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市場β 的溢價?
1927 - 2015年,市場β溢價 = 美國股市總體的年平均收益 - 1個月美國國債的年平均收益 = 8.3%
即如果你長期持有整個美國股市,每年平均回報會比持有 1個月期的美國國債 高8.3%
甚麼是投資組合的 β ?
如投資組合的
β = 1.5,即大盤上漲/下跌10%,組合漲幅/跌幅為10% x 1.5 = 15%
β = 0.7,即大盤上漲/下跌10%,組合漲幅/跌幅為10% x 0.7 = 7%
如要檢驗一個因子,最好具備以下4個條件:
1. 持續性
持有1年,跑贏國債的機率 = 66%
持有3年,跑贏國債的機率 = 76%
持有5年,跑贏國債的機率 = 82%
持有10年,跑贏國債的機率 = 90%
持有20年,跑贏國債的機率 = 96%
2. 普遍性
1966-2015年,全球股票風險溢價 = 4.1%
1900-2015年,全球股票風險溢價 = 4.2%
3. 可投資性
具有成交額 與 極小化的交易成本
如VOO的0.03% 與 VT的0.07%
4. 直覺性
股票具風險,經濟差時尤其影響,散戶需要較高的溢價作為補償
財富足夠的人,需要高溢價才能吸引他們去承擔風險
股市較短期國債波動,需要較高溢價作補償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CAPM Model) 存在缺陷
如
投資組合A的回報 = 10%
投資組合B的回報 = 13%
市場β 只能解釋這3%差異中的2% (66%)
剩餘的1% 可能是因為運氣、技巧或未發現的因子
法馬 - 佛倫奇 (Fama and French) 三因子模型
1981年,有人發現 小市值股票平均回報效益較高
1983年,有人發現 獲利收益率 (即每股利潤和股價之比率,E/P) 與 平均回報效益 存在正相關
1985年,有人發現 平均回報效益比率 和 帳面市值比 (B/M) 存在正相關
三因子模型最終能解釋90%以上投資組合回報效益的差異
如
投資組合A的回報 = 10%
投資組合B的回報 = 13%
市場β 解釋了這3%差異中的2% (66%)
再加入
1. 規模因子 及
2. 價值因子
三因子模型 最終能解釋這3%差異中的2.7% (90%)
接下來,會探討規模因子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