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Erica
last_publish_at微光金工
更新於 2024/11/21發佈於 2024/11/21

今天看到《喜劇演員》(comedian)被賣出去了,

在紐約蘇富比以620萬美元成交,

就在找相關資料,

畢竟這根香蕉除了貴,

也真的算得上21世紀極重要的藝術作品了,

它成功地引起人們的注意,

讓大家又想起有藝術這回事。

然後看到YT上在討論台灣人因為實用主義放棄美感這回事,

我認為台灣人放棄的不止是美感,

而是整個生活,

只剩下生存,

不飭是現在大家悲哀的寫照。


艾未未在2023年德國的展覧採訪中說,

作品中的黑影,

代表的是文革期間被勞改的父親跟他說,

年輕的時候遊學,

看過莫內《睡蓮》的真跡,

在他作品中的黑影,

無疑地,

也是他父親心中最色彩斑斓的一塊。


現在這個時代,

就是逼大家自己創造工作,

不止是設計師,

會計、律師甚至是醫生,

都可能被Ai取代,

台灣傾全力發展科技,

現在科學園區二線的廠不断在裁員跟倒閉,

很難有下一個半導體產業可以撿漏,

上一代那種一直拼命賣東西,

然後移民出去的模式,

應該是不可能再複製,

因為產業都外移光了,

也許,

是時候關注一下:生活到底是什麼,

台灣的文化到底是什麼?


不是想要說什麼高大上的藝術之名,

但文藝復興教会我們最重要的是「人」,

現代藝術常用的是「解構」手法,

重新去反思既有的定義和觀念,

藝術源自生活卻從來不等於生活,

我認為该借鏡的,

是思考問題的方式,

以及審視、提煉生活的爭議或閃光點,

我們曾經有黃土水、陳澄波、陳進、林玉山、林風眠、席德進……等藝術家,

金馬獎、音樂也曾澎渤一時,

我們那麼自豪言論自由,

為何不努力充實文化內涵,

讓大家言之有物呢?

藝術不能吃,

但是它可以凝聚大家,

增加大家對這片土地的認同,

最重要的,

它可以是心裡面最後一片淨土。


之前看到林風眠、幾米的作品被賤賣,

原因只是中國人不喜歡,

在古董市場不吃香,

覺得還滿遺憾的,

好歹是台灣早期的里程碑,

文化發展需要時間,

韓劇比較晚,

不也發展起來了嗎?

希望有天,

可以確切地描述台灣人是怎樣的。

Amanda Chu-avatar-img
Amanda Chu和其他 1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