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師印度取經(6)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前情提要:玄奘法師抵達那爛陀寺拜見了戒賢論師,隨後便參訪了王舍城周邊佛陀時代的古蹟,遊歷完後,回到那爛陀寺,戒賢論師昇座開講《瑜伽師地論》,講了十五個月才講完一遍。奘師在那爛陀寺一住五年,共聽了瑜伽地論三遍。奘師在那爛陀寺修業告一段落後,此時奘師已三十七歲,想想難得來一趟印度,便又繼續南遊各國。

遊歷他方

奘師往伊爛拏缽伐多國,沿路經迦布德迦伽藍(鴿子寺)。寺南二、三里處有孤山,峰巒高峻,林木青翠。其中的精舍,供奉觀世音菩薩聖像,靈應事蹟很多,常有信徒到這裡祈禱,只要心誠意專,據說便可以看到菩薩從檀像出來,慈音慰喻,滿其所願。
後來因為來求願的人太多,恐怕污損了聖像,便在佛像周圍七步外豎起欄干,來禮拜的人只許在欄外,不准靠近聖像。就算要供養菩薩鮮花,也只能遙遙擲散,如果幸運的,花飄落在菩薩手臂上,那就是吉祥如願的佳兆。奘師聽說之後,也想試試看。他買了各種名花,捧到聖像前,至誠禮拜,發了三個願:
一、學成後若能平安歸國,願花落尊手。
二、所修福慧,願生兜率天宮,親事彌勒菩薩,若能如願,願花貫掛聖像雙臂。
三、如果我有佛性,可修行成佛,願花能掛在菩薩頭上。
拜願後,奘師將花遠遠擲向菩薩,結果盡如所願,心中歡喜萬分。一旁同禮及守精舍的人,見到大師得了這前所未見的祥瑞,都一齊向奘師頂禮慶賀說:
「將來法師若成佛,請不要忘記今天的因緣,先來度我們。」

夜夢金人

奘師又到其他國家朝禮聖蹟,最後一站抵達缽伐多國,這裡有二、三位學問淵博的大德,所以奘師停留了兩年從其學習,此時奘師已四十一歲,決定回那爛陀寺,準備回中國。有一天晚上,作了個夢:
夢境中那爛陀寺一片荒蕪,到處拴著水牛,看不見一個僧侶。他從幼日王院的西門進去,忽然看見第四重閣上站著一個金人,光明莊嚴(還記得當初戒賢法師做的夢裡,也有位金人是文殊師利菩薩化身嗎?),內心很是歡喜,想往上爬卻爬不上去,只好請金人接引,金人告訴奘師說:「我是文殊師利菩薩,由於你還有業障,尚不能到這裡來。」說完指著寺外的景象給他看,奘師看到一片火海,村落全部化為灰燼,金人又告訴他說:「你趕快回寺,十年後戒日王駕崩,印度大亂,盜賊四起,千萬不要忘記。」說完就不見了。(後來唐朝的永徽末年,印度的狀況果然與菩薩預言的一樣。)

