同這樣的改編心態,但電影仍精確擷取了其他傑德同樣強調的核心論點。透過書和電影我們看見,這些搬到小鎮的「鄉巴佬」雖然離開了山區,但在性格、家庭和社交生活、政治和宗教信仰上,都持續擁抱文化傳統。他們熱切地捍衛家庭和國家,可是同時,傳統的陋習也如影隨形,並未跟著物質生活的提升而改變,例如發生在傑德的姥姥、姥爺婚姻中的性別歧視、家暴、酗酒等問題。而他們的下一代、傑德的母親,在無盡的「負面童年經驗」當中成長,因而早婚生子、渴望脫離原生家庭,卻導致了自身的輟學、貧窮、頻繁換伴侶、沉迷毒品,使得琳西和傑德再次活在「負面童年經驗」的陰影中。
傑德直到成年後才了解心理學中的「負面童年經驗」,數據也顯示在低學歷、工人階級中有更高比例的人曾經歷創傷性的童年事件。擁有這樣經驗的人更容易焦慮、沮喪,容易出現肥胖和心臟疾病,在學校裡表現較差,成年後也較難維持穩定關係。這完全吻合小鎮的普遍狀況,也因此,當傑德回過頭來分析自己為什麼能夠成功、而其他相似處境的孩子卻無法,他認為最重要的因素,正是姥姥。電影裡最亮眼的潑辣姥姥。
是因為有姥姥一直作為傑德強而有力的靠山,在母親的情緒和管教徹底失控時,強硬介入,讓他擁有一個安穩的家,能夠專注學習,能夠享有一段快樂的時光。姥姥讓他了解社會本就不公平,卻同時教他相信自己想做什麼都可以。於是,相較於其他人的絕望和憤世嫉俗,傑德能以更樂觀的態度迎向未來。
他選擇相信,選擇努力,在人生的岔路口作出了正確的決定。電影以高度戲劇化的方式呈現他抉擇的瞬間,而在書中傑德確實也認為,正面心態和個人能動力是邁向成功之路的關鍵。
不過,他的成功真的是因為他的選擇嗎?
在自傳中,傑德引用數據清楚看見了美國的社會階級固化,點出了鄉村白人工人對菁英系統的不信任,也知道自己生命中若缺少了任何一位貴人,都可能落入跟社區其他人相同的落魄處境。可是,他仍用自己的成功,辯證了「美國夢」仍有可能透過教育、透過努力達成。
這成了他自身最大的盲點。正如最近備受矚目的《成功的反思》(The Tyranny of Merit)作者,哈佛政治哲學教授邁可.桑德爾所言:「成功者往往相信自己的成功是努力所應得的,而忘記了過程中的運氣和幸運。」
近年來歐美開始承受「才德制」(Meritocracy)造成的社會撕裂,社會上的贏家與輸家相互仇視,政治上也形成民粹與菁英的激烈對立。這是因為,「人人機會平等,努力就能成功」的思維,賦予了人可以掌控自我命運的錯覺,同時也隱含了對失敗者的鄙視,認為他們的失敗是咎由自取,而不是條件和運氣不佳。然而,已經有愈來愈穩固的科學和社會研究,證明人的自由選擇和社會階級流動皆是迷思。底層白人認為的「努力也不會成功」,某方面來說不是憤世嫉俗,而是事實陳述。
《絕望者之歌》當時被《經濟學人》雜誌評為「2016 年關於美國最重要的一本書」。而其實,不只是作者詳實敘述的鄉巴佬文化,書本出版後在美國引起的反彈和認同,電影採取的改編策略、選擇的焦點,以及其中傳達的成功觀和後續可以進行的辯證反思,全都讓我們更加深刻理解了這個時代的美國。
全文劇照提供:Netflix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妮娜被性侵的事件,使得妮娜與凱西一同成為了不被承認存在之人──更精確地說,並非「成為不被承認存在之存有」,而是打從她們生為女人那一刻起,不存在即是她們的困境:因為她們必須透過擁有陽具的替代物,才能於某種程度上「與男人相當」。
四十一歲大概不可能是看卡通還會哭的年紀,要哭也應該是要為了曾有過的童年而泣。不過,當年不知為何錯過電影的我,彷彿像是幫自己保留了一張回到過去的車票,讓我在這樣的年齡還有機會,用人生第一次的驚喜開箱《龍貓》。沒有摻雜任何的記憶與情緒,就這樣像張白紙般隨劇情起伏⋯⋯
