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師與唯識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前情提要:唐高宗麟德元年(西元664年)正月,玄奘法師身體轉趨虛弱,二十三日設齋供眾,一切圓滿後向大眾辭別:「我這毒身深可厭患,應該做的事已經做了,既不能久住塵世,願以所修福慧迴施有情。共諸有情同生覩史多天彌勒內眷屬中。奉事慈尊。佛下生時。亦願隨下廣作佛事。乃至無上菩提。」當夜住持慧德法師,夢見千尊金像自東方降臨,進入譯經院內,並且花香滿室。二月初四日半夜,侍疾的明藏禪師親眼看到兩個身高一丈多的人共捧一朵白蓮花,如小車輪般大,三重花瓣,葉子長一尺多,光淨鮮潔,直到奘師床前恭謹的說:「法師您從無始以來所有煩惱和有情的各種惡業,都藉這小小的病苦全部消除,應該高興。」奘師向四周看了一下,再合掌相視一會兒,就右脅而臥,不再說話。初五三更時分,弟子大乘光等含悲啟問:「和尚決定得生彌勒內院否?」奘師回答:「得生。」說完呼吸逐漸微弱,不久就圓寂了。

唯識

玄奘大師西行求法時,曾在當時的佛學中心那爛陀寺從戒賢法師受學五年,學習《瑜伽師地論》及其他唯識經典。奘師在印度達十七年之久,回國後翻譯唯識經論及弘揚唯識學不遺餘力,開創了中國的法相唯識宗。奘師最初計劃將十大論師解釋《唯識三十論》的著作各別翻譯,後來在大弟子窺基的建議下,以護法之說為主,再融合其他九大論師的著作,完成《成唯識論》,窺基更造《成唯識論述記》一書,兩部皆為唯識宗的重要典籍。
西元二、三世紀時,龍樹菩薩以「緣起性空」、「諸法無自性」為立論基礎,是中觀學派,印度大乘佛教思想最初便是以中觀學派為主流,後因大乘空宗流於空幻的弊病,於是由彌勒菩薩創立了瑜伽行學派以對治。依《瑜伽師地論》而立名,後由無著、世親繼承,以「萬法唯識」的觀點,建立唯識學派,又其強調法無自性、相由心生,故亦稱為法相宗大乘佛教兩大學派,中觀講「空」、唯識講「有」

一水四見

說到唯識,讓我們從唯識「一水四見」的故事開始。同樣都是水,因為眾生業力的不同,對現象界的感受也就不同。水,對「人」來講,可以拿來喝;對「魚」來講,水是牠的空氣,也是牠的住家;但是「餓鬼」來看,水卻是膿血;「天人」看水,就像琉璃。為什麼不同的眾生會看到不同的結果呢?因為「萬法唯識」這些都是眾生的「識」所變現出來的,這個識就是「阿賴耶識」,你投生為人,阿賴耶識就顯現人的身體跟我們所處的世界(器世間),所以很自然地接受世間所有的一切;投生到畜生道,就會顯現畜生的形體與樣貌;故唯識主張一切萬有皆緣起於阿賴耶識