曲女論辯

回到那爛陀寺後,戒賢法師請玄奘講經,當時印度辯論的風氣相當盛行,前來挑戰的人,通常會說如果辯輸了就割舌頭或是自殺等等的戰帖,玄奘法師佛學素養太高,來挑戰的人紛紛落敗,奘師慈悲,皆沒有對這些落敗的人做任何傷害,所以「法師聲譽益甚」,也因此奘師回國的時間一直被其他事情所延誤。這些敗下陣來的人,都是當時有一定聲望的論師,其中一位跟摩羯陀國的鳩摩羅王盛讚奘師,鳩摩羅王便邀請奘師到王宮內供養。此時另外一個大國的戒日王,也想邀請奘師到他的國家。兩位國王角力了一番後,鳩摩羅王與奘師帶著象軍兩萬船三萬艘,沿著恆河往戒日王的駐地前進。大家可能以為這兩位國王為了一位中國高僧而大動干戈,但事實正好相反,戒日王親自到鳩摩羅王的營中拜見奘師。貞觀十四年(西元640年),奘師與戒日王相談甚歡,於是戒日王請奘師在曲女城舉辦一場辯論會,希望可以弘揚大乘佛法的玄妙。相信戒日王相當推崇玄奘法師,更仰慕唐朝,因為戒日王在貞觀十五年(西元641年)派使節前往唐朝訪問。
這場曲女城的論會,是印度歷史上有記載且規模相當盛大的一場辯論會,共有全印度二十幾位國王到場,大小乘僧三千餘人到,婆羅門及外道二千餘人到,那爛陀寺千餘僧到。為了聽這場精彩的辯論,大家紛紛帶著侍從趕來會場,一時之間,場內場外盡是人山人海,好不熱鬧。奘師昇座後先闡揚大乘宗旨,說明作論的本意。又由那爛陀寺沙門明賢法師宣讀全論,另外抄寫一本,懸放在會場門外,遍告大眾,「若其問有一字無理能難破者,請斷首相謝。」結果十八天來,竟無人發言問難,戒日王很是歡喜,休會回宮。
法會最後一天,奘師再三稱揚大乘,讚歎佛的功德,使很多人棄邪道歸正道,棄小乘,師大乘。一旁的戒日王見無人敢辯難奘師,對奘師是益發的敬重崇拜,再度供養貴重的金銀衣物,其他各國國王見狀,也紛紛供養奘師各種珍奇寶物,但為奘師一一婉謝。戒日王又命令大臣在大象背上安置寶座,請奘師乘坐,照印度的風俗遊行全城。但奘師謙虛,不願意這樣做。戒日王為了堅持這項古禮,就以奘師的袈裟代替巡城,沿途讚頌中國聖僧樹立大乘教義,破斥異見邪說。會場內外的與會大眾都為奘師歡呼,尊稱他為「木叉提婆」,意即「解脫天」之意。從此奘師的聲望遠播五印(東印度、西印度、南印度、北印度、中印度)。
由於奘師在赴曲女城論辯會之前,已向戒賢論師及那爛陀寺的大德們辭行,隨身帶著回國的行李。但因戒日王欲在缽羅耶伽國兩河間立大會場,每五年一次,作無遮大施,請五印度沙門,婆羅門及貧窮孤獨者受施,每期七十五天,過去已施五次,今欲作第六次會,請奘師暫留隨喜參觀。奘師歡喜接受。法會結束後,奘師再度辭行,戒日王與鳩摩羅王再三慰留,奘師心意已堅,跟兩位國王說:「經言,障人法者當代代無眼。若留玄奘,則令彼無量行人,失知法之利。無眼之報寧不懼哉。」(佛經上說阻礙人學習佛法,以後會有沒有眼睛的苦報,兩位國王如果強行留下玄奘,會讓無數的修行人,喪失了求取佛法的利益。)戒日王於是不再挽留,奘師則婉謝兩位國王相贈的金錢與珍寶,並說明之前與高昌國王的約定,於是仍然由陸路回國。

學成歸國

貞觀十七年(西元643年)五月,奘師正式告別大眾,戒日王和各國王大臣都設餞送別,直至數十里才回頭,臨別的時候,大家都難過得哭了。奘師將佛經佛像等物,交北印度王烏地多,以軍馬運載先行。隨後戒日王又托烏地多王準備巨象一頭,金錢三千,銀錢一萬,供作奘師旅途所需。經過三天,戒日王因思念殷切,忍不住又與鳩摩羅王等,率領數百輕騎追上奘師,再次的送別。這次還加派了四位通譯官,戒日王以素氈作書,紅泥封印,派通譯官先送達奘師所要經過各個國家的國王,交代他們好好的護持,直到奘師回到自己的國境為止。沿途發生了一些小插曲,例如經過信度河時,忽然風猛浪急,船身搖晃得很厲害,結果在此遺失五十夾的經本,後來派人抄經補回;也於途中遭遇強盜,但都化險為夷,最後出蔥嶺(帕米爾高原)到烏煞國(現哈薩克一帶)。
在這國家王城西二百多里,有一座大山,傳說在幾百年前這裡曾發生山崩,結果在山崩後的一個山洞裡發現一位正在靜坐的比丘。這位比丘身材高大,卻形容枯槁,整個臉都被鬚髮遮住了,樵夫發現後跑去報告國王。國王親自前去觀看,一位有修行的比丘告訴國王說:「這是一位入滅盡定的阿羅漢,如要請他出定,必須先用酥乳灌注他的全身作滋潤,然後再擊犍椎。」國王依法行事,此羅漢果然張開眼睛,看了四周說:「你們是誰?可知我的師父迦葉佛現在在哪裡?」國王告訴他:「迦葉佛早已涅槃很久了,釋迦如來也都已經成就入滅。」羅漢聽完,低頭閉眼,一陣沉默後,忽然撩起長髮,躍昇空中,示現大神變,化火焚身。遺骨掉落地上後,國王與大眾乃撿骨建了此塔。(迦葉佛,「葉」音「攝」,是過去七佛中的第六位佛陀,第七位就是釋迦牟尼佛。)

