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對於過度文青的文字很反胃,它類似「植物性鮮奶油」,打發後很美,造型堅挺又持久,但是吃到口中沒有香氣,只有滿嘴的廉價油膩感。
可能因為出身於使用文字的科系,誤將字詞不精準、語意模糊,胡亂造詞創造新鮮感,當作是文學性寫作,從不表明的真實想法和立場,與其說是保留想像空間,卻是一種江湖郎中和星座心理測驗的技倆,兩頭討好讓支持者自行解釋沒有真實的靈魂血肉和生活體驗,寫出來一大坨輕飄飄的文字,通常都是一種自娛自嗨的情結,如果是中二的年紀寫出中二的文字,算是一種青春的疼痛和成長,但是如果一輩子自溺其中,文青、浪漫和夢想一詞,成為了不求進步的永恆托詞與藉口。
好的文學,一直都是精準描述,讓感官放大、特殊化、異化,利用文字形式在腦中進行藝術轉化,產生想像的美感,透過不同的靈魂濾鏡體驗人生。
書寫戀愛的曖昧,矇矓模糊,像在看著雨中嬉戲的蝶;筆下美食,細微豐富,如長了黑白大廚的味蕾;描述風景,壯闊無邊,猶如擁有第一視角的空拍機;側寫人性百態,深入真實,如同穿越進另一個人的人生。
玩弄文字遊戲,營造文青人設,只是喜歡那個外殼,像寄居蟹一樣寄生其中,其實每個人的本質都有可觀之處,偽物卻花了大半輩子在抓緊一個虛假的殼,只能說是一種人性的趨性,亦是徒勞的作為。
文青總是令人嚮往?因其靈魂折射出的光,往往都是從現實生活中,打磨淬鍊而來的成熟和自在,大部分人都受不了苦,卻羨慕著它的光。
過了一個年紀,喜歡真實有料的事物,文青表現得像文青,是因為他們骨子裡靈魂裡就是,而不是寫在矯造的文字裡。
#文青的靈魂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