十二因緣

阿賴耶識為八識中的本識,它不僅是識的總體,讓我們認識世間萬物,而且執持我們的根身(眼、耳、鼻、舌、身之五根),支持肉體的生存。八識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分別識,以上合稱六識)、第七末那識及第八阿賴耶識。當一期生命結束之後,儘管前六識隨著肉體朽壞而滅去,但實際上它們的功能都潛藏在第八阿賴耶識中,等到下一期生命開始的時候,就會由阿賴耶識再延伸下來。
種子生現行、現行生種子
阿賴耶識又稱為種子識,含藏了一切的種子,不論是好的壞的,都存在阿賴耶識這個倉庫,我們遇到的一切事物,都是種子成熟的結果,稱為「種子生現行」。這一作用在剎那生起而因果同時,阿賴耶識即是因,諸法即是果。由現行之諸法再熏習(影響)阿賴耶識,而成為積聚的種子,便稱為「現行生種子」。但你可能會問:「識從哪裡來?又往哪裡去?」識,是無始無終的唯識的源流從緣起開始;緣起是佛法的基本思想,緣起的項目是「十二因緣」,說明了生命輪迴的過程: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無明」是識的根本,「無明」含藏著一切業的種子,那是在「生」的過程中造種種的業而積聚成的一種力量,它引領著我們時而到人間為人,時而入馬腹驢胎,時而到天上享樂,時而淪落惡道受苦(這是引業,下文會說明)。
大家聽到「無明」可能不清楚是什麼意思,舉個我們生活中難免遇到的情況,會比較好理解,例如看到某個人或聽到某些話,心中就有「無明火」,莫名的就生氣,另外一種常見的情況是看到這東西特別喜歡,也說不上來為什麼,就莫名的喜歡、貪愛,這也是「無明」。一般人以為生氣不好,其實貪愛又何嘗是好的呢?因為看到物品就好喜歡,是不是常常覺得家裡的鞋櫃、衣櫃、儲藏室或是房子不夠大?有時候因為喜歡而得不到,內心開始生氣懊惱?其實「無明」是一切煩惱的總稱,包含不管是觀念上、情感上或是意志上的執著。平時我們不自覺的加強這些習性,當我們意識到自己不應該受到外在事物牽制自己心情的時候,想要改變卻發現不是件容易的事,常常事後覺得剛才不應該這樣,但請不要氣餒,透過刻意練習(最好的方法是念阿彌陀佛),慢慢地你可以當自己「心」的主人。
有句話說:「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我們在這一世的一言一行,無論是善是惡,都會形成一種勢力或習慣,移轉到下一世去,而在後面一手主導的,就是我們的阿賴耶識。藉著八識的活動,我們的前生、現世與來生形成了一個連貫的整體。但這三世,不是僅僅是前世、現世與來世,而是無量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因此你就不會慨嘆:「世間不公,好人沒有好報,壞人反而得到善報。」其實,這是因為僅從這渺小的一生一世來看待生命的整體。我們在無量的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善業,都儲存在阿賴耶識,就如同銀行的存款,如果你過去在銀行裡沒有存款,銀行會因為你今天做好事而把錢拿出來給你花用嗎(貸款不算)?雖然一時不能領錢,但是藉著點滴的積存及擅於投資,也能由貧致富。
如果你在銀行擁有豐厚的存款,銀行會因為你今天做壞事而不讓你領錢嗎?儘管富甲一方,坐吃山空,也會由富變貧;同理,再多的福報只享受不播種,也會有耗盡的時候。《大寶積經》說:「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業力的種子儲存在阿賴耶識裡,像資料儲存在一部精密的電腦裡面一樣,什麼時候輸入,什麼時候處理,什麼時候輸出,都不會錯失半毫,可以說是世間上最平等的法則了。《地藏菩薩本願經》也說:「地藏菩薩告普賢菩薩言,仁者,此者皆是南閻浮提行惡眾生。業感如是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岐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明白了「識」的運作,就會對未來感到無限的希望!「識」是生命的源頭,如果我們希望生命的溪流潔淨甜美,就應該滌清源頭,藉著不斷的修持來提煉生命的活水。

三界唯心

所謂三界,就是指眾生所處的境界,可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包括了欲界六天以及人間道、傍生道(畜生)、餓鬼道、修羅道和地獄道。欲界以上為色界,共有十八天,仍然有形色存在,所以名為色界,全部有情都是中性身。再上去是無色界的四天,無形無色,純粹是精神世界,住於定中。三界的有情眾生,都不離生死輪迴,上文提到因為有無明,就有十二因緣後面的生與老死,想要解脫生死,就讓無明滅,則生老病死滅,如果沒有無明,也就沒有生、老死,透過三十七道品的修持,則可邁向解脫生死、超出三界之路。如同《心經》:「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在這三界當中,又因有情心性之優劣,可分為十種法界,也就是聲聞、緣覺、菩薩和佛等四聖法界,以及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生等六凡法界。然而這三界世間乃至四聖六凡法界從何而來呢?我們來看看經中是如何說的。
《華嚴經》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這一段經文意思是說,有一個心,是一個善於畫畫的專家,能夠畫出三界種種的器世間,也能夠畫出一切有情眾生的五蘊身(五蘊:色受想行識,色是生理,受想行識是心理)。
如果心中含藏人的業種,他就幫你製造出一個人的五蘊身讓你使用,如果心中含藏著畜生的業種,他就幫你製造出種種不同的畜生身,供你來酬償業果,由此因緣而受種種的苦報。
如果心性多慳貪、嫉妒、邪見、欺誑、廣造眾惡,則為你製造鬼道有情的五蘊身;
如果心性極端惡劣,犯了五逆重罪,毀謗佛法,造極重惡不善業,就讓你受廣大的地獄果報身。
如果廣行十善業道利樂有情者,就讓你生到欲界天,享有欲界天之天身,受用欲界天勝妙之天福;修行禪定清淨梵行者,就為你製造廣大殊勝的色界中性天身;乃至十方三世一切佛所成之佛身,同樣都是這個畫畫專家所繪製、所創造。這個專家就是阿賴耶識,如果離開阿賴耶識,就沒有三界有情的種種法界可說,所以說三界唯心,一切境界(萬法),全都是依第八識而變現(唯識)。