《男兒王》將在春節期間與其他賀歲片打對台,一部 LGBTQ 電影居然能歡樂到被放在春節檔,就知道它是一部多「正港」的喜劇。這年頭,人們把邊緣議題搬上檯面,不歌頌小眾的悲傷與傷口,而是以最豔麗、歡樂的姿態,讓人們理解「做自己」的自豪,以及如何自信對抗歧視的「勇敢」。
對於《緝魂》,我們可以看見程偉豪往一個方向走得更深,劇本比起《目擊者》更複雜,對於多重轉折的故事趣味也更深入,編劇鋪排從犯罪懸疑片型,一路走靈異再到科幻,加上多種的誘導與障眼法,逗觀眾玩的魅力是存在的。程偉豪有想法,也有對應的執行力,然而《緝魂》似乎有些未竟的遺憾,本文嘗試提出並討論之⋯⋯
對於性侵者而言,這個世界實在是太過方便,因為即使罪行發生了,每個人都會幫助他檢討被害者。遭受到侵害的女人,若是想要他人採信於她,就必須當個完美的受害人。她必須沒有酒醉的歷史,不參加派對,同時還要衣著保守,不能引起他人的遐想⋯⋯
世俗眼中的「姦夫淫婦」痛下殺手那晚,柴火在兩人臉上忽明忽暗地閃爍,後來鬼魂如常飲酒、拉車,女人瀕臨瘋癲地尋愛祈性,男人深陷逃避愛與罪的輪迴,一切都被鎖在車輪日復一日輾過的小鎮巷弄。
妮娜被性侵的事件,使得妮娜與凱西一同成為了不被承認存在之人──更精確地說,並非「成為不被承認存在之存有」,而是打從她們生為女人那一刻起,不存在即是她們的困境:因為她們必須透過擁有陽具的替代物,才能於某種程度上「與男人相當」。
四十一歲大概不可能是看卡通還會哭的年紀,要哭也應該是要為了曾有過的童年而泣。不過,當年不知為何錯過電影的我,彷彿像是幫自己保留了一張回到過去的車票,讓我在這樣的年齡還有機會,用人生第一次的驚喜開箱《龍貓》。沒有摻雜任何的記憶與情緒,就這樣像張白紙般隨劇情起伏⋯⋯
《男兒王》將在春節期間與其他賀歲片打對台,一部 LGBTQ 電影居然能歡樂到被放在春節檔,就知道它是一部多「正港」的喜劇。這年頭,人們把邊緣議題搬上檯面,不歌頌小眾的悲傷與傷口,而是以最豔麗、歡樂的姿態,讓人們理解「做自己」的自豪,以及如何自信對抗歧視的「勇敢」。
對於《緝魂》,我們可以看見程偉豪往一個方向走得更深,劇本比起《目擊者》更複雜,對於多重轉折的故事趣味也更深入,編劇鋪排從犯罪懸疑片型,一路走靈異再到科幻,加上多種的誘導與障眼法,逗觀眾玩的魅力是存在的。程偉豪有想法,也有對應的執行力,然而《緝魂》似乎有些未竟的遺憾,本文嘗試提出並討論之⋯⋯
對於性侵者而言,這個世界實在是太過方便,因為即使罪行發生了,每個人都會幫助他檢討被害者。遭受到侵害的女人,若是想要他人採信於她,就必須當個完美的受害人。她必須沒有酒醉的歷史,不參加派對,同時還要衣著保守,不能引起他人的遐想⋯⋯
世俗眼中的「姦夫淫婦」痛下殺手那晚,柴火在兩人臉上忽明忽暗地閃爍,後來鬼魂如常飲酒、拉車,女人瀕臨瘋癲地尋愛祈性,男人深陷逃避愛與罪的輪迴,一切都被鎖在車輪日復一日輾過的小鎮巷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未知生,焉知死」。如果將漫畫、OVA、影集等皆納入討論的範圍,就可以了解到其實所有人都只是透過「即將到來的死亡」,去理解「生命存活」的意義,但這個重新理解「生命」意義的過程,人人卻大不相同(附註1)。 在這類型相關的影視作品中,最一般的理解就是「本能者」(類似及時行樂)。末日將近,反正要活也活不了
Thumbnail
如果說「活著」就是生命的意義,那「死亡」在這之間所扮演的角色為何?是告訴你所有人最終都會迎來相同的結果,所以不同於別人生活的方式就是要活出自己的特色?還是提醒你人終有一死,活不活得有個人特色甚至賦予什麼意義,那都不是重點,到頭來都是一場空而已,何必活得那麼辛苦呢?