四禪八定、九次第定

滅盡定在四襌、四無色定之上,共稱為九次第定。佛教有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我們所處的是欲界,欲界眾生的三大欲望為飲食、睡眠與男女情愛。
色界是脫離了欲念,但仍存在色身(物質身體)的天人所居住的地方;無色界則是連色身都超越了的天人所居。無色界分為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無色界眾生無有物質形色,唯存意識心住於上面所說四種無量廣大空處境界,壽命極長,非我們人類所能想像。
有些修行者因執著於無色界天的空、無相,如印度的一些外道,以為無色界定就是解脫涅槃的境界,其實不是,「諸外道執四無色為四涅槃,一執空無邊處名無身涅槃,二執識無邊處名無邊意涅槃,三執無所有處名淨聚涅槃,四執非想非非想處名世間窣(ㄙㄨˋ)堵波涅槃。」因此,從佛弟子們的禪修中,即開展出無色定乃至滅盡定。只有佛、阿羅漢和三果聖人(阿那含)有能力進入滅盡定。

戒定慧

佛教透過戒、定、慧三無漏學來解決我們貪、瞋、癡三毒。任何人想修行,首先必須持戒,從五戒、十戒到比丘、比丘尼戒等。如果連戒律都不持的話,要想解脫生死煩惱是很困難的。持了戒後修定,因為平時我們的心很散亂,東想西想,旁邊發生什麼事就想去看一下,如果想體會自己的心有多散亂的話,可以找個時間,以最舒服的方式端坐,告訴自己什麼都不要想五分鐘,你就會發現原來自己有哪麼多念頭,可謂心猿意馬!
有了定,就可以深入觀察世間的真相,即無常、苦、空、無我,這就是般若智慧。我們常說世事無常、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可是真的遇到了,內心卻感受到無比的痛苦,一大堆為什麼在腦海裡浮現,例如生了大病,就想「為什麼是我?」升遷加薪沒我的份,「為什麼不是我?」老是遇到豬隊友,「為什麼我都要幫他擦屁股?」有一堆的事情跟一堆的為什麼,安慰別人都把這兩句話「世事無常、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講得很容易,如果自己遇到了,卻有萬般執著放不下,但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彼此互相影響而產生不同的結果,其中若有一個因素變了,就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這也是佛教「緣起」法的基本觀念,而萬事萬物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特性,也可以說本「性」是「空」的,「我」存在這個世間,也是因緣合和而成,深入探究就可體會「無我」
有些人可以不必受戒就修定,那是因為他有宿世善根,一般人還是要按照戒、定、慧的次序來修。
從羅漢塔向北走到佉沙(疏勒)國,奘師本來應該從這裡轉天山北路,前往高昌國,因為當初曾與高昌王約好學成回國時,必到高昌留住三年。但世事無常,此時奘師聽到了高昌王的凶訊,知道高昌已被唐太宗所滅,麴文泰也早已不在人世。奘師聽到這個消息不免黯然神傷,因此改變行程從天山南路回國。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91會員
141內容數
過去在求學的過程中,魏晉南北朝的歷史總是被極短的篇幅帶過,而介紹不外乎魏晉南北朝是個分裂又黑暗的時代,因此士大夫開始清談,結果導致亡國。直到後來接觸了魏晉南北朝史,才發現原來以前學的是那麼的偏頗。此系列文章的目的之一,便是想讓大家了解魏晉南北朝其實是非常有趣的一段歷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海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阿闍世王一家的故事 2. 提婆達多與佛陀的故事 3. 佛滅後第一次結集
1. 那爛陀寺 2. 金剛經 3. 慈悲智慧
1. 《西遊記》西梁女國照胎泉 2. 曲女城的故事 3. 奘師西行取經最危險的時刻 4. 彌勒淨土