「業」的意思是「造作」,指的是我們內心出現欲望、想要的動機,透過身體的行為以及思慮籌畫的過程去達成。造了業就有業力的存在,因緣成熟就會受報。今生多半的遭遇,是由於往世業力的果報;今生的所作所為,多半尚待到後世感報。若把三世看通了,心裡也就沒有哪麼多的煩惱。佛教相信,唯有重大的業力不能轉變而被稱為定業之外,人是可以憑後天的努力而來改善先天的業因的。比如前世只造了窮人的業因,今世果然也感生為窮人的業果,但是,生為窮人不要緊,只要自己肯努力,窮困的生活環境是可以改造的。這是將過去的因加上現生的因,綜合起來,就是當下的果。所以,佛教的因果律,不是宿命論也不是定命論,而是不折不扣的努力論。佛教如果落於宿命論或定命論的泥沼,眾生成佛的理論,也就不能成立,既然一切命運都是前世決定了的,人生的修善,豈不等於白費?
現在來說明上文所提到的「引業」,「引業、滿業」是一起的,所謂「引業」,是先世造了決定性的善業或惡業,今世或生於人間天上、或墮於三途惡道。例如今世持五戒,行十善,上品者來世生天,中品者來世為人;今世若造十惡,上品地獄報、中品餓鬼報、下品畜生報;若造五逆罪,必遭地獄報。不論是得生為人,或得生天上,或下墮三惡道中,均繫於五戒十善或十惡五逆之決定業,故稱為引業。由引業而受得此一身心,此生際遇是否圓滿則由「滿業」決定,出生之後,即有貴賤、貧富、壽夭、病健、盛衰、苦樂等的不同;由於前生的或敬或慢為因,今世便感得或貴或賤的報應;乃至於前世仁者今生壽、前世殺者今生夭,前世施者今生富、前世慳者今生貧,類此種種個別的果報,無法一一具述。是以在此一身命的過程中,或有人未作惡而自有禍事發生,或有人未修善而自有幸福降臨,或有人不仁而得長壽,或有人未曾殺生而竟夭亡等現象,皆是由於前生所造滿業已定之故。如果今世的所作所為沒有看到立即結果,應該知道是前世今生,自然而然的關係。
遇到左右逢源的順境之時,除了感謝自己是在過去世種了福,應該以感恩圖報的心態,修更多的福,行更多的善之外,不會有「得天獨厚」而自以為是天之驕子的憍慢心;遇到很不公平的逆境之時,只有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不致有責怪「老天不長眼睛」的怨氣與怒氣。因為這些都是由於自己在過去世以及現在世,造作了的滿業所感啊
以下列舉唯識相關書籍,有興趣的讀者請循序漸進閱讀,有了前五部的基礎,再來看《成唯識論》。
《大乘百法明門論》、《大乘五蘊論》、《唯識三十論》、《唯識二十論》、《八識規矩頌》、《成唯識論》
~~願以所修福慧迴施有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90會員
140Content count
過去在求學的過程中,魏晉南北朝的歷史總是被極短的篇幅帶過,而介紹不外乎魏晉南北朝是個分裂又黑暗的時代,因此士大夫開始清談,結果導致亡國。直到後來接觸了魏晉南北朝史,才發現原來以前學的是那麼的偏頗。此系列文章的目的之一,便是想讓大家了解魏晉南北朝其實是非常有趣的一段歷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海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拜謁高宗 2. 譯經事業 3. 法師圓寂
1. 遊歷他國、夜夢金人 2. 曲女論辯、學成歸國 3. 四禪八定、戒定慧
1. 阿闍世王一家的故事 2. 提婆達多與佛陀的故事 3. 佛滅後第一次結集
1. 那爛陀寺 2. 金剛經 3. 慈悲智慧
1. 《西遊記》西梁女國照胎泉 2. 曲女城的故事 3. 奘師西行取經最危險的時刻 4. 彌勒淨土
寧可就西而死。豈歸東而生。 1. 九死一生的西行 2. 觀音菩薩 般若心經 3. 高昌國遭「軟禁」
1. 拜謁高宗 2. 譯經事業 3. 法師圓寂
1. 遊歷他國、夜夢金人 2. 曲女論辯、學成歸國 3. 四禪八定、戒定慧
1. 阿闍世王一家的故事 2. 提婆達多與佛陀的故事 3. 佛滅後第一次結集
1. 那爛陀寺 2. 金剛經 3. 慈悲智慧
1. 《西遊記》西梁女國照胎泉 2. 曲女城的故事 3. 奘師西行取經最危險的時刻 4. 彌勒淨土
寧可就西而死。豈歸東而生。 1. 九死一生的西行 2. 觀音菩薩 般若心經 3. 高昌國遭「軟禁」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青龍山步道位在玄光寺和玄奘寺之間,雖然只850公尺,加上慈恩塔 玄光碼頭以及蔣介石等歷史和故事,浮生半日都不夠。
