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汙名化」,你/我真的認識嗎?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近日全球各地都有類似的社會案件引起恐慌,繼而引起大眾的關注。在香港荷里活廣場於6月2日發生了意見斬人兇殺案,兇手的殺人動機就成為了全港市民關注的點,不久後警方於記者會指兇徒有精神病背景,那麼要是真的這樣,他到底會被判有罪還是無罪呢?
香港鑽石山荷里活廣場發生恐怖砍人命案,兩女子遭無袖白衣男子持刀狂砍慘死。(圖/視頻截圖合成)
日前桃園一名朱姓健身教練情緒失控,在超商嘶吼並揮拳襲警。警方以警棍「暴擊」當事人十餘下的情形,引發「報復性執法」的討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同時台灣也發生類似事件,桃園於5月20日時一名朱姓男子,身為職業健美選手身材壯碩宛如「浩克」竟在超商內失控大鬧,警察到場後對他進行壓制但被朱男打到輕微腦震盪。許多網友開始猜測朱男失控的原因。而在這次事件中,警方被朱男打到腦震盪後,警察便用粗暴的形式去對待他。社會上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如果在社會中出現類似事件,有疑似精神個案,包括精神疾病、精神官能症等時,屆時又應該如何處理呢?
根據世衛組織在一份20年來規模最大的全球心理健康報告中表示,在疫情之前全球已有近10億人患有精神疾病,疫情爆發後第一年,抑鬱和焦慮發生率提高了25%,大約每8人就有1人患有精神疾病。報告中也提到住在頻繁發生衝突地區的居民狀況不甚理想,估計每5人就有一人苦於心理健康問題。最後也呼籲不要再給心理健康貼上污名標籤,並指出有20個國家仍把自殺未遂視為犯罪。國內的全民健保申報資料分析中也提及,2019 年國人因精神疾患就醫約 280 萬人,其中男性 122 萬人(占 44%)、女性 158 萬人(占 56%)。
世界心理健康日衛生福利統計通報(圖/衛生福利部)
不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我們都能接收到和「精神疾病汙名化」相關事件的資訊、媒體報導或是輿論,但在我們組員的身旁卻有一群致力於探討精神疾病汙名化的大學生,他們的隊努力集各方資訊、籌畫活動、透過社群媒體管道發布相關知識性的貼文,盡心盡意盡力的為這個議題也是為這個社會做些改變,去年在圓夢計畫中也以第一名的殊讓這個議題被看見,想必他們的初衷,服務內容都非常觸動人心。此隊即是我們人系組員的學長們,對於方案執行過程與團隊,成員們的經驗和心得我們相當好奇,便接洽時間和團隊成員請教。
「我們一開始是挑身心障礙,有組員姐姐有身心障礙,但討論過後覺得範圍有點窄,覺得可以做大一點,剛好有認識埔榮精神科醫生,本來也想合作,醫生也說可以進到病房裡面,才會有這樣子的靈感。」學生們就因為這樣,開始了他們的成名之路。他們分享一開始構思的時候架構已經十分完整,從進到精神科病房,到展覽等等都很清楚,分工的部分有人經營社群,有人籌辦擺攤,有人主要負責宣傳活動展覽等等。
「比較深刻的是我們那時候也有做志工召募,開放給系上大一的學生,那剛好她遇到一個比較害羞,加上妄想,對自己不自信的個案,學妹覺得其他組很熱烈,當場大哭,其實自己也有反省是不是沒有篩選好。」其實路途都並非一帆風順,反而一波三折。
「最困難該就是找病房的問題,我們在8月都還是覺得可以進去,最後確定不行......」
在如此有限的時間裡面,能做出如此有意義有力量有溫度的方案,你能想像得到是一群大三學生做出來的嗎?我們看見他們憑著一顆熱誠,和助人工作者的使命去為這些精神疾病患者去除污名化,這值得社會大眾深思。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110學年度諮人系大學部三年級學生於學務處諮商中心和生輔組舉辦之圓夢計畫評選中榮獲第一名之殊榮。(圖/獲獎團隊提供)
您對精神疾病是怎麼想的呢?他們是精神病可怕的人還是只是單純生病的人呢,可以問問自己是如何看待精神疾病的,若您對此議題有興趣,歡迎進一步搜尋更多的資料,更了解關於精神疾病污名化這件環繞在我們生活周遭的議題。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郁浩霖、陳委岑、黃品宜、潘宣維、鍾佩芸在南投埔里的採訪報導。(姓氏照筆畫排序)
0會員
1Content cou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在今日,我們一起學習如何以專業的觀點面對精神病人的行為問題以進行照顧,辨識危機並且及實作出適當的處理,以及在照顧環境上如何保護患者的安全與營造安全與舒適的空間,期待在今日課程過後,各位學員能夠在面對照顧精神病人時,有專業知識作為後盾,發揮所長,協助案家減輕照顧負擔,妥善的這一段照顧的漫漫長路。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照顧者的文章,重點有關精神疾病照顧者的挑戰和需求。作者廖福源分享了他對照顧者議題的看法以及推動去汙名的想法。文章中提到了照顧者的困境,以及如何在社會中創造理解和支持的環境。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關注精神疾病的社會汙名化對病患與照顧者的影響。描述了對精神疾病的負面態度,帶給病患及照顧者的內在和外在壓力,以及現行的福利政策與相關組織的改善方向。呼籲改變社會對精神疾病的觀念和態度,提供更多支持和理解。
Thumbnail