寧可就西而死。豈歸東而生。 1. 九死一生的西行 2. 觀音菩薩 般若心經 3. 高昌國遭「軟禁」
1. 玄奘法師早期的求法過程 2. 眾生皆有佛性 3. 西遊記
1.貞觀之治的「治」 2.唐太宗知人善任 3.唐三藏玄奘法師簡介
1. 阿闍世王一家的故事 2. 提婆達多與佛陀的故事 3. 佛滅後第一次結集
1. 那爛陀寺 2. 金剛經 3. 慈悲智慧
1. 《西遊記》西梁女國照胎泉 2. 曲女城的故事 3. 奘師西行取經最危險的時刻 4. 彌勒淨土
寧可就西而死。豈歸東而生。 1. 九死一生的西行 2. 觀音菩薩 般若心經 3. 高昌國遭「軟禁」
1. 玄奘法師早期的求法過程 2. 眾生皆有佛性 3. 西遊記
1.貞觀之治的「治」 2.唐太宗知人善任 3.唐三藏玄奘法師簡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玄奘法師是非常知名的一位歷史人物,對於我來說,他是一個不世的天才,他一生中所遭遇的經歷,堅毅的性格與強大的內心能量,特別是對於生命至高境界的追求,實不亞於任何人。 玄奘法師當年在印度的個人著作中,以《會宗論》通瑜珈中觀,以《制惡見論》破除對大乘邪見,又以《三身論》讚送佛陀功德。
Thumbnail
1300多年前,西元600年他隻身一人出發,沒有鞋、登山背包、Goretex雨衣、防蚊液防曬乳,就只有草鞋、竹架背包上面吊著香爐 (我猜想是為了驅趕蚊蠅),語言不通更沒有Google翻譯。
Thumbnail
佛教歷史高僧玄奘大師知名語錄:寧向西天一步死,不向東土一步生,令後生晚輩印象深刻,有「佛教界才女」美譽的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分享他刻骨銘心「我,死也要死在敦煌」的親身感受,強調宗教信仰對人生的重要。
Thumbnail
唐代高僧玄奘大師,寧向西方一步死,不回東土一步生的求法之心,在十七年後帶回的不只是梵本經論,還有影響中國佛教譯經的歷史與貢獻。 走吧‼三月十九日跟著玄奘大師去取經 。
  禪房,鳩摩智問小國師說:吳承恩是不是因為玄奘去西域取經,而寫了一本西游記?小國師說:師父,是的,孫悟空是嗔、豬八戒是貪、沙僧痴。西游記只是一本文學作品,它教導了我們以戒為師?鳩摩智說:夏朝的禮制我能敘述,它的后代杞國沒有辦法證實。殷朝的禮制我能敘述,它的后代宋國沒有辦法證實。這都是資料與人才不夠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玄奘法師是非常知名的一位歷史人物,對於我來說,他是一個不世的天才,他一生中所遭遇的經歷,堅毅的性格與強大的內心能量,特別是對於生命至高境界的追求,實不亞於任何人。 玄奘法師當年在印度的個人著作中,以《會宗論》通瑜珈中觀,以《制惡見論》破除對大乘邪見,又以《三身論》讚送佛陀功德。
Thumbnail
1300多年前,西元600年他隻身一人出發,沒有鞋、登山背包、Goretex雨衣、防蚊液防曬乳,就只有草鞋、竹架背包上面吊著香爐 (我猜想是為了驅趕蚊蠅),語言不通更沒有Google翻譯。
Thumbnail
佛教歷史高僧玄奘大師知名語錄:寧向西天一步死,不向東土一步生,令後生晚輩印象深刻,有「佛教界才女」美譽的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分享他刻骨銘心「我,死也要死在敦煌」的親身感受,強調宗教信仰對人生的重要。
Thumbnail
唐代高僧玄奘大師,寧向西方一步死,不回東土一步生的求法之心,在十七年後帶回的不只是梵本經論,還有影響中國佛教譯經的歷史與貢獻。 走吧‼三月十九日跟著玄奘大師去取經 。
  禪房,鳩摩智問小國師說:吳承恩是不是因為玄奘去西域取經,而寫了一本西游記?小國師說:師父,是的,孫悟空是嗔、豬八戒是貪、沙僧痴。西游記只是一本文學作品,它教導了我們以戒為師?鳩摩智說:夏朝的禮制我能敘述,它的后代杞國沒有辦法證實。殷朝的禮制我能敘述,它的后代宋國沒有辦法證實。這都是資料與人才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