Thumbnail
如今彼此的陪伴帶著知情知性的默契,那種被了解,願意互相配合的舒服與自在的相處,如天光雲影般地自然無礙。 最後陪在身邊的,往往是最適合你的那個人;對我來說,的確是如此。 很難想像中年的自己如果出門還得看另一半臉色,那麼之於對方來說,我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是一種附屬品、提供服務者,還是一種生活的
Thumbnail
弘一法師離世前,託性常法師寄給夏丏尊的一首遺偈:「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花枝春滿,天心月圓。」這就是他所認為的「圓滿」人生。 寫到這裡,耳邊又想起學生時代的所唱的那首《送別》,覺得那彷彿是李叔同和弘一法師在送別他母親、妻子、好友、學生、還有我們這些俗人。
  「轟——!」某座山裡發出巨大的爆炸聲,空氣煙霧迷漫,整座山將近快一半被黑煙籠罩,生活在山腳下的居民早已見怪不怪,因為他們都知道那個方向是F級魔法師「Anna」的住所,而且也只有那個人才會引起這種騷動。   森林裡的小木屋竄出大量濃煙,「砰!」圓形木門被用力踹開,一名走路踉蹌、不停拍胸咳嗽的女人
Thumbnail
我想《超信仰分析:大法師》最後也能帶著《大法師》走向那些相信自己與電影產生緊密連結的影迷。正如佛萊德金在電影前段自述,他在年輕時觀賞《大國民》,沒辦法理解發生了甚麼事,只知道這就是自己在追尋的東西。我相信是那樣的時刻鬆動了我們對於經典通念上如偶像般的崇敬,而在各自私人的儀式中熱愛這些電影。
Thumbnail
「據說在30歲生日當天還是處男的話….就會成為魔法師喔!」 30歲魔法師的都市傳說在29歲青年族群廣為流傳,不只在日本,就連台灣也有類似的傳說。傳說在30歲生日當天還是處男的話,就會學會火球術!     2020秋季日劇新番《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即是以此都市傳說為基底煉成的。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青龍山步道位在玄光寺和玄奘寺之間,雖然只850公尺,加上慈恩塔 玄光碼頭以及蔣介石等歷史和故事,浮生半日都不夠。
Thumbnail
如今彼此的陪伴帶著知情知性的默契,那種被了解,願意互相配合的舒服與自在的相處,如天光雲影般地自然無礙。 最後陪在身邊的,往往是最適合你的那個人;對我來說,的確是如此。 很難想像中年的自己如果出門還得看另一半臉色,那麼之於對方來說,我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是一種附屬品、提供服務者,還是一種生活的
Thumbnail
弘一法師離世前,託性常法師寄給夏丏尊的一首遺偈:「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花枝春滿,天心月圓。」這就是他所認為的「圓滿」人生。 寫到這裡,耳邊又想起學生時代的所唱的那首《送別》,覺得那彷彿是李叔同和弘一法師在送別他母親、妻子、好友、學生、還有我們這些俗人。
  「轟——!」某座山裡發出巨大的爆炸聲,空氣煙霧迷漫,整座山將近快一半被黑煙籠罩,生活在山腳下的居民早已見怪不怪,因為他們都知道那個方向是F級魔法師「Anna」的住所,而且也只有那個人才會引起這種騷動。   森林裡的小木屋竄出大量濃煙,「砰!」圓形木門被用力踹開,一名走路踉蹌、不停拍胸咳嗽的女人
Thumbnail
我想《超信仰分析:大法師》最後也能帶著《大法師》走向那些相信自己與電影產生緊密連結的影迷。正如佛萊德金在電影前段自述,他在年輕時觀賞《大國民》,沒辦法理解發生了甚麼事,只知道這就是自己在追尋的東西。我相信是那樣的時刻鬆動了我們對於經典通念上如偶像般的崇敬,而在各自私人的儀式中熱愛這些電影。
Thumbnail
「據說在30歲生日當天還是處男的話….就會成為魔法師喔!」 30歲魔法師的都市傳說在29歲青年族群廣為流傳,不只在日本,就連台灣也有類似的傳說。傳說在30歲生日當天還是處男的話,就會學會火球術!     2020秋季日劇新番《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即是以此都市傳說為基底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