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參加課程,我有幾個目標。首先,我想檢視過去自己所塑造的「個人標籤」是否正確,以及是否還有其他我可以做但尚未嘗試的方法。此外,支持商會的朋友Cynthia也是其中一個原因。剛剛與她進行一對一交流時,發現她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照片上她看起來有些距離感,但實際接觸後,卻感覺她非常接地氣。我也希望藉此觀察她的教學技巧,未來或許可以提供有意義的引薦。
#自我品牌人人其實都在做
在這個時代,人人都在努力通過寫日記或拍攝短影音來吸引他人注意,無論是無意識還是有意識,我們都在打造自己的品牌。因此,我的心得是,你何時開始有意識地去經營品牌非常重要。要在所有可能曝光的地方進行嘗試,或者快速選擇並體驗不同的領域。總之,就是要積極去做。這樣的好處在於,當你被人搜尋時,大部分可被搜尋到的內容都將為你加分。
#自我介紹很重要,更重要的是需要多版本
在課堂上,Cynthia要求大家進行類似商會30秒或電梯簡報術的自我介紹。如果沒有精心雕琢,這樣的介紹往往會充滿廢話,或是亮點還沒到,電梯就已經到站。課程中,講師分享了自己多年來提煉出的關鍵字。我深有感觸,因此每周開會時,我都會嘗試結合時事梗、專業項目,以及一些引發共鳴的金句。這些金句可能不常更換,但我會盡量準備多個版本,以便在不同場合使用。
#在品牌的過程中,最漫長的是時間和本質目標
每個人都有想將自己打造成心理目標的願望,我和Cynthia老師都覺得這很好。但當你本來不是那樣的人時,要麼就得像大谷翔平這樣的天才棒球手一樣,使用「九宮格目標達成法」,一步一步填滿自己的九宮格;或者找一些你想要成為的人物,拆解他們,變成新的九宮格。不論選擇何種方法,一開始都需要先清楚了解自己的本質(定位、價值、理念),並給自己設定目標和時間,以及錯誤和失誤的容忍度。不斷變動容易被人注意到,也可能引發反感。
#尋找自己的好球帶,認識自己心中最重要、最在意、最不能妥協的事情
每次面對選擇障礙,我都會盤問自己最在乎的事情,以及願意交換的程度。並與夥伴對話,確認自己沒有陷入「沉默成本區」,也不要讓中心理念被撼動。這次講師提到的這些觀點,讓我更早看清自己,避免誤入被害者情節。因為所有的選擇最終還是我自己決定的,只是當下沒標記出來而已。這樣的不斷釐清行動,有助於更清晰地定位個人品牌。
#全面檢核自己的4D全方位定位
透過夥伴和過往的經驗,我發現自己具備「看見別人、看見自己」的能力。這些能力來自於我過往累積的問題解決經驗,以及大量的溝通和對多產業知識的涉略。我的價值觀是謝文憲憲哥提到的「讓生命影響生命」。或許我們無法成為救世主,但我們累積的經驗與能量,可以幫助至少萬分之一的人,並保留善的力量繼續傳遞。我最後拆解了我的品牌簡介:「洞察你的故事,解析你的專長,給予你目標方向,我是陪跑者岳志剛。」
#當基礎打好之後,設定工具與貼文方向,並選擇賽道
設定不同方向的發文習慣,不要天天發同樣的東西,避免純商業化。
偶爾分享生活、工作,以及對生活的價值觀,讓自己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獨特的品牌。
選擇平台是一個重要課題。很多朋友建議我去做短影音、IG或其他貼文通路。我建議先進行小規模實驗,檢視數據。數據不會騙人,騙人的永遠是自己不相信或有人造假。
像我自己一路走到現在,新的社群經營或AI都有投入小規模實驗,並交叉比對現有資訊,看看是否需要換賽道。到目前為止,我還是回到臉書,因為我的商品並非低單價商品,並且需要有經濟自由的人作為目標客群。綜合這些因素,30歲以上有經濟自由的用戶大多習慣使用臉書,因此我將臉書作為主要實驗戰場。
#選擇事業漏斗,持續讓體驗成真
我在臉書的經營,大多數時候是先讓大家有小規模體驗,看看我的生活模式,開美食團、分享事業上危機處理的故事,讓人產生共鳴。偶爾開快閃團,建構同業與一般旅客衝動消費族群,累積他們觀看我貼文的次數與黏度。我會偶爾分享一些幽默的內容,也會用「岳語錄」簡單引發大家共鳴,雖無強大規律,但會有持續循環。
結語
個人品牌之路,其實每個人都在走,只是你可能沒有注意到。不一定要將品牌變現為現金,但必須有價值交換,才能持續保持感知和行動力。所有的過去都會成為明天的養分,這過程中的痛苦與快樂無法比較。畢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和AI最大的不同在於,我們天生有自己的系統,誰都無法完全複製他人,但我們可以成為最滿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