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宥影評
2024/09/29
last_publish_at宥影評的沙龍

(Weekend in Taipei,2024)



 這是不是一部瑕疵很多、呈現上有不少進步空間的電影?絕對是。

 觀眾如果抱著看「好萊塢動作片」的心態來看本片,會不會覺得它拍得很爛?絕對會。

 但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我有沒有獲得歡樂?還真的有!

 你要說這部片「爛」可以,但應該很難不同意,它其實並不「無聊」。



★千錯萬錯,仍有幾處不錯


 首先是,動作場面比我想像中的還更有趣些!每段都還會特地設計一些亮點。

 例如:

 路克·伊凡斯在廚房內,用「成龍式」靈活、幽默的打架方式,狼狽地跟敵人纏鬥,同時也不斷波及無辜、製造笑料;或是宛如【暴力禁區】(Banlieue 13,2004)的跑酷高手般,在高速狂奔後,直接飛身撞進逃逸中的車輛,用特技身法讓觀眾大吃一驚。

 另外包括美國探員突然用詠春一般的快速拳腳制服惡徒;或桂綸美開著怪獸卡車在蜿蜒顛簸的山路上,跟其他壞蛋飆車族互尬互撞,上演台灣版「玩命關頭」等。

 要跟那些「你們想得到的」任何娛樂爽片比起來,【台北追緝令】當然還是稍微差了一些;但當我抱著一個「看爛片」的預期心理進場,反而覺得電影中的這些小亮點,為我帶來不少驚喜。


 劇情的部分嘛,本片基本上就是個「真人演的兒童卡通」,既經不起任何認真推敲,你也無法要求文戲的表現精緻到哪裡去。他們只是需要壞人跟好人,為了某些理由、在某些地方火拼對打而已。基本上就是個三流無腦動作片。

 但畢竟是一群我們熟悉的面孔,在與我們特別親切的場景中,講著這些蠢蠢的臺詞,在抱著「看爛片」之預期心理的前提下,我就比較沒有被激怒或感到不是,而更能以一種「廢到笑」的輕鬆心態,來欣賞本片劇情的幼稚與可愛。



★認真就輸了


 若認真要問我,這部片哪裡不好的話,我大概可以舉出一堆大大小小【台北追緝令】執行粗糙、打磨不夠,足以讓一般觀眾難以忍受的部分。


 像是:

 不少跑車狂飆或街頭追逐的鏡頭,畫面的畫質很明顯就沒有達到電影規格,仿佛是用拍花絮用的手機或GoPro畫面頂替的。哪怕這種鏡頭不多、在快速剪輯下一閃即逝,但電影整體給人的質感,還是因此被拉低了不少。


 演員是另一個本片很明顯的弱項。

 男主角路克·伊凡斯和反派姜成鎬,雖說都是經驗老道的演員了,無奈這次導演黃嘉智與監製盧·貝松,需要的只是善惡溢於言表而無太多層次的「卡通式」表演,因此哪怕有兩個好萊塢明星撐場,整部電影的文戲還是怎麼看怎麼幼稚。

 至於桂綸美,她不講話的時候,喜怒哀樂之類的表情演繹,還勉強跟得上這部「真人卡通」的水準;但本來就不以口條見長的她,還要用英文講(也只有卡通深度的)臺詞,生硬感就更難不被觀眾察覺了。

 其他邊邊角角的亞裔或台灣演員,情況也差不多。一方面是,製作團隊好像沒有很認真地去決定,什麼時候該講中文,什麼時候得講英文;再加上,台灣演員的說話方式又與這種好萊塢「真人卡通」浮誇外放的表達方式有所扞格。因此,除了演台灣警察老戲骨庹宗華,與不怎麼講話的打手李沛旭外,大部分台灣演員的對白,觀眾都會需要時間適應。
 講得直白一點就是,最近幾年台劇或台灣電影的文戲,可能都還比這部電影更讓人舒服些。

 但如前所述,我本來就對本片不抱任何期望,所以即便我看得出它在許多層面上都有些粗製濫造,反而會覺得它有時「爛得很好笑」,因而感受不會太差。


★台灣望不盡


 整個作品中,唯一讓我覺得「可惜」的部分,是我沒有太強烈地從外國創作者的眼中,感受到太多「台灣與眾不同的氣質」。


 片頭的蒙太奇,把台灣「醜陋」的街景、車水馬龍的交通、看起來頗為「野蠻」的菜市場攤販等畫面剪接在一起時,感覺確實道出了台灣某種「現代與前現代混雜、交融」的特殊人文風景;但這種氛圍傳達,在故事開始後就淡薄了不少。

 畢竟陶朱隱園、萬豪酒店,乃至於信義區的景觀,(我個人認為)其實都沒什麼「台灣特色」可言。


 另外,如導演說的,「一個被山巒圍繞而獨立的沙灘和漁港,這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如此有山有海的豐富自然景觀,是他認為台灣作為電影場景的一大優勢。

 但事實上,本片真的拍到基隆大武崙漁港時,我身為觀眾卻沒感受到,它有傳達出那種依山傍海的驚奇美感。

 要說哪個外國導演真的拍出了台灣地貌的魅力,馬丁·史柯西斯的【沉默】(Silence,2016)還讓我更印象深刻些。



 總而言之,如果你看電影很在乎「質感」,對於製作執行上的不夠精良,與不夠有說服力的故事傳達,完完全全無法接受的話,【台北追緝令】對你而言,可能還真沒什麼看的價值。

 但你如果是個很可以享受「看爛片」之樂趣的影迷,或許你會很享受觀看時的歡笑、驚喜,與諸多忍不住想吐槽的歡樂時刻吧?


延伸閱讀:

【為救贖而降生-盧貝松電影裡的「悍妞」們】

蘇東
蘇東和其他 34 人喜歡這篇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