Thumbnail
史奈德鏡頭下的英雄更沉迷在暴力帶來的快感中,蝙蝠俠以前會被調笑是個「半夜變裝出門揍人的瘋子」,在史奈德的作品中,這句話不是玩笑,他就是半夜變裝出門揍人的瘋子。又或是,至少在史奈德的版本中,神力女超人的戰鬥一直帶有性張力,她不單純只是超級英雄電影常見的守衛者,而有更沈迷在戰鬥中的主動性。
Thumbnail
世俗眼中的「姦夫淫婦」痛下殺手那晚,柴火在兩人臉上忽明忽暗地閃爍,後來鬼魂如常飲酒、拉車,女人瀕臨瘋癲地尋愛祈性,男人深陷逃避愛與罪的輪迴,一切都被鎖在車輪日復一日輾過的小鎮巷弄。
Thumbnail
這是《今際之國的闖關者》最成功之處,也是漫畫創作者麻生羽呂的智慧,透過許多城市年輕人所熱愛的遊戲機制,讓他們體會被死亡追逐的恐懼,激發向死而生的生命覺醒,改變一個原本只有抱怨且只想佔便宜的年輕人,懂得奉獻助人的精神,而願意融入群體,一方面感激他人的奉獻,另一方面也奉獻自我的才華。
Thumbnail
今際之國關閉了真實世界無常的大門,在新世界中的每個遊戲中設下了一次次鉅變,而人們能否在這一次次遊戲中記得「自己」?記得自己是誰,記得存在的意義,記得自己從何而來?本劇將人們必須卻鮮少思考的疑問搬上檯面,因為這正是在現實世界中,我們每天都可能碰到的問題,只不過我們的決定不一定會危及生命而已。
Thumbnail
《黑豹》完全是以黑人的眼光,詮釋黑人的美,同時也還原 Nyong’o 在黑人世界足以沉魚落雁的美人地位。這是一場重塑,將「美」重新詮釋與定義。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未知生,焉知死」。如果將漫畫、OVA、影集等皆納入討論的範圍,就可以了解到其實所有人都只是透過「即將到來的死亡」,去理解「生命存活」的意義,但這個重新理解「生命」意義的過程,人人卻大不相同(附註1)。 在這類型相關的影視作品中,最一般的理解就是「本能者」(類似及時行樂)。末日將近,反正要活也活不了
Thumbnail
如果說「活著」就是生命的意義,那「死亡」在這之間所扮演的角色為何?是告訴你所有人最終都會迎來相同的結果,所以不同於別人生活的方式就是要活出自己的特色?還是提醒你人終有一死,活不活得有個人特色甚至賦予什麼意義,那都不是重點,到頭來都是一場空而已,何必活得那麼辛苦呢?
Thumbnail
史奈德鏡頭下的英雄更沉迷在暴力帶來的快感中,蝙蝠俠以前會被調笑是個「半夜變裝出門揍人的瘋子」,在史奈德的作品中,這句話不是玩笑,他就是半夜變裝出門揍人的瘋子。又或是,至少在史奈德的版本中,神力女超人的戰鬥一直帶有性張力,她不單純只是超級英雄電影常見的守衛者,而有更沈迷在戰鬥中的主動性。
Thumbnail
世俗眼中的「姦夫淫婦」痛下殺手那晚,柴火在兩人臉上忽明忽暗地閃爍,後來鬼魂如常飲酒、拉車,女人瀕臨瘋癲地尋愛祈性,男人深陷逃避愛與罪的輪迴,一切都被鎖在車輪日復一日輾過的小鎮巷弄。
Thumbnail
這是《今際之國的闖關者》最成功之處,也是漫畫創作者麻生羽呂的智慧,透過許多城市年輕人所熱愛的遊戲機制,讓他們體會被死亡追逐的恐懼,激發向死而生的生命覺醒,改變一個原本只有抱怨且只想佔便宜的年輕人,懂得奉獻助人的精神,而願意融入群體,一方面感激他人的奉獻,另一方面也奉獻自我的才華。
Thumbnail
今際之國關閉了真實世界無常的大門,在新世界中的每個遊戲中設下了一次次鉅變,而人們能否在這一次次遊戲中記得「自己」?記得自己是誰,記得存在的意義,記得自己從何而來?本劇將人們必須卻鮮少思考的疑問搬上檯面,因為這正是在現實世界中,我們每天都可能碰到的問題,只不過我們的決定不一定會危及生命而已。
Thumbnail
《黑豹》完全是以黑人的眼光,詮釋黑人的美,同時也還原 Nyong’o 在黑人世界足以沉魚落雁的美人地位。這是一場重塑,將「美」重新詮釋與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