伊甸基金會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自2016年起,藉由訪談陪伴家屬/照顧者整理自己的心路歷程與照顧處境,將訪談化為圖文書或繪本,讓社會大眾能更認識與理解,這不是他人的事,進而關切精神疾病與照顧者的議題。畢竟,我們都有可能在人生的逆境裡,跌落,有患病的可能。
Thumbnail
在八字中導致情緒及精神出問題的原因,一個是長時間的食傷受剋,另一個就是日主受剋,以下的命例長時間受精神疾病所苦,大家可看看是哪裡出現問題? 我們說過命局中哪種十神多它受剋的機會就多,這命例中本命就有5個食傷,所以食傷相關的類象就容易出狀況,我們回頭看她之前的大運,甲子、乙丑、丙寅,前兩個大運影響不
Thumbnail
活泉福利服務中心的社工麗芬,提筆記錄三位精來電者的心聲——會員A、X小姐,以及N小姐的母親——這三位當事人,都是在獨自奮力應對現實狀況後,在精疲力竭時打這可能是最後的一通電話,希望這通電話為他們帶來一絲絲的光線,好讓他們對這個社會還保有一點點信心 ---- 還有人願意聆聽他們的處境,感到他們的感受。
Thumbnail
偏見跟歧視的來源就是無知跟不了解,所以面對的方法就是去「知」,所以面對污名的第一步,就是不迴避這個議題;接下來的第二步,不要害怕去討論;然後第三步,做更大的社會對話。去污名不是一種口號,也不是一種靠別人做的社會運動,可以從我們每人自身開始,從願意去談論、去對話開始。
Thumbnail
《本文轉自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受訪者為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社工 郭可盼》 除了一句『辛苦了』,這個社會還能為照顧者做什麼?精神疾病議題持續延燒,除了看見病友本身狀態及處境,照顧者也須一定的支持。然而,如何支持?政府資源如何進入?成了另一個挑戰。
Thumbnail
倫敦著名的科陶德美術館(Courtauld Gallery)自本月3日起至5月8日,舉辦了一場以梵谷自畫像為主的特展「Van Gogh. Self-Portraits 」,這檔精彩的展覽卻在近日美術館販售了梵谷的相關文創商品後,焦點被轉移到文創品之上,收到了大量嚴厲的批評...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在今日,我們一起學習如何以專業的觀點面對精神病人的行為問題以進行照顧,辨識危機並且及實作出適當的處理,以及在照顧環境上如何保護患者的安全與營造安全與舒適的空間,期待在今日課程過後,各位學員能夠在面對照顧精神病人時,有專業知識作為後盾,發揮所長,協助案家減輕照顧負擔,妥善的這一段照顧的漫漫長路。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照顧者的文章,重點有關精神疾病照顧者的挑戰和需求。作者廖福源分享了他對照顧者議題的看法以及推動去汙名的想法。文章中提到了照顧者的困境,以及如何在社會中創造理解和支持的環境。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關注精神疾病的社會汙名化對病患與照顧者的影響。描述了對精神疾病的負面態度,帶給病患及照顧者的內在和外在壓力,以及現行的福利政策與相關組織的改善方向。呼籲改變社會對精神疾病的觀念和態度,提供更多支持和理解。
Thumbnail
伊甸基金會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自2016年起,藉由訪談陪伴家屬/照顧者整理自己的心路歷程與照顧處境,將訪談化為圖文書或繪本,讓社會大眾能更認識與理解,這不是他人的事,進而關切精神疾病與照顧者的議題。畢竟,我們都有可能在人生的逆境裡,跌落,有患病的可能。
Thumbnail
在八字中導致情緒及精神出問題的原因,一個是長時間的食傷受剋,另一個就是日主受剋,以下的命例長時間受精神疾病所苦,大家可看看是哪裡出現問題? 我們說過命局中哪種十神多它受剋的機會就多,這命例中本命就有5個食傷,所以食傷相關的類象就容易出狀況,我們回頭看她之前的大運,甲子、乙丑、丙寅,前兩個大運影響不
Thumbnail
活泉福利服務中心的社工麗芬,提筆記錄三位精來電者的心聲——會員A、X小姐,以及N小姐的母親——這三位當事人,都是在獨自奮力應對現實狀況後,在精疲力竭時打這可能是最後的一通電話,希望這通電話為他們帶來一絲絲的光線,好讓他們對這個社會還保有一點點信心 ---- 還有人願意聆聽他們的處境,感到他們的感受。
Thumbnail
偏見跟歧視的來源就是無知跟不了解,所以面對的方法就是去「知」,所以面對污名的第一步,就是不迴避這個議題;接下來的第二步,不要害怕去討論;然後第三步,做更大的社會對話。去污名不是一種口號,也不是一種靠別人做的社會運動,可以從我們每人自身開始,從願意去談論、去對話開始。
Thumbnail
《本文轉自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受訪者為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社工 郭可盼》 除了一句『辛苦了』,這個社會還能為照顧者做什麼?精神疾病議題持續延燒,除了看見病友本身狀態及處境,照顧者也須一定的支持。然而,如何支持?政府資源如何進入?成了另一個挑戰。
Thumbnail
倫敦著名的科陶德美術館(Courtauld Gallery)自本月3日起至5月8日,舉辦了一場以梵谷自畫像為主的特展「Van Gogh. Self-Portraits 」,這檔精彩的展覽卻在近日美術館販售了梵谷的相關文創商品後,焦點被轉移到文創品之上,收到了大量嚴厲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