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靜,投資機構的辦公室只剩下他一人。螢幕前的數據圖表不停閃爍,美元指數的走勢似乎訴說著未來的故事。他,John,一位資深的交易員,冷靜地分析著國際局勢,希望從中找出長期的投資機會。
川普當選後的政策變化成為他思考的起點。John心想,「‘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背後,是提高關稅,吸引資金回流,推動美元的強勢。」他知道,美元的強勢並非僅僅是因為政策,而是全球資金流動的必然結果。
他將目光移向歐洲。德國經濟不振,英國因脫歐掙扎不前,歐元和英鎊的疲軟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歐洲的高通膨壓力加上無力的貨幣政策,資金只會加速逃離。」John嘀咕著。
接著,他聚焦在人民幣。中國為了刺激經濟持續降息,導致與美元的利差擴大。「利差就是資金的磁鐵,資金只會流向高收益的地方。」他清楚地看到,這種趨勢對美元形成進一步支持。
但美國的未來也不全是陽光燦爛。他推測,「川普的政策可能會對降息保持保守,為未來可能的輸入性通脹預留升息的空間。」這一切讓John更加確信,美國市場的短期波動可能難以避免,但長期而言,美元強勢依舊。
他的目光回到策略筆記本。「長期的趨勢來自於基礎經濟的邏輯。」他迅速寫下三個重點:關注美元相關資產,如美股和美國國債;迴避歐元區資產,尤其是與製造業相關的公司;密切留意中國經濟刺激對資產價格的影響。
燈光昏黃,他起身收拾桌上的資料,將自己的結論留在螢幕前的一行字:「市場的未來方向,來自於全球經濟間的交互作用。」